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报道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所见106例扁桃体癌中有15例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占14%。对15例LELC作了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了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s)检测。结果表明:(1)癌细胞的形态与鼻咽非角化癌尤其是未分化癌类同,增殖活跃,有7例(46%)LELC的癌细胞呈P53异常表达。(2)在癌细胞周围及癌巢间,有大量的淋巴类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和树状突细胞丰富。(3)10例(67%)LELC的癌细胞核内检测到EBERs。由于扁桃体LELC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与EB病毒感染相关,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宜将其作为扁桃体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82.
黄鹤  刘继红  李玉洁  张昌卿  曾敬 《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47-850,F0003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发生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 ine triad,FHIT)基因表达异常的作用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7例宫颈癌、42例CINⅢ和3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的FHIT的表达。用PCR法检测宫颈癌石蜡组织中的HPV DNA,并用直接测序法或反向核酸杂交法对HPV分型。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下调率为8.6%,CINⅢ组为28.57%,宫颈癌组为4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FHIT蛋白表达下调率虽比宫颈癌组为低,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66)。67例宫颈癌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者的FHIT表达下降或缺失占55.32%,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20%)(P<0.05)。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FHIT蛋白表达均无明显相关(P>0.05)。FHIT表达下调或缺失31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7.1%,FHIT正常表达36例的5年生存率为79.3%(P>0.05)。结论:FHIT在宫颈癌及CINⅢ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与HPV感染协同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而FHIT在宫颈癌发展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DNA甲基化导致肝细胞癌SYK基因失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SYK(Spleen tyrosine kinase,脾酪氨酸激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不表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SYK基因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ep3B)和34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非瘤组织中的表达和甲基化情况。结果:肝癌细胞系Hep3B表达SYKmRNA,而HepG2不表达SYK mRNA、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2’-deoxyeytidine处理HepG2后,SYK重新表达.Hep3B细胞SYK甲基化阴性,HepG2细胞SYK甲基化阳性;34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5例SYKmRNA表达阴性,SYK基因甲基化均阳性;29例SYK mRNA表达阳性,其中3例SYK甲基化阳性.其余26例SYK甲基化阴性。肿瘤组织SYK基因的甲基化率为23.5%(8/34),而瘤旁肝组织中为8.8%(3/34)。结论:SY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肝细胞癌SYK mRNA失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4.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抗体,对123例不同组织学类型鼻咽癌上皮性标志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上皮性标志的表达既存在明显异质性,也存在一定规律性。鼻咽癌上皮性标志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均可分别归纳为4种表达组型。这些表达组型与鼻咽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一定的组织学类型总是显示一定相应的上皮性标志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组型。在鼻咽癌的角化性鳞癌与腺癌、角化性鳞癌与非角化性癌、非角化性癌与鼻咽型未分化癌的鉴别中,抗细胞角蛋白单抗的应用是有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85.
为总结我国肿瘤内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 ,促进肿瘤内科学发展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肿瘤内科论坛” ,定于 2 0 0 2年第三季度召开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本次会议将由出版社出版正式专著《中国肿瘤内科学研究进展》和光盘版。一、征文内容 :(1)肿瘤化疗与化疗药物的合理应用 ;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方案的制定与临床应用 ;化疗并发症的防治等。(2 )肿瘤耐药与耐药逆转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3)各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及进展。 (4 )肿瘤的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等。 (5 )实体瘤和白血病高剂量化疗及…  相似文献   
86.
大肠癌组织p53、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 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LSAB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72 例癌组织中的p53 蛋白、PCNA 的表达情况,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53 表达的相关因素,Cox 模型分析p53 、PCNA 表达对预后的的影响。结果:p53 、PCNA 阳性率分别为43-6 % (75/172) 、91-3 % (157/172) 。p53 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53 阳性预后比阴性差,p53 阳性常伴有PCNA 过度表达,但PCNA 高表达,预后有好的趋势。结论:结直肠癌p53 突变的癌细胞多呈高增殖状态,p53 阳性、PCNA 中、低强度表达是预后差的生物学指标。PCNA 高表达,是癌细胞处于高增殖状态、对化疗敏感的标志,对该类病人给予辅助化疗可望提高根治术疗效。  相似文献   
87.
p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检测宫颈鳞癌组织p53功能表达状况,观察p53功能表达对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以指导治疗。方法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功能表达。60例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FIGO分期:Ⅰa期3例,Ⅰb期31例,Ⅱa期10例,Ⅱb期16例。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不同的p53功能表达对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p53功能表达异常之宫颈鳞癌(16例),其病理分级以Ⅲ级为主(P〈0.01),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较p53功能表达正常者(44例)常见(P〈0.01),有50.0%(8/16)的病例在1年内复发(P〈0.01),3年生存率(42.6%)较p53功能表达正常者(78、3%)为低(P〈0、01),平均生存时间(32,93个月)较p53功能表达正常者(60.69个月)明显为短(P〈0.01)。结论 p53功能表达异常者,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率高,患者的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88.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应用一组抗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不同分子量细胞角蛋白的抗体,对78例鼻咽癌癌旁上皮的上皮性标志物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和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的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不同。在柱状上皮的鳞状化生过程中,一方面是柱状上皮的储备细胞增生并转化为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另一方面,这些“基底细胞”按照正常鳞状上皮的分化程序,分化并发育成鳞状上皮,但仍保留储备细胞的一些分化特征。因此,鳞化上皮与正常被覆鳞状上皮在上皮性标志物表达上仍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9.
利用血清学方法对鼻咽癌高发区和高危家系的人群进行监测 ,是提高癌的早诊率和疗效的有效途径 ,所用的血清学方法通常以检测血清Epstein Barr(EB)病毒相关的IgA抗体滴度为主 ,我们将检测血清抗病毒早期抗原 (earlyantigen ,EA)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linkedimmuno absorbentassay,ELISA)方法与检测血清抗EB病毒壳抗原 (viralcapasidantigen ,VCA)IgA抗体(IgA/VCA)滴度的间接免疫酶染色法(indirectimmuno…  相似文献   
90.
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放免显像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放射免疫显像在诊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支持。方法:(1)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不同组织冷冻切片和抗人食管鳞癌单抗G9的反应;(2)^125I标记G9,形成标记化合物,在荷食管癌裸鼠腹腔注射^125I-G9后的连续3天内,测定各主要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结果:(1)ISAB显示,食管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呈阳性反应,正常食管和无转移淋巴结阴性。(2)^125I-G9在裸鼠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