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家蝇室内种群产卵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家蝇室内种群在整个产卵期内的产卵量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观察家蝇室内种群第3代及第4代成虫整个产卵期内的每天的产卵量,并进行分析。结果第3代成虫于产卵期第7天达产卵高峰,前10天产卵量相对较高,产卵期后期产卵量稳定在较低水平;第4代成虫于产卵期第4天出现产卵高峰,前7天产卵较多,后期产卵相对较少。结论家蝇室内种群产卵主要集中在产卵期前期,后期产卵能力较低,产卵量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两种饲料对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成虫形态的影响。 方法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 ,分成两组 ,即鱼粉组和麦麸组 ,分别采用两种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分别随机测量两组室内第 1~ 5代成虫头宽 ,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 成虫头宽经 t检验 ,组间比较 ,第 1、4、5代成虫头宽两组间雄性以及雌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第 2、3代鱼粉组成虫头宽显著性大于麦麸组 ;组内比较 ,两组内雄性以及雌性成虫头宽第 1代均显著性大于其第 2~ 5代。 结论 可能提示幼虫饲料添加鱼粉有利于丝光绿蝇的生长发育 ,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连续饲养 ,成虫形态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丝光绿蝇室内饲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4.
丝光绿蝇抗菌物质针刺诱导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对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并研究丝光绿蝇免疫血淋巴的性质。方法 丝光绿蝇3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金黄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滤纸片法作抑菌试验,用于显示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抑菌活力的大小。提取诱导后48h的血淋巴,设置3μl、5μl、7μ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诱导后48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设置36℃和100℃不同解冻温度,观察不同温度解冻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h的血淋巴,100℃水浴3min,观察其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提取诱导后48h的血淋巴,观察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等8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丝光绿蝇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高峰出现在处理后48h。平板滤纸片法抑菌试验中,以加7μl血淋巴的抑菌效果最佳。诱导后48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36℃和100℃不同温度解冻,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36℃解冻效果好于100℃。  相似文献   
15.
丝光绿蝇针刺诱导血淋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体壁诱导后丝光绿蝇血淋巴的部分性质.方法丝光绿蝇Ⅲ龄幼虫针刺体壁处理后48 h提取血淋巴,观察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设置3 μl、5 μl、7 μl不同的血淋巴加样量实验组,记录不同加样量对金黄葡萄球菌的的抑菌效果;设置不同稀释浓度,记录不同浓度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置于冰箱保存后,设置36℃和100℃不同解冻温度,观察不同温度解冻的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100℃水浴3 min,观察其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1/2、1/4、1/8、1/16、1/32、1/64的不同稀释浓度,对金黄葡萄球菌均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丝光绿蝇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对上述8种细菌都能产生明显的抑菌环,对溶壁微球菌抑菌环最大,对金黄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环次之.不同的加样量实验,以加7 μl的抑菌效果最佳;36℃和100℃不同温度解冻,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菌效果,36℃解冻效果好于100℃;100℃水浴3 min,对金黄葡萄球菌仍有抑菌活力.结论丝光绿蝇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具有较强和较广的抗菌活力,抗菌活力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抑菌试验加样以7 μl为宜,解冻以36℃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诱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针刺体壁诱导丝光绿蝇产生抗菌物质的规律。 方法 室内饲养的丝光绿蝇三龄幼虫 ,经针刺体壁处理后 ,分别于第 0、12、2 4、3 6、48、60、72、84h记录幼虫活率 ,并提取其血淋巴 ,以金黄葡萄球菌作指示菌 ,采用平板法 ,作抑菌试验 ,3 7℃恒温 2 4h ,观察抑菌圈 ,并以抑菌圈直径表示抗菌活力的大小 ,借以指示诱导丝光绿蝇抗菌物质的产生规律。 结果 经针刺诱导后 ,丝光绿蝇幼虫活率逐渐降低 ,血淋巴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活力峰出现在诱导后第 48h。 结论 针刺体壁可诱导丝光绿蝇产生抗菌物质 ,免疫血淋巴收集在诱导后 48h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不同饲料和湿度对丝光绿蝇羽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饲料和蛹期湿度对室内连续饲养的丝光绿蝇羽化率的影响。方法 将野外丝光绿蝇引入室内,分别以麦麸为主(A组)和以鱼粉为主(B组)的两种幼虫饲料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将各代蛹分别置于瓶中羽化,瓶内置湿棉球,另外挑取鱼粉粗蝇蛹于瓶中,但不置湿棉球(C组),观察各组各代羽化率。结果 鱼粉组(B组)与麦麸组(A组)第1-4代羽化率经t-检验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第5代鱼粉组(B组)羽化率显著性高于麦麸组(A组),将鱼粉组饲养的蝇蛹置于瓶中置湿棉球(B组)与不置湿棉球(C组)作比较,两组间各代差异均无显著性。组内各代间比较,各组第2-5组内代间羽化率差异均无显著性,麦麸组(A组)第1代羽化率显著高于其第2-5代,鱼粉组(B组)第1代羽化率显著高于其第2,3,5代。结论 幼虫饲料添加渔粉对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羽化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饲养后期,而在饲养初期无显著性影响。在适宜的湿度范围内,丝光绿蝇的羽化率不受蛹期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鱼粉、麦麸两种幼虫饲料对丝光绿蝇室内连续饲养的各代成虫产卵的影响。方法将丝光绿蝇引入室内 ,分成两组 ,即鱼粉组和麦麸组 ,在室内进行连续饲养 ,分别观察记录两组室内第 1~ 5代成虫的产卵天数和产卵次数 ,并计算产卵指数 ,进行比较。结果鱼粉组与麦麸组成虫室内第 1、5代产卵天数、产卵次数、产卵指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第 2~ 4代产卵天数、产卵次数、产卵指数 ,鱼粉组显著大于麦麸组。结论鱼粉组产卵力好于麦麸组 ,可能提示鱼粉饲料更有利于丝光绿蝇的发育与繁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新乡株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和不同转种量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培养基pH6.6时,设置不同的转种量,观察虫数、存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存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存活率高峰,第1.4天,pH6.6组活虫数、存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转种100万/管和转种10万/管培养24h和48h的阴道毛滴虫存活率和培养48h的阴道毛滴虫活虫数均较高,转种1万/管培养效果较差。结论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阴道毛滴虫的体外培养转种宜在培养后48h进行.每次接种量以10万/ml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两种饲料对丝光绿黾第一代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