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98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61.
乙型肝炎26510例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血清学标志物表现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检测 2 65 1 0例受检者血清标本中HBsAg、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IgM。 结果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共 1 9种 ,其中常见模式 1 2种 ,罕见模式 7种。结论 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在乙型肝炎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但如何正确判断罕见模式的临床意义 ,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62.
注射用赖氨洛芬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  罗云  张洪 《中国药师》2000,3(4):213-214
目的:研究注投奔用赖氨洛芬,为临床提供一种高效、低毒、速效的布洛芬遵循 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合成并精制赖氨洛芬原料,用HPLC法检测其纯度后,制成无菌粉末,对其性状、澄明度、含量、稳定性、肌注刺激性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本制剂质量稳定,肌注刺激性小。结论:本制剂适合肌注给药,可做进一步临床考察。  相似文献   
963.
目的 探讨超声次谐波辅助压力估测(subharmonic-aided pressure estimation, SHAPE)技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水槽内构建一个动态流量的体外模拟实验。通过SHAPE技术采集不同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 MI)、超声造影剂浓度及流速下的次谐波幅度值共3 600个,绘制总拟合曲线,量化与压力相关的次谐波幅度快速增长阶段的MI范围及次谐波幅度范围、最佳超声造影剂浓度及流速,明确SHAPE技术应用中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压力相关的次谐波快速增长阶段:MI范围为0.04~0.38,次谐波幅度范围-61.94~-12.82 dB;(2)快速增长阶段,不同浓度及流速下,次谐波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参数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浓度、流速和MI下的次谐波幅值最大差异分别为-10.0 dB、-12.84 dB和35.96 dB;(3)造影剂浓度为3.2μL/100 mL,流速为8μL/min时,次谐波幅度与MI的相关系数最高(r=0.973);(4)增加相同的MI,不同浓度及流速间次谐波幅度变化的相对值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964.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3D-ITVUS)在宫腔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92例,并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病理对照。【结果】正常位置宫内节育器(IuD)28例,移位IUD18例、子宫畸形19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息肉9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5例。【结论】与传统阴道超声比较.3DITVUS可清楚显示宫腔内病变,有助于宫腔病变的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65.
梁记芯  何文 《海峡药学》2007,19(12):57-58
分别采用HPLC法与双相滴定法同时对相同批号的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将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HPLC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相似文献   
966.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嘌呤能离子通道型受体7(P2X7R)、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探讨热补针法治疗RA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平补平泻组、热补针法组、拮抗剂组,每组6只。采用卵蛋白联合弗氏完全佐剂诱导及低温冷冻法复制RA寒证模型。热补针法组及平补平泻组分别于“足三里”施以相应的针刺手法,留针30 min, 1次/d,治疗7 d;拮抗剂组腹腔注射A438079 (2.5 mg/kg),1次/d,治疗7 d。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各组家兔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及内部血流信号;HE染色法观察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P2X7R、NLRP3、Caspase-1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家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滑膜增厚,线状及点状血流信号增多,关节积液明显,滑膜被覆细胞肿...  相似文献   
967.
查阅相关文献,从力学导向、固定定点,以痛为腧、灵活定点,超声定位、精确定点三方面总结针刀治疗肩周炎定点方式及临床应用概况。通过对不同定点方式的总结和对比,发现目前针刀定点方式多样,但主要以西医解剖学理论为指导,今后可以从中医经筋理论出发指导针刀定点,发挥针刀的中西医结合特色。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Ru486)联合5-氟脲嘧啶(5-Fu)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以及与血HCG的关系.方法 将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FU Ru486联合组)即5-FU单次肌注30mg/m2后,空腹口服Ru486 50mg;B组(5-FU组)即单次肌注30mg/m2.定期监测血HCG至正常.结果 A组治愈率89.74%,血HCG<6000IU/L,治愈率100%;B组治愈率78.79%,血HCG<6000IU/L,治愈率85.7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联合治疗异位妊娠效果优于B组单独用药.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5-Fu治疗异位妊娠效果优于单用5-Fu,成功率高,对于未生育的妇女避免了手术风险、减少了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探讨扩大超声引导下实验家犬脑组织微波消融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超声引导微波消融脑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不同微波功率(20 W、30 W、40 W)及不同消融时间(60 s、90 s、120 s、150 s、180 s)随机作用于20只家犬脑组织,术中监测颅内压并应用电生理监测仪监测脑电图变化,术后1 h超声探测消融灶声像图变化,术后4~5 h取实验犬脑组织观察消融灶大体及镜下病理变化并测量水肿带宽度.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消融灶长径、宽径与微波输出功率及时间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1)20只实验家犬中10只完成颅内压监测,其中8只从消融开始至消融结束30 min内颅内压未见明显变化;2只颅内压显著升高.(2)脑电图监测结果显示消融灶波形平直,平均波幅(5.7±1.61)μV,消融灶旁开0.3 cm处以弥散性δ和θ波为主,消融灶旁开0.6 cm处以δ波为主.(3)病理大体标本显示微波消融灶呈椭圆形,随着消融时间及功率增加,消融灶长径(L)及宽径(W)均呈线性增加,消融灶长径、宽径与微波输出功率及时间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L=0.038P+0.009T,W=0.012P+0.007T.结论 实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在20 W×60 s~40 W×150 s时间功率组合范围内,消融灶随微波输出功率及消融时间增加而消融范围增大,在此时间功率组合范围内增加脑组织微波消融范围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70.
目的在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研究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对正常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建立人MM细胞株RPMI8226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体外共培养体系;以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为对照,对与RPMI8226细胞共培养的HUVEC进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TrkB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和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共培养体系培养上清中BDNF的含量;在转换共培养实验的基础上应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网状结构形成实验评价与RPMI8226细胞共培养激活的HUVEC对正常HUVEC血管新生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同期单独培养的HUVEC相比,经共培养后的HUVEC不仅上清中BDNF的含量增加[分别为(12.4±5.1)ng/ml和(31.6±7.2)ng/ml,P〈0.05],RT-PCR结果显示HUVEC常规表达BDNF,与RPMI8226细胞共培养后HUVEC BDNF表达量约为前者的1.7倍(P〈0.05);单独培养的HUVEC几乎不表达TrkB,共培养的RPMI8226细胞明显上调HUVEC TrkB的表达(为前者的4.4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与上述结果相符;经RPMI8226细胞活化的内皮细胞可明显促进HUVEC迁移和网状结构形成,与未活化的内皮细胞相比迁移指数和网状结构数量分别增加了99%和72%,抗BDNF抗体可部分抑制其活性。结论MM细胞通过可溶性的细胞因子介导,激活内皮细胞的BDNF/TrkB自分泌环,继而实现内皮细胞的自促进血管新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