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8 毫秒
81.
 目的 研究在持续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液供应的安全性及其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设立对照组(SO组)、完全肝门阻断组(OPT组)和保留肝动脉持续阻断门静脉组(OPV组),通过测量3组肝断面出血量、安全时限、对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对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以及病理学改变来评价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供对肝细胞的保护程度.结果 OPT组和OPV组相比肝断面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耐受肝门阻断的安全时限OPV组为110 min,比OPT组平均延长20 min,复流后1 h和复流24 h,OPT组和OPV组的ALT、AST和MDA值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Na+-K+ATP酶的活性复流后1 h,OPT组和OPV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复流后24 h,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OPV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较OPT组轻.结论 在持续肝门阻断时保留肝动脉血液供应可以减轻对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延长由于阻断肝门血流而引起的肝细胞能量衰减时间,使大鼠能够耐受更长时间的持续阻断,且不会增加肝断面的失血量,是值得推广的肝门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胆管细胞囊腺瘤(癌)的发病情况,分析该病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明确诊断的39例胆管细胞囊腺瘤(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发病率及诊断、治疗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胆管细胞囊腺瘤(癌)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约占0.35%,在肝脏囊实性占位中约占1.70%,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为2.6%.结论 胆管细胞囊腺瘤(癌)是一种少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大多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影像学是主要的术前诊断方法,漏诊及误诊率高,对肿瘤实施完整手术切除是确切有效的治疗办法,术后复发率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3.
新生儿和小婴儿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的诊断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6例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  6例中产前B超检查发现肝脏肿块 3例 ,因肝大腹部包块就诊 2例、黄疸 1例。无充血性心衰和Kasabach Merrit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 :B超均示肝脏低回声实性肿瘤影 ,血流丰富。CT平扫均示肝脏低密度肿块 ,可有散在或聚集颗粒状钙化 ;增强扫描边缘明显强化 ,逐渐向中心扩张。肿块大小不等。 6例均为单发病变 :肝右叶 4例、左叶 2例 ;肝内 2例、边缘 4例。血甲胎蛋白 (AFP)除 1例未查 ,5例均高于 12 10ng/mL。手术切除 5例 ,1例保守观察。病理特点 :6例均为Ⅰ型血管内皮瘤 :光镜下见由大小不等血管构成 ,管腔内壁可见肿胀增生的内皮细胞 ,核分裂相少见 ;免疫组化凝血Ⅷ因子 ( ) ,CD34( )。随诊 2个月至 2年 :手术患儿无复发 ,3例满 1岁者AFP降至正常 ;1例保守观察者随访至生后 7个月 ,肿瘤略缩小。 6例患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肝脏婴儿型血管内皮瘤发病早 ,多在胎儿晚期、新生儿期及 6个月内发现 ,为良性病变 ,须与肝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肝转移相鉴别 ;单发病灶无并发症者手术切除效果好 ,无症状者可以保守观  相似文献   
84.
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研究探讨胆总管内探查取石及ERCP取石结石引起下段胆管医源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总结我院95年以来9例以及外院会诊所见2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病例.结合我科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对此类医源性损伤的术中预防和诊断以及早期处理提出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结果35例均为胆总管内取石所致损伤,33例经T管引流和十二指肠后双套管引流治愈,2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常见原因是不正确的胆总管探查,术中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食管吻合术远期并发症及评价食管功能.方法 本研究追踪随访了1990~2007年间27例在新生儿期接受Ⅰ期食管端端吻合术的患儿.观察记录其出院后存在的并发症,包括:生长发育、进食吞咽困难、呼吸系统感染.通过应用食管造影、24h pH监测、24h食管测压手段对食管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53.1±45.2)个月,48.1%患儿无临床不适表现,48.2%出现远期食管狭窄征象,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吞咽困难,22.2%食管狭窄伴严重进食困难者接受食管扩张.22.2%有病理性反流,食管测压结果显示70.3%有食管运动障碍,其中1/3不伴有吞咽困难症状.结论 吻合口狭窄、GER、食管运动障碍、呼吸系统感染等远期并发症基本上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严重的吻合口狭窄行食管扩张术后可以缓解.  相似文献   
86.
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卵巢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3例新生儿及小婴儿卵巢囊肿进行了回顾性总结。7例年龄小于1个月,单侧12例,双侧1例,产前B超发现12例;单纯型6例,复杂型7例。结果手术证实单纯型均无并发症发生,其中5例为新生儿。复杂型中6例并发扭转,其中1例病理诊断双侧卵巢颗粒细胞瘤;另1例复杂型实为卵巢囊性畸胎瘤。所有患儿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产前B超发现的卵巢囊肿,复杂型及囊肿大于5cm的单纯型应及时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87.
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4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的107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成活85例,成活率为79.44%;放弃治疗13例,死亡9例,死亡率8.4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9例,吻合口狭窄4例。结论提高食管闭锁和气管食管瘘患儿成活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儿童胰腺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胰腺外伤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损伤程度、营养制剂及使用方式,有无营养相关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25例胰腺外伤患儿中,12例应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患儿中.Ⅱ级损伤4例,1例手术;Ⅲ级损伤7例,1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膀胱皮肤造口术在新生儿尿路畸形患儿中的早期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因先天性尿路畸形行膀胱皮肤造口术的患儿资料,包括原发病、临床表现、影像检查、皮肤膀胱造口术后转归等。结果共13例新生儿,均为男婴,手术日龄16~28天,平均22天,其中后尿道瓣膜8例,前尿道瓣膜1例,双侧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4例。膀胱皮肤造口术后半年至1年复查,2例因皮肤膀胱造口狭窄改为膀胱造瘘,1例仍间断反复泌尿系感染,17侧膀胱输尿管反流中6侧反流消失,16侧肾输尿管积水中5侧消失,无肾、输尿管积水及膀胱输尿管反流加重病例。结论尿路畸形新生儿行皮肤膀胱造口术操作简单、易护理,可有效引流尿液,抑制膀胱输尿管反流,改善泌尿系感染,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手术方案,制定相对安全、速度更快的规范化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48例行完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断肝前均未常规进行左肝静脉的游离阻断,均采用内镜切割闭合器处理肝蒂。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时间为3~9d。2例患者发生胆漏,引流5d后痊愈,未发生腹腔内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内镜切割闭合器进行肝左外叶切除简便、易行,有望成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的规范化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