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6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实验性肺血栓栓塞症(PTE)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探讨其对PTE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栓回输的方法制备PTE大鼠模型.L-Arg组经腹腔注射L-Arg 100mg/kg。用免疫组化和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eNOS和GOX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肺栓塞后病理可见肺动脉血栓形成,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L-Arg组肺组织病变程度减轻,eNOS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COX2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结论PTE时,L-Arg可通过下调肺内eNOS表达和上调COX2表达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复制出更加符合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完善急性胰腺炎的基础研究,促进其深层次的研究,作者通过对现有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造模机制,模型优缺点进行总结分析,拟定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并进行中西医动物模型吻合度评价.结果 显示缺乏胆碱的乙硫氨酸补充饮食(CDE)食物诱导法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较高,操作简便死...  相似文献   
13.
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临床应用双黄连引致的过敏反应的规律。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3月中国期刊网中收录的111例双黄连过敏反应在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黄连过敏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给药途径有关,注射剂易发生过敏反应。该药过敏的临床表现有:过敏性休克67例(60%),皮肤黏膜症状61例(55%),其他类型过敏反应14例(13%)31例同时出现多种过敏症状。过敏发生时间最短为开始用药1m in以内,最长为用药后72h,97例(87%)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症状。结论:双黄连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为主,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的作用近来备受瞩目,多种肿瘤患者机体内外周血及肿瘤局部均有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增高.TGF-β1是很强的免疫抑制因子,它能影响参与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免疫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化,抑制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在肺癌病变局部,TGF-β1是否在淋巴细胞被诱导分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过程发挥了作用,在本研究中试图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斗霞  吴红勇  张凌  白明 《微循环学杂志》2004,14(4):46-48,F004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APTE)时肺组织内皮素 (ET) 1和核因子 (NF) κB的表达及尿激酶 (UK)对其的影响。方法 :3 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PTE模型组和UK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光镜下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ET 1和NF κBP65的表达。结果 :病理组织学显示 :栓塞后肺动脉内血栓形成 ,肺组织萎缩、出血、炎性反应明显。UK溶栓治疗后血栓栓塞和出血减轻 ,炎性反应仍较明显。免疫组化显示 :栓塞后肺组织ET 1和NF κBP65阳性表达明显增强 ,溶栓后ET 1阳性表达显著下降 ,NF κBP65略有升高。结论 :APTE后溶栓治疗可降低ET 1和活化的NF κB介导的肺动脉高压和急性肺损伤。提示PTE临床溶栓治疗时 ,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和内皮素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被称为人体"被遗忘的器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失调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例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及多发性硬化等。脑卒中具有高的发病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肠道菌群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通过影响机体的吸收、代谢、血压、血糖、血脂及动脉粥样斑块等因素,进一步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中医认为脾胃气血流注失度、阴阳盛衰失衡,机体生理功能失调,化生"风、火、痰、虚、瘀"等病理产物,可致中风的发生。脾胃主腐熟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饮食的消化吸收,现代研究的肠道菌群功能与中医之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的稳态,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中药干预脑卒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是否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值得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对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黄芩苷、白藜芦醇等),中药单方(丹参、红景天等)和中药组方(补阳还五汤、脑心通胶囊、补中益气汤等)防治脑缺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和开发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加味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大鼠海马谷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基于谷氨酸受体的抗抑郁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酸枣仁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氯胺酮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CRS)制备大鼠抑郁模型,酸枣仁汤加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酸枣仁汤加味6,12,24 g·kg~(-1),氯胺酮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5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给药干预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新奇摄食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行为;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NMDAR1,NMDAR2A,NMDAR2B,GluR1,mGluR1,CaMKⅡα和CaMKⅡ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新奇摄食时间及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空间探索时间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MDAR1,NMDAR2A,NMDAR2B,mGluR1和CaMKⅡβ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GluR1,CaMKⅡ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酸枣仁汤加味中、高剂量组新奇摄食时间、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空间探索时间显著延长(P0.01);酸枣仁汤加味中、高剂量组NMDAR1,NMDAR2A,NMDAR2B,mGluR1和CaMKⅡ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GluR1,CaMKⅡα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结论:酸枣仁汤加味可显著改善慢性抑郁大鼠行为学,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MDAR2A,NMDAR2B,mGluR1和CaMKⅡβ表达水平,上调GluR1和CaMKⅡ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20.
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体,随着中医用药现代化,中药配方颗粒逐步发展并初具规模。虽有中药注射剂、口服液等的加工形式,但只占中药市场的少部分,并以内服为主。而脂溶性成分口服时,溶出受限,吸收相对较少,且具有刺激胃肠道的副作用,造成患者耐受性低。虽有水提、醇提等加工制成的外用制剂,但多为粗制剂,且剂量随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脂溶性成分的浪费。而中药的脂溶性成分大多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如五味子乙素、丹参酮、绿原酸甲酯等,但却没有合适的药用形式。若想"药"尽其用,就必须对中药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在提取、分离和收集工艺均相当成熟的基础上,研发以脂溶性成分为主的,药理药效确切的,又利于其吸收的药用形式。中药精油具有抗衰老、抗痴呆、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药妆、保健品等领域。但单方精油作用有限,配伍既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也可扩大精油应用范围。因此,可将中药配方精油作为中药入药新形式,并以外用为主、内服为辅,以弥补中药外用多为粗制剂、剂量随意的不足和内服吸收少、刺激胃肠道的劣势,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更快、更准、更好、更强地发挥脂溶性成分的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