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一过性灌注异常形成的病理生理及其在急性胆囊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并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急性胆囊炎共52例,所有病例均经上腹部CT平扫+三期扫描,分析急性胆囊炎胆囊床邻近肝脏组织一过性灌注异常的CT表现及其病理生理.结果 52例急性胆囊炎病例中,46例出现胆囊床邻近肝组织出现楔形、三角形异常强化,门静或肝静脉期异常强化程度明显下降,平衡期病变所在区域与正常肝组织密度均匀一致,其内血管纹理分布规则,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急性胆囊炎胆囊床邻近肝组织炎性浸润,使受累区域肝组织内门静变窄,血流量降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从而出现肝动脉一过性灌注异常.胆囊床周围出现肝组织一过性灌注异常是急性胆囊炎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对诊断急性胆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开腹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7年3月14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均采用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1999年5月至2001年2月开腹组收治患儿38例,2001年4月至2007年3月腹腔镜组收治患儿102例.平均手术时间:开腹组190 min,腹腔镜组224 min.开腹组术中、术后输血3例.腹腔镜组无术中、术后输血.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38),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的5%(5/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P<0.05).结论 对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采用腹腔镜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手术打击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3.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高位隐睾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腹腔镜下对19例21侧睾丸进行腹腔探查、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1例睾丸位于肾下极,8例位于内环上方。15例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4例睾丸固定于腹腔内,Ⅱ期手术。1例睾丸缺如,1例睾丸发育不良进行睾丸切除术。术后3例患侧阴囊气肿,1例患侧阴囊血肿。19例术后伤口恢复良好。随访15例,时间3月—10月,平均6月,患儿无不适。结论 腹腔镜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小切口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4.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型生物制片透明剂的应用体会黄照权,黄柳明,王晓冰,李华柳州铁路中心医院病理科545007二甲苯作为一种生物制片透明试剂,长期以来被大量应用于病理制片中,但由于二甲苯挥发性大,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经其透明后的组织收缩性大,较脆,影响制片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05.
微创漏斗胸矫形术治疗漏斗胸53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微创漏斗胸矫形术(minimally invasive repair of pectus excavatum或Nuss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53例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双侧胸壁做横行切口,在胸腔镜下将塑形之矫形板由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矫正胸骨凹陷,矫形板两侧用固定片固定于肋骨。矫形板放置2年后取出。结果5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240min,平均47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2~14d,平均6.1d。术后疼痛超过1周1例;气胸7例;皮下气肿11例;矫形板旋转3例;单侧固定片滑脱4例;切口感染3例,其中2例被迫将矫形板取出,1例经清创换药伤口愈合。53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5.6月,优42例,良4例,一般3例,差4例。结论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5年9月,对26例胆道闭锁(Ⅲ型)患儿在腹腔镜下行肝门空肠吻合术,充分显露肝门,游离并于肝门纤维块处切除胆囊,提起距Tre itz韧带20 cm处空肠,经脐将空肠提出腹壁外并逐渐拉出远端40 cm范围,距Tre itz韧带20 cm横断空肠并封闭远端,将近端与远侧30~35 cm处空肠行端侧吻合,把肠管送回腹腔。将肝支空肠襻经结肠后隧道上提至肝下,肝门空肠端侧吻合。与同期同年龄段34例胆道闭锁(Ⅲ型)行开腹肝门空肠吻合术的患儿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及术后转归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开腹组[(15.4±5.0)m l vs(33.8±19.4)m l,t=-4.709,P=0.000],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19 153.9±619.5)元vs(15 116.7±898.4)元,t=19.607,P=0.000];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术后腹腔镜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和AST比开腹组下降明显。腹腔镜组术后切口疝1例;开腹组急性肝衰竭、伤口裂开各1例,伤口感染2例,两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χ=0.395,P=0.530)。术后4个月时随访,腹腔镜组13例(占50%)患儿退黄;开腹组18例(53%)患儿退黄。结论腹腔镜肝门空肠吻合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微创效果明显,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7.
气膀胱腹腔镜在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先天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气膀胱腹腔镜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先天畸形的效果。方法18例患儿(男11例,女7例)共22根输尿管。年龄3个月~7岁,平均3.6岁。膀胱输尿管反流9例(其中双侧反流4例),膀胱憩室伴输尿管口狭窄2例,输尿管口狭窄伴同侧肾积水7例。经球囊尿管注入CO2气体,以16mmHg的压力建立气膀胱。在脐下及其两侧放置trocar,用丝线与膀胱及腹壁固定。分别导入膀胱镜及操作器械,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膀胱输尿管移植,术后留置导尿。结果1例因输尿管回缩至膀胱外而中转开放,余1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侧13例平均130min(110~145min),双侧4例平均242min(225~250min)。住院9~12d。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8年。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MCU)检查,无输尿管反流。1例术后3个月轻度尿道感染,行包皮环切术后无复发。结论在熟练掌握了腹腔镜技术后,气膀胱腹腔镜技术治疗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先天畸形,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8.
黄柳明  王缉胜 《右江医学》2012,40(4):545-546
目的探讨低场MR检查对轻型颅脑损伤诊断的作用,以减少对轻型颅脑损伤的漏诊。方法选择35例临床确诊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伤后不同时期颅脑CT平扫、MSCT平扫及多平面成像、低场MR多序列检查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伤后行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异常CT征象,48小时内MSCT扫描并MPR重建,2例少量硬膜下/硬膜外出血,6例脑实质内出现小片状混杂密度影,低场MR多序列扫描发现脑内病变35例,分布以大脑额叶、颞叶表浅区域及胼胝体为主。结论在轻型颅脑损伤诊断中,低场MR检查能明显提高脑内损伤的检出率、诊断率,可以有效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09.
小儿消化道单层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1 2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道吻合是外科操作的基本技术,吻合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结果,人们一直在探索简便、实用、有效、并发症少的消化道吻合方式。消化道单层吻合技术是人们探索应用的一种吻合方式。在小儿外科,对新生儿已成功地采用单层吻合技术进行消化道吻合,而对于其他年龄组的患儿,普遍采用常规双层吻合技术,即间断或连续内翻全层缝合,加浆肌层缝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肛门内括约肌大部切除对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12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根治术中进行内括约肌大部切除,手术时患儿年龄8 d~16岁,平均年龄0.96岁,小于3个月的33例,其中新生儿12例.术前43例(33.8%)有肠炎病史,手术方法:在齿线水平的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的交界处环周切开黏膜及肛门内括约肌;沿内、外括约肌之间隙向盆腔侧分离1cm后;在前壁切开直肠的肌层至黏膜下层,沿着黏膜下层向上分离直达腹膜返折水平切开肌鞘,入腹腔;在后壁沿着直肠纵肌,一直向上分离至相应的腹膜返折水平.将正常结肠拖出至肛缘水平与肛管黏膜皮肤相吻合.结果 本组127例患儿均经肛门行内括约肌和直肠后壁肌鞘切除术,目前106例患儿术后已随访1至7年,术后仅2例患儿有肠炎病史,术后肠炎发生率为1.8%,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3例(2.7%)患儿手术后便秘,1例在外院确诊为结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行结肠切除手术后治愈.手术后1个月时污便的发生率37.6%,随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手术后6个月时污便下降至1.8%.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对照组肛管静息压力为(27.9±9.6)mm Hg;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为(37.9±12.5)mm H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手术后1、2、3、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分别为(20.2±6.4)、(21.4±8.8)、(22.8±10.4)、(24.8±9.9)mm Hg,手术后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1),术后6个月内患儿的肛管静息压力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肛门内括约肌大部切除安全易行,可有效地预防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肠炎和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