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1.
目的 :了解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时胎盘形态及母婴血液生化的变化。方法 :对 40例妊娠期无明显并发症及合并症 ,因孕期延长而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成 2组 ,甲组 2 0例 ,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 ,36h后米索前列醇 5 0 μg置阴道后穹隆 ,3h后如无宫缩再置 ;乙组 2 0例单用米索前列醇引产 ,用法同上 ;丙组配对 2 0例自然临产者。3组临产后均取母血检测胎盘功能 ;分娩后取母血及脐血测定肝、肾功能及皮质醇 ;取胎盘进行组织学检查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甲组需用米索前列醇的次数较乙组明显减少。 3组母血肝、肾功能及胎盘功能均正常 ,皮质醇增高但 3组间无明显差异 ,脐血T -BI增高但 3组间无明显差异。胎盘绒毛合体细胞结节、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合体细胞膜形成的发生率 ,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未能发现足月孕妇口服米非司酮 10 0mg配伍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引产对胎盘形态及功能产生影响 ,亦未发现母婴血生化指标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412.
目的研究在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应用生长激素(GH)对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以180例在本中心接受IVF的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血清促性腺激素(Gn)基础水平正常,月经规则。患者均采用常规长方案降调节,当主导卵泡达12mm以上时,观察组(60例)开始加用GH2~4IU/d至hCG注射日前一天,对照组(120组)未加用GH。观察两组间促性腺激素用量、用药天数、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妊娠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问促性腺激素注射天数、用药量、卵泡个数、受精率及妊娠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卵巢反应正常患者在行IVF过程中,应用GH对提高优质胚胎数和妊娠率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13.
目的江苏省中孕期妇女的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血清流行率,探讨母孕期感染状态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02-2004年江苏省12个市县17661例孕妇的新生儿结局,527例有不良妊娠结局的孕妇纳入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496例正常妊娠结局的孕妇为正常对照。检测孕妇妊娠15~20周外周血CMV IgG、IgM和IgG亲合力指数(avidity index,AI)。结果1023例孕妇的CMV IgG阳性率为98.7%,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孕妇阳性率分别为99.4%和98.0%(P=0.039)。病例组孕妇活动感染率,即CMV IgG+/Ig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8%vs.1.6%,P=0.033)。CMV IgG AI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孕妇AI均大于30%,说明无原发感染,而病例组孕妇5例(0.9%)AI〈30%,提示原发感染(P=O.084),这5例母亲的新生儿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死亡、头颅畸形和化脓性脑膜炎各1例,生长发育迟缓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母孕期CMV活动性感染是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aOR 8.65,95%CI 1.85~40.41,P=0.006)。此外,母亲低学历和有既往不良妊娠史亦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结论CMV感染在江苏地区孕妇人群中普遍存在。尽管仅少部分孕妇在孕期发生活动性感染,但仍是造成妊娠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监测孕妇CMV感染状态并正确进行胎儿或新生儿感染风险的评估。  相似文献   
414.
目的 了解母源性抗-HBs对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应答的影响.方法 定量检测43例抗-HBs阳性和29例抗-HBs阴性孕妇分娩前及其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2.5个月的抗-HBs水平.结果 43例抗-HBs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脐血抗-HBs均阳性,其抗体水平与母体高度正相关(r=0.98,P<0.01),1月龄时仍有42例股静脉血抗体阳性;29例抗-HBs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脐血和1月龄时抗-HBs均阴性.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2.5个月,两组儿童抗-HBs阳性率均为100%,但母源性抗体阴性组平均抗-HBs活性浓度为163 mIU/ml,明显高于母源性抗体阳性组的94 mIU/ml(P<0.01);母源性抗-HBs大于1 000 mIU/ml的5名婴儿中,3名在接种第2针疫苗后没有产生主动抗体应答.结论 母源性抗-HBs可抑制乙型肝炎疫苗前两针接种后的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415.
目的 探讨围产儿宫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V)感染的临床及尸检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7例先天性CMV感染的尸体解剖胎儿及胎盘,对体表、内部脏器进行大体观察,对各脏器及胎盘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胎儿肾脏CMV DNA拷贝数,收集孕母相关临床资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状态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评估及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为胎死宫内胎儿,6例为孕期检查显示明显发育异常引产胎儿。男女性胎儿分别为3、4例,孕龄24周至37+5周。孕期影像学检查显示6例胎儿脑发育畸形,其中5例大体检查显示脑发育畸形,镜下病理学特征包括缺血缺氧性脑病、局灶脑坏死、钙化、炎症、出血等。5例胎儿肾脏CMV DNA检测呈阳性。5例胎儿大体外观无明显异常,2例多发外观畸形。6例胎儿肾脏见CMV包涵体,其他脏器偶可见病毒包涵体。6例胎盘出现慢性绒毛炎,5例胎盘见CMV包涵体。结论 先天性CMV感染胎儿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脑发育异常,脑组织可能出现显著的病理改变;孕期影像学检查及病毒监测是必要的;肾脏中出现CMV包涵体最常见且具有特异性,其次为胎盘的浆细胞性慢性绒毛炎。  相似文献   
416.
<正>早产是围产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存活儿的残障(如脑瘫、智力低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力障碍等)发生率也越高。法国全国范围内基于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妊娠25周的早产,出院前有40%的死亡风险,约45%存活儿出现轻度至重度的残疾;32周的早产,存活率达98%,随访至2岁时约有4%并发脑瘫,8%并发神经系统发育迟缓[1]。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5%~14%,全球每年有近1500万早产儿出生。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政府、捐助者、联合国和其他多边组织、  相似文献   
417.
目的 结合PS/PC诱导的子痫前期样小鼠模型,探讨丹参素对子痫前期模型小鼠仔代发育的改善作用.方法 随机将47只妊娠ICR鼠分为4组,模型组(12只)于妊娠第5.5天(gd 5.5)起,尾静脉给0.1 mL PS/PC至gd 16.5;对照组(15只)于gd5.5起,尾静脉给生理盐水至gd 16.5;低剂量丹参素组(10只)和高剂量丹参素组(10只)处理同模型组,同时于gd6.5始分别每日合并静脉给予10 μg/g和30 μg/g丹参素,持续至gd 16.5.测量胎儿综合征指标:孕鼠体质量增长;仔鼠体质量、鼻臀长、体质量指数和胎盘质量;取脑称量,计算脑指数,并行HE染色和尼氏(Nissl)染色.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表现出低妊娠率(仔鼠数减少),高死胎、吸收胎率;胎盘质量减少、仔鼠体质量下降、唇臀长减少、体质量指数不变;仔鼠脑指数下降,大脑神经元细胞数减少,Nissl小体数减少.仔鼠总体表现为匀称性FGR,脑发育障碍.高、低丹参素对于FGR者的体质量有增长趋势;高剂量丹参素对于FGR者仔鼠鼻臀长、仔鼠CI等指标的改善优势显著;低剂量丹参素对于FGR者存活仔鼠数这一指标作用显著,其他方面的改善效果不如高剂量丹参素组显著;高、低剂量丹参素对于仔鼠脑Nissls body分布及密度改善作用明显.结论 高、低剂量丹参素对子痫前期模型小鼠的胎儿综合征(FGR、死胎、吸收胎)有显著改善作用,尤其对于仔鼠脑发育障碍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高剂量丹参素对FGR的总体改善作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18.
青春期前异常阴道流血在排除阴道异物、外伤、炎症、肿瘤等因素后,应考虑内分泌环境改变引起的阴道流血.常见原因为性早熟,其患病率为2%.~2.3%.,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3类,即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部分性性早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