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05篇
  免费   1092篇
  国内免费   845篇
医药卫生   2274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451篇
  2018年   483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416篇
  2014年   933篇
  2013年   944篇
  2012年   1172篇
  2011年   1297篇
  2010年   1288篇
  2009年   1238篇
  2008年   1294篇
  2007年   1152篇
  2006年   1089篇
  2005年   994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785篇
  2002年   669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548篇
  1999年   457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355篇
  1996年   326篇
  1995年   308篇
  1994年   304篇
  1993年   217篇
  1992年   215篇
  1991年   201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152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120篇
  1985年   79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5年   8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1.
襄樊市1990~2004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东径110°45′~113°43′,北纬31°14′~32°37′。全市地形构造复杂,西部为大片高山区,中部多为岗地平原,东部为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据气象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降水量800~1000mm之间。襄樊市辖3区3市3县及3个开发区,总人口571.88万。历史上襄樊市为非稳定性间日疟流行区,建国后曾发生过两次大的疟疾流行。第1次在1954~1955年,年平均发病率为300.8;第2次发生于1967~1969年发病率为2484.63。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疟疾疫情才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年发病数在1000例以下…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日前,第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委员换届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核心,并就行业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俞梦孙院士当选为第四届委员会主任,焦海川、任国荃、卢爱丽、王澍仁、王智彪等专家教授任副主任,张楠为秘书长,马永春、王勤、陆庆国为副秘书长。全国共有49人(其中常委23人)当选为学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大会听取并通过了俞梦孙代表第三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报告,焦海川常务副主任所做的关于修改“学会工作规则”的报告以及张楠秘书长代表第四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计划报告。此次学会人选方案经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自治的简单问卷式调查表。了解DM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原因。结果:DM患者以饮食不当、用药不规范、运动不当、气候变化、情绪波动、原因不明所占比例依次为43%、40%、8%、1%、4%、4%。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因而血糖升高的占45%。结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原因实施及时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原位肝脏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多巴胺或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3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 (n=15)。A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3μg·kg-1·min-1;B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分别为1-3μg·kg-1·min-1和0.03μg·kg-1·min-1,多巴胺输注速率不超过5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输注速率维持MAP 60-80 mm Hg。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肝期1 h、无肝期1 h、新肝期1h和术毕测定血液动力学、组织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HR、 MAP均维持较平稳。无肝期两组CVP、MPAP、PAWP、CO、CI、DO2、VO2降低(P<0.05);SVR和SVRI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PVR、PVRI、pH及SvO2均较平稳。乳酸浓度增高并持续到术毕。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B组总尿量高于A组(P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14岁。因反复出现双膝肿痛,左膝关节活动障碍3年入院。11年前确诊为血友病A。体检:贫血貌,双膝关节肿胀畸形,以左膝为著,有压痛,活动受限。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17 m in 25 s,“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降低。MR I检查:左膝关节囊滑膜增厚(图1),关节腔内见多发结节状T2W I高信号(图2)、T1W I低信号灶(图3),左股骨、胫异常信号灶,左股骨下段近骨骺处骨小梁不连续,关节囊未见明显液体聚积。MR I诊断:左膝关节血友病性关节病。讨论: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第Ⅷ因子缺乏)、血友病B(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颅内压(ICP)监测对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71例伤后24h内入院的原发性急性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部CT检查无手术指征,将其随机分为ICP监护治疗组(35例),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脑室内穿刺置管法行ICP持续监护。用美国Marquette监护仪进行4—7d连续监测。常规治疗组(36例)进行包括脱水、止血、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的改变及血尿常规和生化指标,必要时对治疗方案作出调整。结果ICP监护治疗组出现3例ICP〉40mmHg或入院后ICP很快进行性增高,行CT检查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或原位血肿增大,中线明显移位,即手术治疗。术后1例重残,1例中残,1例轻残,另有5例患者ICP中等增高(20—40mmHg)CT检查仅为脑水肿加重,不具手术指征,经调整脱水药剂量,间断开放脑室外引流后病情好转。结论中型颅脑损伤后病情不稳定,行ICP监测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CCB)和β-受体阻滞剂等抗高血压药对糖尿病肾病及高血压透析患者的血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经福辛普利(Fosinopril)、维拉帕米(Verapamil)和普萘洛尔(Propranol01)治疗5个月后记录透析前后心率和血压改变,检测透析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果糖胺、胰岛素、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等。结果Fosinopril、Verapamil对血糖及物质代谢无不良影响,Propranolol可引起血糖、果糖胺、HbA1c和甘油三脂升高及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结论Fosinopril、Verapamil和Propranolol均为控制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轻、中度高血压的较可靠药物,且Fosinopril和Verapamil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物质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孙娜  杨人懿  吴庆华  李勇 《西南军医》2006,8(6):102-103
针对现令病案质量审查模式落后、审查结果难于长时间保存和即时查询、病棠环节质量难于监控等弊端,我科自行开发了一套以VB+Access为编辑工具,SQL数据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病案质量审查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对病棠审查结果进行微机录入、保存的同时,可快捷、准确地对病案的质量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查询,使医院管理部门能及时地对病案质量进行监控,促进了我院病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7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Tornier骨水泥柄、双极桡骨头假体进行置换,其中新鲜Ma- sonⅢ型骨折15例,陈旧性MasonⅢ型骨折2例。手术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入路,17例均行环状韧带修复。术后48 h开始关节逐步被动功能操练。另外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肘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空心钉与多枚克氏针内固定作为对照。结果假体置换组14例患者得到6~27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9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2.8%;3例出现异位骨化,下尺桡关节未见异常改变。8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内固定患者均得到10~21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肘关节功能评分:良1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为12.5%。两组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O<0.01)。结论采用双极桡骨头假体置换的方法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比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的斑块对管腔狭窄的影响以及CT和MR血管成像(CTA、MRA)诊断不同成分斑块所致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CTA、MR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TA采用16层螺旋CT,MRA采用屏气三维快速稳态平衡进动(FIESTA)技术。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这2种斑块在CTA和MRA上引起的显著性狭窄(≥50%)。以CAG为标准,评价CTA和MRA诊断显著性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30例冠心病患者CTA共发现53个斑块,其中有28个非钙化斑块和25个钙化斑块。28个非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50%)7个,显著性狭窄(≥50%)21个。CTA和MRA诊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5.7%和47.6%、71.4%。CTA与CAG一致性好(Kappa值为0.65)。25个钙化斑块中,CAG显示非显著性狭窄19个,显著性狭窄6个。CTA和MRA诊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1.6%和83.3%、73.7%,MRA与CAG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6)。非钙化和钙化斑块在CAG上发生显著性狭窄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X^2=11.78,P〈0.01)。结论 非钙化斑块和以非钙化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是导致显著性狭窄的主要原因。完全钙化的斑块不引起或仅引起〈50%的狭窄。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而MRA评价严重钙化斑块引起的管腔变化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