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 雷帕霉素处理SH-SY5Y细胞,并设立对照组,以CCK-8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法(FCM)检测细胞周期,DNA梯度条带(DNA Ladder)和罗丹明123-碘化丙啶(Rhodamine 123/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 雷帕霉素处理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呈浓度依赖性生长抑制.20μM雷帕霉素处理12 h后,细胞周期出现G2/M期、S期阻滞,G2/M期(24.22±2.89)%、S期(22.05±0.96)%的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罗丹明123-碘化丙啶检测细胞凋亡率(54.35±5.3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明显的凋亡条带出现.结论 雷帕霉素具有抑制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生长、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RCP/EST)+LC两种微创术式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12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比较2组的胆总管直径、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7例患者中,85例采用LC+LCBDE治疗,其中54例采用一期缝合胆总管,28例放置T管引流;42例患者采用ERCP/EST+LC治疗。LC+LCBDE和ERCP/EST+LC两种术式结石清除率〔100%(82/82)比97.37%(37/38),P=0.317〕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1%(4/85)比4.76%(2/42),P=1.000〕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和住院费用〔中位数(四分位数)〕方面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组均明显少于ERCP/EST+LC组〔住院时间:11(5)d比17(9)d,P<0.001;住院费用:27 054(8 452)元比31 595(11 743)元,P=0.005〕。结论 LC+LCBDE和ERCP/EST+LC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是LC+LCBDE尤其是LC+LCBDE一期缝合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较ERCP/EST+LC有较明显的优势;并且LC+LCBDE对于结石大小、数量没有限制,能够在保留乳头功能条件下,一次麻醉解决两个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合适病例可考虑LC+LCBDE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分析5例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确诊患者的诊治情况,为更好地防治EV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5日至2015年1月17日在利比里亚中国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ETC)收治5例EVD确诊患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确诊的5例患者,其中3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有3例患者首次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第2次复检为阳性;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呕吐、腹泻等为主,少有出血相关症状及体征;通过尽早采取退热、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死亡。结论对有明确密切接触史但首次埃博拉核酸检测阴性的患者,必须于72 h后复检;治疗上目前仍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的重点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运用Meta的分析方法研究CYP2E1 Rsa I/Pst I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检索VIP,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CYP2E1 Rsa I/Pst I多态性与口腔癌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以OR值和95%的可信区间为效应指标,应用Rev 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STATA 11.0软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纳入1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1259例口腔癌患者和2262例正常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c1/c2 vs.c1/c1(OR=1.30,95%CI=1.04~1.62),c1/c2+c2/c2 vs.c1/c1(OR=1.32,95%CI=1.07~1.64)。结论:CYP2E1突变基因型c2可能会增加口腔癌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5.
文题释义:脊髓型颈椎病:指患者由于年老或外伤导致其颈部脊髓受压或局部血供不足引起的以颈痛为主,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减退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通过模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发病机制,选取合适的实验动物作为造模对象,并以合理的制作方法完成造模。从而对模型进行跟踪观察和实验研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分析。 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发病类型,而目前其组织病理学研究仍不十分明确,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回顾脊髓型颈椎病模型常用的制作方法,并对模型的不同制作进行分析评价,以促进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改进和完善。 方法:通过下列检索词:脊髓型颈椎病、颈脊髓压迫、动物模型,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ervical spinal compression、animal model,由第一作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Embase数据库收录的从2000至2019年与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制作相关的中、英文献,并筛选出来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与结论:①当前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为动态造模法和静态造模法两类,且各自优缺点并存;②拧入螺钉压迫法最为常见,具有可控性强、造模周期短的优点,但对于造模动物的颈髓损害较重且致死率高;而膨胀材料压迫法科技要求难度大,但成功率高、可靠性强,有待继续完善和推广;③文章结果证实,目前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各种制作方法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需在先前学者造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从而实现再现性好、可重复、可分级的动物模型,以便今后在临床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ORCID: 0000-0002-3931-7326(陈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6.
陈鹏  李波  彭智  高淦  陈盛 《重庆医学》2018,(17):2275-2278,2284
目的 探讨ica操纵子对表皮葡萄球菌在骨科植入物表面黏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为临床骨科材料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PCR扩增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的icaADBC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ica操纵子基因的表达,苯酚-硫酸法检测细胞间多糖黏附素(PIA)的合成,黏附能力检测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结果 11株表皮葡萄球菌临床菌株扩增出ica操纵子的icaADBC基因,且在菌株中均有表达.ica操纵子基因表达高的菌株其PIA分泌量较高.表皮葡萄球菌在骨组织上的黏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其次为钛合金和不锈钢.icaA基因表达与细菌在3种生物材料上的生物膜形成相关.结论 表皮葡萄球菌在不同骨科植入物上具有不同的黏附和生物膜形成能力,ica操纵子基因通过调节PIA分泌量而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7.
蔡成  吕勤  陈盛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7):802-804
目的调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3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PS分为PS使用组和PS未用组,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情况、呼吸支持情况、症状变化及转归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NRDS患儿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较低,分别为(31.0±1.5)周和(1.734±0.170)kg;PS使用组症状消失、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均少于PS未使用组(均<0.05),PS使用组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S未使用组(均<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NRDS使用PS后能有效地改善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氧疗时间,提高患儿成活率,缩短住院时间,但不能完全改变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珍骨胶囊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c-fos m RNA的影响。方法:动物分组与药物干预:健康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64只,按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32只)、对照组(32只)。术后1周开始分组灌胃治疗:试验组给予珍骨胶囊水溶液10m L/d(含珍骨胶囊1.12g)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m L/d灌胃,两组动物均在术后1w、6w、9w、12w分批处死取材。检测指标:采用X线摄片、光镜对软骨下骨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RT-PCR法检测软骨下骨c-fos的表达。结果:珍骨胶囊干预后9w、12w软骨下骨的X线片表现为试验组软骨下骨退变表现明显较对照组轻;光镜观察表现为试验组骨质增生及软骨下骨结构紊乱现象明显较对照组轻;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了试验组的c-fos m RNA的表达表现为各项指标均较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珍骨胶囊通过下调c-fos m RNA的表达,降低软骨下骨重塑速率。  相似文献   
89.
90.
病例:患者,女性,67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起病后约1个月,患者出现间断性谵妄,每次持续1~2 min。患者遂至外院行脊髓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结果示潘台试验阳性(微量),白细胞计数137×106/L↑,蛋白0.889 g/L,糖2.28 mmol/L,遂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存在间断谵妄。近1个月后,患者再次行脊髓穿刺CSF检查,显示其CSF各生化指标均正常,但其抗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