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医药卫生   180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探讨不同预切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时应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预切开术共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针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NKP组,n=73)、乳头开窗术(NKF组,n=24)、经胰管弓状刀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组,n=30)和弓状刀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Erlangen组,n=58)。对4种预切开方法优缺点、对插管成功率的影响及可能对并发症发生的增加或减少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的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KF、TPS组插管成功率均较NKP组高(P值均0. 05),TPS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F组低,NKF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NKP组高(P值均0. 05)。Erlang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KP组和TPS组(P值均0. 05)。NKF[OR(比值比)=2. 420,95%可信区间(95%CI):0. 235~0. 828,P=0. 036]、TPS(OR=1. 752,95%CI:0.238~0. 594,P=0. 029)是插管成功的影响因素;年龄 57岁(OR=0. 094,95%CI:0. 028~0. 316,P 0. 001)、手术总时间(OR=1.029,95%CI:1. 002~1. 057,P=0. 036)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 57岁(OR=0. 065,95%CI:0. 017~0. 256,P 0. 001)是PEP发生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手术总时间(OR=1. 040,95%CI:1. 007~1. 074,P=0. 016)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PS在一定情况下可能较NKP、Erlangen相对安全、有效,年龄、手术总时间可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白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Th2细胞分泌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可刺激B细胞的增殖和IgE的合成.气道杯状细胞增生所致的黏液是哮喘的主要症状之一,黏液高分泌是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下降加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重症哮喘的主要死因.Th2型细胞因子IL-4、IL-5、IL-9和IL-13在肺部的表达与哮喘的病理生理有密切联系,其中,IL-13被认为是目前最重要的细胞因子,它可能引起气道炎症、黏液过度分泌、杯状细胞增生和黏蛋白(MUC)基因MUC5AC高表达等多种改变.近来发现其引起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其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4.
杨娟  陈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4,(23):4295-4297
卵巢上皮性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采用的铂类和紫杉烷类联合化疗方案仍不能避免大多数患者的复发。新近发现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 Ribose Polymerase,PARP)在DNA修复通路中起着关键作用。PARP抑制剂作为一种DNA修复酶抑制剂,可通过靶向阻断肿瘤细胞DNA修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浅析结肠肠气囊肿症(PCI)可能的病因、临床和内镜下特点,以及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3月该院消化内科确诊为PCI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纳入的33例PCI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6.58±11.69)岁;该病检出率为0.11%(33/30 833)。33例患者中,无症状者占30.30%(10/33),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12例(36.36%),腹胀12例(36.36%),腹泻10例(30.30%),便秘5例(15.16%),便血5例(15.16%),体重减轻1例(3.03%),癌胚抗原(CEA)升高2例(6.06%)。21例单发气囊肿,12例多发气囊肿,两组年龄、性别、原发病、肠镜下合并其他内镜诊断、临床症状、气囊肿直径和肠段部位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病变表面情况(光滑、红斑、糜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CI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内镜下微创治疗是有效的措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重症肺炎患儿72例,分为重症肺炎无心力衰竭(HF)组(56例)与重症肺炎合并HF组(16例);另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和cTnI水平。结果三组间NT-ProBNP和cTnI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重症肺炎无HF组与合并HF组的NT-ProBNP和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重症肺炎合并HF组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高于重症肺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症肺炎患儿中,合并HF组的cTnI异常率明显高于无H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而二组的NT-ProBN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重症肺炎患儿的NTProBNP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P=0.000)。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明显,NT-ProBNP、cTnI可作为辅助诊断儿童重症肺炎心肌损害及严重程度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中医刮痧疗法改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的效果。方法120例骨科长期卧床并发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刮痧全息穴区,同时配合艾灸、走罐、按摩等干预。观察2组便秘改善情况,比较2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结果观察组便秘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刮痧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的松果菊苷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24 h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不同浓度松果菊苷浓度(0,20,40,80μmol·L-1)进行后续实验,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及p38 MAPK的磷酸化;显微观察细胞肿瘤球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3和CD44的含量。结果 SKOV3细胞的存活率与松果菊苷呈浓度依赖性降低,松果菊苷浓度≥40μmol·L-1时,SKOV3细胞的存活率较松果菊苷0μmol·L-1时均明显降低(P<0.05)。与松果菊苷0μmol·L-1组比较,松果菊苷40μmol·L-1组和80μmol·L-1组EdU阳性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减少(P<0.05);VEGF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及p38 MAPK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肿瘤干细胞成球直径减小(P<0.05),成球数减少(P<0.05);CD133和CD44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松果菊苷可以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干细胞样特性及p38 MAPK的磷酸化。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护理在闭合性肾损伤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33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资料。结果经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病情和细心护理,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并发症,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闭合性肾损伤非手术治疗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血尿、绝对卧床休息、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是观察和护理的重要内容,提高护理质量,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0.
杨娟  刘养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74-5174
1病历摘要女,28岁。因右下后牙反复疼痛0.5 a加重1周于2010-03-11就诊。检查:46残冠,颊侧瘘管溢脓,松动(-),叩(++),探查髓室底已穿孔。诊断:46残冠。治疗计划:炎症控制后拔除46。处理:(1)1.5%双氧水、氯化钠溶液隔日冲洗瘘管涂碘甘油;(2)口服阿莫西林、甲硝唑。10 d后患者复诊,自诉患牙无疼痛,要求拔除。再查:46牙周组织无红肿,颊侧瘘管基本愈合,叩(-)。患牙急性期炎症消退,适宜拔牙。2%利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