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6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宫腔镜诊断和处理78例宫腔内占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B超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的妇科疾病类型和宫腔镜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宫腔内占位 78例 ,在宫腔镜下检查和治疗后取下病变 ,并送病理。 结果  78例中有症状者 6 2例 (79 5 % )。其中异常阴道出血者 5 8例 (74 4 % ) ,腹痛或异常阴道排液 4例 (5 1% ) ;其余 16例 (2 0 5 % )无症状查体发现。术中无 1例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 4 0例 ,单纯性增生 16例 ,复合性增生 1例 ,子宫内膜或腺体非典增生 3例 ,子宫内膜癌 1例 ,子宫肌瘤或腺肌瘤 11例 ,不全流产 1例 ,正常子宫内膜 5例 ,分别占 5 1 3% ,2 0 5 % ,1 3% ,3 9% ,1 3% ,14 1% ,1 2 8% ,6 4 1%。绝经期宫腔内的异常占位 ,85 7% (30 / 35例 )都是良性病变。术后随访 2~ 12个月 ,随访率 88 5 % (6 9/ 78) ,总满意率为 94 2 % (6 5 / 6 9)。绝经的 35例中 4例失访 ,31例全部满意手术结果。 结论 B超诊断为宫腔内占位的患者 ,以良性病变为主 ,绝经期的宫腔内异常占位 ,更适于宫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明确孤儿受体—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estroge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ERRs)各亚型以及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癌中mRNA的表达模式。方法:采用Light-Cycler-PCR定量检测40例卵巢癌标本以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各种ERRs亚型和ERs亚型mRNA的表达丰度。采用ELISA方法分析各样本血清CA-125水平。结果:卵巢癌组织中ERRαmRNA表达的丰度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4和P=0.02),ERRβ在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RNA表达的丰度和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RγmRNA在正常卵巢以及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卵巢癌组织中ERRγ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P=0.045)。ERRs家族和ERs家族在卵巢癌中有很高的共同表达率,ERα/ERRα的比率在卵巢癌组织中明显下降(P=0.0412)。结论:ERRs与ERs在卵巢癌中有共同表达,两个家族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卵巢癌复杂的肿瘤内分泌生物学行为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73.
雌激素是一种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甾体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机体多种生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功能失常能够引发乳腺、子宫、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效应通过的两种经典雌激素受体α和β传导(estrogen receptor α and β),核受体命名委员会(nuclear receptors nomenclature committee,NRNC)1999年命名为NR3A1和NR3A2,这两种受体均是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 moeptor superfamily,NRs)的成员。  相似文献   
74.
肿瘤抑癌蛋白PTEN、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肿瘤抑癌蛋白PTEN、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半定量方法研究PTEN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PTEN、P53蛋白表达研究,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Western印迹定量结果显示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EN主要分布于细胞浆中,而P53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17/30例(56.7%)子宫内膜癌中PTEN完全缺失,9/30例(30.0%)部分缺失。PTEN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其中Ⅱ期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临床Ⅱ、Ⅲ期,但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突变型P53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36.7%;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PTEN表达缺失率在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癌组织中明显高于雌孕激素受体阴性的癌组织。结论K-PTEN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是相对早期的分子事件;P53的突变提示肿瘤预后不良,是相对晚期的分子事件,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30例(男性274例,女性35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NG、CT和UU核酸,并对其中108例患者行单纯疱疹病毒(HSV)检测,82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检测。结果在630例患者中,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20/630)、9.8%(62/630)和47.1%(297/630),HSV的阳性检出率为2.8%(3/108),HPV6/11/16/18的阳性检出率为8.7%(8/92),其中男性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14/274)、10.9%(30/274)和21.5%(59/274),女性分别为1.7%(6/356)、9.0%(32/356)和66.9%(238/356),女性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N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中,NG阳性检出率均以〈30岁组(7.4%,7/94;3.5%,4/115)较高,男性CT阳性检出率以〉40岁组(17.5%,7/40)最高,女性以〈30岁组(17.3%,18/104)最高,UU在不同性别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U双重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2%(31/379),NG+UU+CT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6%(6/379),HPV 6/11+NG、HPV 6/11+CT混合感染各1例,HSV-Ⅰ/Ⅱ伴UU感染2例。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NG、CT和UU阳性检出率不尽相同,其中以UU最高,且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应注意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6.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高雌激素状态相关,多见于老年妇女,近年来发病有升高趋势.过去认为,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是雌激素与其核受体(nER)结合,激活下游元件调控相应的基因转录使细胞增殖;而近年来发现,细胞膜上存在雌激素膜受体(mER),雌激素能通过mER引起快速的非基因转录效应,而Ca2+作为第二信使在非基因转录效应中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Ca2+及其通道与子宫内膜癌非基因转录效应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正>1临床资料患者29岁,因"葡萄胎3次清宫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下降不满意"入院。患者因停经8(+3)周拟行人工流产术,在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考虑葡萄胎,于2011年11月14日门诊行清宫术,术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2022mIU/ml,术后病理:水泡状胎块,胎盘滋养  相似文献   
78.
浅谈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临床思维具有系统性和模糊性双重特征。诊断思维方法有排除法及演绎推理法,是纵向思维和横行思维交错进行的,体现于待诊、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的医疗过程中。医学诊断包括假设性诊断、鉴别诊断及证实诊断三个步骤,其中在证实诊断时,应考虑诊断的适用性、相符性、首要性、简洁性、预测性。医学生应掌握逻辑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  相似文献   
79.
子宫内膜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carcinoma)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随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研究进展 ,对子宫内膜癌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探索逐步深入 ,为今后进一步解释其发生发展 ,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将与子宫内膜癌有关的癌基因研究现状介绍如下。1 癌基因一般概况癌基因是指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核酸片段。主要包括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是指肿瘤病毒中可使动物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基因 ,存在于生物正常细胞中的癌基因称为原癌基因 (proto o…  相似文献   
80.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