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妇科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 ,主要包括子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同许多恶性肿瘤一样 ,以手术、放疗及化疗为基本治疗方法。经过长期努力 ,妇科肿瘤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各种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创新。本文对近几年妇科肿瘤治疗中有关问题作一简要回顾和分析。1 手术治疗的变化妇科常见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均首选手术治疗 ,手术范围通常包括广泛性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当然 ,还必须考虑年轻患者是否需要保留卵巢及 /或子宫、老年患者能否耐受加重创伤的盆腔淋巴…  相似文献   
22.
目的以根茎生物量、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为指标,选择适宜提高当归品质的高海拔种植区域。方法在严格控制种质、水分和土壤养分的条件下,以不同海拔(2 100、2 500和2 900 m)2年生当归根茎为材料,分别对干质量、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高海拔虽不能促进当归根茎生物量,却显著提高了活性物质的积累量和抗氧化能力;以单株积累量计算,2 900 m未抽薹当归根茎中阿魏酸、可溶性糖、酚和黄酮类含量分别为2 100 m植株的2.06、1.13、1.34和1.15倍;体外抗氧化能力也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综合分析表明,在2 100~2 900 m海拔内,未抽薹当归根茎中活性物质的总积累量(干质量和单株)均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结论提升当归种植海拔高度可显著提高根茎活性物质量;活性物质生物合成与积累受到低温和光照的综合调控。该研究结果将为提高当归产量和品质以及大面积种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对性激素的影响.方法:66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初发初治患者均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外照射和后装治疗.45例行1周期PF方案化疗,顺铂(DDP)40mg d1-3,5-氟尿嘧啶(5-FU)500mg d1-5.66例患者中8例绝经.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性激素.结果:所有66例患者经放疗或放疗加化疗后,FSH、LH升高到近3倍(P<0.05),E2下降近l半(P<0.05),P下降到近1/3(P<0.05).45例患者经放疗加化疗治疗后,除了FSH、LH升高到3倍(P<0.05),E2下降近1半(P<0.05),P下降到近1/3外(P<0.05)外,T也下降(P<0.05).21例未加化疗的患者治疗后,PSH升高到2.4倍(P<0.05),LH升高到近3倍(P<0.05),E2下降近1半(P<0.05).8例绝经患者治疗后,FSH、LH、E2、P及T的变化不显著.结论:同步放化疗较单独放疗对宫颈癌患者卵巢分泌功能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5.
刘孜 《肿瘤防治研究》1994,21(4):252-253
本文报告了28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采用腹腔+静脉化疗,消除缩瘤术后腹腔残余癌,延长生存时间,收效甚好。腹腔化疗采用单点穿刺,均获一次成功。注入溶解的DDP液50—150ml,内含药物40—80mg,未出现并发症。残余癌经B超检查或二探手术证实明显缩小或消失。原发性卵巢癌较转移性卵巢癌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6.
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后辅助化疗及放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材料与方法对52例已行初次减瘤术的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病人随机分成腹腔化疗+静脉化疗(化疗组)和放疗+静脉化疗(放疗组)2组,给予药物及放射治疗。结果化疗及放疗2组病人5年生存率分别是27.3%和36.7%,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控制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减瘤术后腹腔残余癌,腹腔化疗+静脉化疗及放疗+静脉化疗同样有效,且较术后单纯静脉化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27.
中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放疗剂量分布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后装腔内放疗剂量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取自2004年8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Ⅱ~Ⅲb期95例患者资料,后装腔内放疗定位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后装定位一治疗多用平移床”,剂量分布偏移参数的确定依据A—B参考系统原则,偏移剂量以标准人体体模实测确定。结果 病理类型、宫旁浸润、操作技巧等对剂量分布偏移有显著影响,临床分期无显著影响;剂量分布的偏移程度不能随着后装治疗的次数增加而减轻。结论 后装腔内放疗实施定位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明确实时后装腔内放疗等剂量曲线的位置、偏移的类型,也为盆腔适形放疗调整剂量分布、进一步修正放疗方案提供了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中晚期宫颈癌放疗效果与血红蛋白浓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孜  原红  罗伟 《肿瘤防治研究》2003,30(3):231-232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近期、远期疗效与血红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1997年 1月至 1 2月 335例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我科接受根治性放疗 ,体外照射采用 6或 8MV X线全盆腔野 30Gy/ 1 5次 ,中央遮盖野 2 0Gy/ 1 0次 ,腔内后装放疗192 IrA点 (35~ 4 5 )Gy/ (5~ 7)次。部分患者因宫颈“大菜花”肿瘤加用插植放疗 1~ 2次。放疗前中后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按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分成正常 ,轻、中、重度贫血 4组。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 ,随访率 89% ,放疗中持续中重度贫血对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 血红蛋白浓度影响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9.
刘孜  王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9):1515-1518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引入,我们认识到细胞间某些细胞因子的激活及其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放射性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的产生细胞,即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是纤维化形成的核心环节。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在目前的研究中与ECM积聚关系最为密切,是放射性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启始因子之一。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和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是ECM的重要成份,在放射性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外阴癌术中放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