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医药卫生   3312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粥样斑块慢性聚集并沉积于大中型动脉内膜,导致严重的狭窄和血运障碍,引发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纳米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因其具有独特的优势而广泛受到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几种纳米靶向颗粒(系统)和外泌体靶向载药系统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应用,简述代表性纳米材料的合成过程,对其靶向性进行分析,并概述纳米药物的益处和内在挑战。尽管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和完善的挑战,但是纳米颗粒和外泌体靶向载药治疗的前景广阔,并有望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对比观察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软性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共75例儿童纳入分析。离焦软镜组:日戴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30例(60眼),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9.9±1.00)岁,等效球镜度数(?2.78±0.70)D。角膜塑形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45例(90眼),女性30例,男性15例,年龄(9.67±1.11)岁,等效球镜度数(?2.67±0.71)D。两组患儿均已配戴12个月及以上框架眼镜后验配接触镜。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及角膜结膜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近视儿童戴框架眼镜期间眼轴增加较快,OrthoK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4±0.09) mm,DISC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7±0.07) mm;换为接触镜后戴接触镜12个月后,OrthoK 组眼轴增量(0.18±0.04) mm;DISC组眼轴增量(0.19±0.05) mm,两组儿童更换近视防控方案后眼轴增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接触镜的眼轴长度增量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两种接触镜12个月期间,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1.20%,离焦软镜组为20.00%,其中离焦软镜组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染色1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66.70%,离焦软镜组为56.70%;角膜染色2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7.80%,离焦软镜组为16.70%,其中两种程度的角膜染色角膜塑形镜组比例均略高于离焦软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镜乳头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2.20%,离焦软镜组为10.00%,离焦软镜发生率略高于角膜塑形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均可有效控制近视儿童眼轴长度的进展,其控制效果均优于框架眼镜,两种接触镜对眼轴控制效果接近。两种接触镜的角结膜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Mini-CEX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12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36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入科和出科时分别应用Mini-CEX量表对学员的临床能力进行评价,并由考官和学员对测评的满意度进行打分。结果:规培学员出科时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官和学员出科测评时的满意度高于入科测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CEX可应用在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规培医师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TCGA、GEO、GETx数据库获得测序数据,通过STATA 15.0进行meta分析评估HCC患者肿瘤组织中CCNA2 mRNA的表达水平;通过数据库GEPIA绘制CCNA2在HCC中的生存曲线,探究CCNA2对HCC预后的影响。在HCC细胞系(Huh7和SK-Hep1)沉默CCNA2(shCCNA2组),并设置空载体对照组(shNC组),通过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沉默CCNA2对HCC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中的影响。通过在鸡胚绒毛尿囊膜构建HCC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并分离瘤体,检测CCNA2在体内对HCC生长的影响。结果:CCNA2在HCC患者肿瘤组织中m RNA水平显著高于非癌肝组织(SMD=1.65,95%CI:1.46~1.85,I2=89%)。CCNA2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呈负相关关系。与shNC组相比,shCCNA2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5)。shCCNA2组Huh7和SK-Hep1细胞的G0/G1期、S期、G2/M期占比发生改变(P<...  相似文献   
25.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26.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高血糖症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高血糖症的发生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高血糖症与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糖尿病家族史、性别、年龄、患病病程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87例病人中有高血糖症者 3 5例。统计分析表明 ,血糖升高与精神分裂症总病程以及抗精神病药使用的时间的长短有关 ,也可能与患者年龄和性别因素有关 ,但与使用药物种类、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体重变化等因素无密切关系。结论 :初步分析提示慢性病程、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病人高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7.
蛋白质复性是一个过程 ,存在中间阶段 ,此阶段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决定了蛋白质能否复性。蛋白质复性要求有一定的条件 ,如pH、温度、离子强度、蛋白质浓度等。另外多种添加剂能促进蛋白质复性 ,其中包括表面活性剂、低浓度变性剂、分子伴侣蛋白和各种氧化还原对 ,但对于不同蛋白质 ,因其结构及理化特性不同 ,采取不同复性方法 ,可以使其达到最佳复性效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奎的平和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奎的平组和氯丙嗪组 ,在治疗前、治疗后 4、 6周作知识、算术、数字符号、数字广度 (顺、逆 )、木块拼图、瞬时逻辑记忆、视觉再生即刻和延迟、STROOPC测验、词汇流畅、TOH总分 ,计划时间、延迟逻辑记忆、WCST等神经心理测验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双盲双模拟法。为观察学习效应 ,12例健康者在相同间隔时间作神经心理测验。所得数据用SPSS10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 ,奎的平组大部分患者神经心理测验成绩提高而氯丙嗪组的测验结果变化不大 ,尤其在注意、执行功能方面。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氯丙嗪 (P <0 0 5 )。结论 :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和执行功能有改善作用而氯丙嗪不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母婴分离应激雌性大鼠成年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氨基酸的变化,为探索早年应激致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应激的方法建立早年应激大鼠模型,随机分对照组(CON)和应激组(MS)。在实验大鼠成年后采用旷场、物体识别及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尼氏染色观察脑海马和前额叶皮质区神经细胞数量及排列,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WESTM)检测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靶向定量分析大鼠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结果 与CON组大鼠相比,MS组大鼠旷场评分、物体识别认知指数、水迷宫穿台次数显著降低(P<0.01),水迷宫寻台时间显著延长(P<0.001),海马CA3区、前额叶皮质区神经细胞排列疏松,数量明显减少(P<0.05),海马、前额叶皮质突触可塑性蛋白标记物PDS-9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MS组大鼠脑脊液中筛选具有潜在生物学效应的氨基酸为苏氨酸(P<0.05...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实时荧光RT-PCR和核酸依赖性序列扩增法(NASBA)两种方法在呼吸道多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140份,分别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和NASBA方法对样本进行平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病原检出限、重复性、检测一致性及检测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批内重复CV值均<5%,重复性较好;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脊灰毒株核酸和H1N1病毒核酸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62 CCID50 /0.1 ml(107 倍稀释)和103倍稀释度,NASBA方法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6.2 CCID50 /0.1 ml(106 倍稀释)和102倍稀释。实时荧光RT-PCR灵敏度略优于NASBA方法。针对两种方法共同检测呼吸道病原体种类,实时荧光RT-PCR和NASBA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9.28%(125/140)、70%(98/140)。两种方法对甲型H1N1病毒、肠道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达100%,对甲型流感病毒、甲型H3N2、副流感病毒1-4型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Kappa 值范围为0.81~1;对冠状病毒229E/HKU1/OC43/NL63、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Kappa 值范围为0.61~0.80;对人偏肺病毒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差, Kappa 值仅为0.55。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时间为90 min,NASBA方法仅需40 min即可完成。 结论 实时荧光RT-PCR方法灵敏度较高,适合对大批量临床样本进行筛查;NASBA方法检测时间短,不易污染,适用于时限性强但对灵敏度要求不太高的应用场景,如临床上重症呼吸道感染者的快速检测。建议根据不同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