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儿童咳嗽     
儿童经常因咳嗽就诊,尽管缺乏使用非处方类止咳药能有效治疗咳嗽的证据,但该类药物仍是儿童咳嗽最常使用的药物。来自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儿童不伴有喘息的持续性咳嗽的发病率高达5%~10%。咳嗽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性的保护性反射,能够清除气道的分泌物和吸入物。咳嗽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引起儿童咳嗽的很多潜在病因不同于成人。  相似文献   
92.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利  杜忠东 《中国医刊》2006,41(11):25-27
晕厥(syncope)是指突然发作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同时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近乎晕厥(near—syncope或pre—syncope)指一过性黑嚎,体张力丧失或减低,但不伴意识丧失。晕厥常常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自行恢复,其实质是脑血流量的暂时减少。通常心脏供血暂停3秒钟以上可发生近乎晕厥,5秒钟以上发生晕厥,超过10秒钟则发生抽搐,即阿一斯综合征。晕厥可由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引起,但临床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还有许多病人不能找到原因,长久以来称之为“不明原因晕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S)是小儿时期不明原因晕厥中最常见的病因,据不完全统计,约有80%晕厥属于此类。  相似文献   
93.
脑钠肽及其在小儿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钠肽是继心房钠尿肽后发现的又一个心脏内分泌激素,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它的血浆浓度与左室舒张末压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该文主要综述脑钠肽的正常值及其对小儿心力衰竭或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判断和治疗监测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4.
目的边缘<5mm通常是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的禁忌证,本研究探讨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部分边缘缺乏或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堵闭,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7岁.20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心内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前缘0~4mm,2例下缘为2mm,1例后缘为2mm.同期,48例边缘>5mm的患儿做对照.结果全部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和48例对照儿均成功安装了封堵器.两组间年龄、缺损大小和所用封堵器大小无显著差异.23例边缘<5mm的患儿中17例(73.9%)即刻完全堵闭,对照组44例(91.7%)即刻完全堵闭(P<0.05);24h复查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1.3%和93.8%(P>0.05);6个月复查两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5.7%和95.8%(P>0.05).与对照组比较,边缘<5mm的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72.5±26.5)和61.4±21.9min]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2.6±7.0)和(9.8±4.2)min]长.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前、后或下缘<5mm的房间隔缺损仍可以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但长期手术效果尚待查明.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肝损害在预测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无反应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儿童医院首次确诊为KD的925例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有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异常分为肝损害组(n=284)和非肝损害组(n=64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损害等指标预测KD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无反应的临床价值。结果肝损害组KD患儿入院时间较非肝损害组更早,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更高(P<0.05)。肝损害组KD患儿入院时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非肝损害组(P=0.034);给予首次IVIG治疗后,肝损害组发生IVIG无反应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肝损害组(P<0.001)。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和ALT水平升高有关(P<0.05);KD患儿发生IVIG无反应与四肢改变、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ALT水平升高及冠状动脉损伤有关(P<0.05)。结论KD急性期合并肝损害患儿的临床症状出现早且炎性指标水平更高,更容易发生冠状动脉损伤及IVIG治疗无反应。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MSCT)对低龄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随访诊断价值和应用可行性.方法 对12例随访中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平均年龄5.2岁,随访时间1.1~5.1 年)进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冠状动脉瘤的数目、位置、形态和大小,并和同期超声心动图(ECHO)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SCT共观察到30个冠状动脉瘤,左、右冠状动脉各15个,肿瘤最宽径为20.6 mm,平均(7.5±3.8)mm;最长径为38.0 mm,平均(124±9.1)mm;10个小冠状动脉瘤,7个中等冠状动脉瘤,13个为巨大瘤;14个圆形,16个梭形.累及左冠状动脉主干7个,前降支近段9个,前降支中段4个,回旋支2个;右冠状动脉近段6个,右冠状动脉中.段9个,右冠状动脉远段4个;其中9个肿瘤累及2个节段,1个累及3个节段.发现6处狭窄,5个瘤壁钙化,3个合并血栓.8个较小或位于中远段的冠状动脉瘤ECHO未能发现.结论 64层MSCT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成为低龄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患儿随访和诊断的重要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7.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0—2007年收治的6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冠脉瘤的KD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冠脉瘤患儿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为5.3∶1;冠脉巨大瘤男女比例为8.3∶1;<1岁患儿多发,占28.6%。(2)本组患儿中不完全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抵抗以及KD复发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36.5%、30.2%和7.9%;急性期57例(90.5%)患儿使用IVIG冲击治疗,3例未用,3例使用情况不详;36例(57.1%)患儿发病至丙种球蛋白应用的时间间隔大于10 d。(3)超声检查发现小冠脉瘤患儿7例,中等冠脉瘤19例,巨大瘤37例,左冠脉受累者占76.2%,其中58.3%发生在前降支;右冠脉受累者达87.3%,其中47.3%发生在右冠Ⅱ段;双侧冠脉同时受累者占63.5%。(4)随诊发现71.4%冠脉瘤呈现回缩趋势,45.2%的受累分支冠脉瘤消退,平均消退时间为(2.1±1.5)年。结论对于男性、发病年龄<1岁、不完全KD、发生IVIG抵抗、复发患儿及应用IVIG治疗较晚患儿要警惕冠脉瘤的发生;左冠前降支及右冠脉瘤样病变最多见,多数冠脉瘤在恢复期发生回缩。  相似文献   
98.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实施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的过程。近来国内发病有增多趋势 ,已成为儿科心血管门诊及病房的常见病种。原因不除外病毒性心肌炎本身发病率有所增长 ,但可能主要与以下两方面有关。首先 ,随医疗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儿父母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认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其次 ,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轻重悬殊很大 ,轻者可无特异症状 ,重者暴发急性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而猝死 ,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 ,1 978年全国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  相似文献   
99.
新生儿暂时性三尖瓣返流临床特征及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新生儿暂时性三尖瓣返流的临床特点及血流动力的改变。方法总结27例有临床表现,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中,重度三尖瓣返流,不伴其心谖畸型的新生儿的临床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4例因呼吸窘迫、8例因青紫,2例因心动过速、13例因心脏杂音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00.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脑血流调节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手指血压连续监测法 (Finapres)同时监测直立倾斜试验 (HUT)时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VS)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血压、心率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改变 ,以探讨VS患者是否伴有脑血流本身调节障碍。1.资料与方法 :33例患者 (男 10例 ,女 2 3例 ) ,年龄 7~18(12 .2± 2 .7)岁。VS诊断标准 :在近半年内有 2次以上明确的VS病史 ;体检、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脑电图等正常。同期 2 3例正常对照者 (男 8例 ,女 15例 ) ,年龄 7~ 18(11.7±3.0 )岁 ,均无VS病史 ,经体检、心电图等检查正常。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