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目的分析异常月经周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009年10月-2010年1月期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和北医三院生殖中心的门诊病人810例并采用2003年鹿特丹标准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1.810名妇女中月经周期异常占68.9%(558/810)。月经稀发和闭经占异常月经周期的99.1%(553/558),月经稀发所占比例最高(65.6%,366/558),月经频发比例最小(0.9%,5/558)。2.随着年龄的增加,月经稀发与闭经的发生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正常月经周期所占的比例则逐渐增加(P=0.000)。3.多囊卵巢综合征有523例。在月经稀发患者中多囊卵巢(PCO)占83.3%(305/366);高雄激素血症(HA)占52.7%(193/366)。闭经患者中多囊卵巢占90.4%(169/187);高雄激素血症占61.5%(115/187)。月经稀发和闭经PCOS患者中,均以月经稀发/闭经(O)+多囊卵巢(P)+高雄(H)最多见。O+H亚型与O+P+H比较,O+H主要以月经稀发为主,而O+P+H的闭经率则显著高于经典型O+H。结论月经稀发与PCOS关系密切,可以作为PCOS的第一步筛查指标。要重视月经周期超过35天的妇女。  相似文献   
42.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诊断与保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的生育能力与性活动从正常的时期,逐渐减少到完全停止而进入老年期,这一过程称之为更年期,其突出的标志是绝经。这一过程可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又称围绝经期。绝经前期是指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时期,一般从40岁开始,历时6~8年;绝经期是指闭经达1年以上,最后一次月经期即定为绝经期;绝经后期是指月经停止后至卵巢内分泌功能完全消失,约持续6~8年。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PPARγmRN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的表达,以及不同浓度的睾酮、胰岛素及罗格列酮对卵巢颗粒细胞细胞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的表达调节。方法:分别提取5例PCOS患者和30例正常人卵巢颗粒细胞,对PCOS患者及5例正常人(对照组)颗粒细胞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PARγmRNA表达;剩余25例正常人卵巢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含不同浓度的睾酮、胰岛素及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的培养基培养颗粒细胞24 h后,应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睾酮浓度为1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睾酮浓度为1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浓度为1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胰岛素浓度为10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与胰岛素浓度为10 nmol/L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浓度为1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当罗格列酮浓度为10 nmol/L时,PPARγmRNA的表达较罗格列酮浓度为1 nmol/L时明显增加(P<0.05)。结论:卵巢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与睾酮的浓度有关,胰岛素诱导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受PPARγ的正向调节,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与PCO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4.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多种病因所致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障碍的的重要原因,研究者试图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来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本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中的雄激素和胰岛素造模方法以及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超敏C反应蛋白(US-CR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放大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0例PCOS无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水平;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空腹血糖(GLU)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血清IL1ra、TNFα水平;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US-CRP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实验组中各血清成分水平差异,以及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PCOS组LH、T、LH/FSH、IL1ra、TNFα、U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COS组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PCOS组血清IL1ra、TNFα、US-CRP、T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P〈0.05)。(3)PCOS组血清IL1ra、TNFα、US-CRP水平与LH/FSH和睾酮水平呈正相关(P〈0.05)。(4)两组血清IL1ra、US-CRP、TNFα水平存在正相关。结论炎症因子IL1ra、TNFα、US-CRP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明显升高,提示慢性亚临床炎症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46.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内分泌代谢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临床内分泌代谢改变对子宫内膜病变的影响。方法 用组织学方法检测 94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理改变 ,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清泌乳素、黄体生成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水平 ,82例同时行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实验。结果 ① 70例PCOS患者子宫内膜为无排卵型 ,其中增殖期内膜 45例 ,增殖症 2 5例 (单纯增生 2 3例、不典型增生 2例 ) ;2 4例为排卵型子宫内膜 ,其中13例分泌反应不佳 ,11例分泌反应良好。②无排卵型子宫内膜组与排卵型子宫内膜组比较 ,前者血清空腹及糖负荷后 6 0min、12 0min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增高 (P均 <0 0 5 )。③子宫内膜增殖症患者与增殖期内膜患者比较 ,前者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明显增高 (P <0 0 5 ) ,其中单纯增生患者糖负荷后 6 0min、12 0min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比增殖期内膜患者明显增高 (P均 <0 0 5 )。结论 PCOS患者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无排卵型子宫内膜的重要因素之一 ,增高的胰岛素对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也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中影响克罗米酚 (CC)促排卵因素。方法 对 94例因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 ,用CC促排卵治疗。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 )、睾酮 (T)、雄烯二酮 (A)、泌乳素 (PRL)水平及胰岛素释放反应。分析了排卵结局与年龄、基础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 (IR)、胰岛素反应曲线下面积 (AUCI)及体重指数 (BMI)之间的关系。结果 用克罗米酚促排卵 94个周期中排卵率为 5 5 2 % (5 2 / 94) ,未排卵组的基础血雄激素、LH、AUCI 和BMI均较排卵组高。结论 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高LH血症、IR、高BMI对促排卵的结局产生负影响。  相似文献   
48.
PCOS患者药物促排卵中LUFS发生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药物诱导排卵治疗中发生未破裂黄素化卵泡综合征(LUFS)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比克罗米酚(CC)及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方案用药前后PCOS患者血清PRL、FSH、LH、E_2、T水平,阴道超声检查卵巢形态,分析PCOS患者LUFS发生与基础性激素水平和卵巢形态的关系。结果 应用CC加用HCG45例,卵泡发育率66.67%,周期妊娠率为22.22%,LUFS发生率33.33%;应用CC无效者,应用HMG方案30例,卵泡发育率高(86.67%),但LUFS和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高分别为36.67%和13.33%,周期妊娠率16.67%。T水平LUFS组高于排卵组,表明LUFS的发生与血清睾酮水平有关。周边囊泡型多囊卵巢(PCP)LUFS发生率25%,普通囊泡型多囊卵巢(GCP)LUPS发生率75%。结论 普通囊泡型多囊卵巢患者易于发生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可能与患者雄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卵巢包膜厚,优势卵泡不是发生在卵巢周边有关。  相似文献   
49.
反复胚胎种植失败(RIF)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难题,影响RIF的原因主要分为胚胎因素及母体因素,其中母体因素主要包括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输卵管积水、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炎症等母体病理因素,以及免疫因素、血液高凝状态、子宫收缩过频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等。本文从引起RIF的母体因素角度进行综述,针对不同母体因素总结目前的治疗方法进展。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初步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者情绪的作用。方法:从接受IVF-ET治疗的门诊患者(均为女性)中选取自愿参与本研究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脱落3例)仅接受常规IVF-ET治疗,干预组(脱落8例)除接受常规IVF-ET治疗外同时参加总计6次,每周2次的团体心理干预。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的差异。结果:干预组SAI、SDS的前后测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AI、SDS的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39.6±7.9)vs.(42.7±8.7),(43.8±10.1)vs.(49.0±10.4);P0.05或0.01]。干预组SAI前后测差值低于对照组[(0.6±7.8)vs.(3.2±9.9),P0.05],而SDS前后测差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7%vs.29.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