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2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1.
目的: 探讨HLA-E基因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效果的关系。方法:用PCR-SSP方法分别检测22对allo-HSCT供者及受者的HLA-E基因型,并分2组:供受者HLA-E相合组和供受者HLA-E不合组。比较2组在移植后植入率、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免疫重建、自体恢复或恶性病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2对移植病例的供受者中,共检出3个HLA-E等位基因,分别为E*0101、E*01031和E*01032,未检出E*0102和*0104。供受者HLA-E相合组9对,供受者HLA-E不合组13对。两组在移植后植入率、GVHD、免疫重建、自体恢复或恶性病复发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LA-E基因多态性与allo-HSCT移植效果未见相关性。  相似文献   
9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CD94分子在T细胞高表达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CD94分子在T细胞表达的水平,同时探讨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患者CD94分子在T细胞表达的意义。方法HSCT治疗高危白血病和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成功植入的儿童患者,其中同胞脐血移植(UCBT)10例,非血缘相关UCBT1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5例,在移植前后发生GVHD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比较外周血中CD94的表达,并与正常外周血水平比较。结果CD94主要表达于CD3+CD8+T细胞,正常情况下外周血和脐血T细胞表达率低于10%,其中CD4+细胞几乎不表达,低于2%。但在UCBT或alloPBSCT后CD94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均明显增高。3例UCBT无GVHD,其余均发生了ⅠⅣ0急性GVHD。急性GVHD发生时CD4+CD94+和CD8+CD94+T细胞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GVHD时,T细胞高表达CD94,可能是在同种抗原的刺激下机体自我保护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联合低温保护剂对脐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低温保存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联合低温保护剂对脐血造血干细胞长期低温保存的作用。方法 60份由联合低温保护剂(5%DMSO+6%HES+5%人体白蛋白)保存在岭南脐血库的脐血,按时间分为1,2,3,4年等4组,复温后观察其细胞活力、总有核细胞数(TNC)、CD34^ ,CD34^ CD38^-,CFU-GMey BFU-E的回收率。结果 60例脐血冻存后的细胞活力为96.39%,TNC,CD34^ ,CD34^ CD38^-,CFU-GM及BFU-E的回收率分别是95.89%,94.45%,88.88%,87.77%及83.18%,不同时间组的上述指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低温保护剂具有效果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长期低温保存。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分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效果和对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急性白血病患儿 ,以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 (WBC) <1 0× 10 9/L和 (或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 <0 5× 10 9/L为标准 ,分为接受rhG -CSF治疗的治疗组 (110例次 )和对照组 (2 9例次 ) ,比较两组间粒细胞恢复的程度和时间 ,以及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rhG -CSF治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 ,有效率达 95 5 % ,治疗组外周血WBC及ANC恢复的数值和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rhG -CSF可明显缩短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对感染有重要的防治作用 ,化疗后WBC低下时应及时应用rhG -CSF。  相似文献   
95.
尽管已公认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根治本病的有效临床方法。但HLA相合供者来源困难,移植后合并症(如:GVHD、感染等问题)仍制约着HSCT的发展。采用定期输血及除铁治疗仍是本症生存的基本方法。一、红细胞输注定期输红细胞是维持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根据输血后使血红蛋白(Hb)维持在不同的水平,分别称为“中量”、“高量”和“超高量”的输血方案。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目前国际上多推荐予“高量”输血方案(输血前维持Hb>95g/L,输血后Hb为120~140g/L)。这一疗法既可以纠正机体缺氧,减少肠道铁的吸收,抑制肝脾肿大和…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亲属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CBT)与亲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溶贫 )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遗传性溶贫 (重型 β地中海贫血 14例 ,先天性特发性溶血性贫血 2例 )中 9例行UCBT ,7例行PBSCT。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 14~ 2 0mg/kg、环磷酰胺 16 0~ 2 0 0mg/kg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90mg/kg为基础 ,8例加马法兰 90mg/m2 ,2例加噻替哌 6mg/kg ,4例加噻替哌和氟达拉宾15 0mg/m2 。结果 UCBT组植入 7例 (7/ 9) ,其中 2例于移植术后 6 0d(+6 0d)内排斥、回复地中海贫血 (地贫 )状态 ,1例发生急性肾衰竭死亡 ;4例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1例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GVHD) ;中位随访时间 4 9个月 (38~ 6 4个月 )。PBSCT组植入 6例 (6 / 7) ,无继发排斥 ,1例发生肝衰竭死亡 ,1例于 +3d死于败血症 ;5例出现aGVHD ,其中 3例延续为cGVHD ;中位随访时间 39个月 (2 5~ 4 9个月 )。结论 UCBT、PBSCT治疗遗传性溶贫具有不同的特点。PBSCT治疗具有植入率高 ,GVHD发生率也高的特点。UCBT具有GVHD程度较轻 ,提示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全相合也可开展移植 ,但应改善低植入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
溶血再障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初诊患者急性自血病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80、CD86以及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以了解其表达规律。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初治急性白血患者白血病细胞上CD80、CD86和ICAM-1的表达率;男37例,女23例,年龄2~85岁,中位年龄28岁;其中ALL20例,AML40例(M16例、M27例、M37例、M415例、M55例)。结果ALL组中的CD86的表达为(32.880±6.66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CD80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CD80、CD86在AML(M1、M2和M3)细胞上的表达分别为(0.766±0.187)%、(27.210±7.581)%,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在AML(M4和M5)细胞上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在ALL组中的表达与正常BM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AML(M1、M2和M3)细胞上(63.820±7.484)%,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而AML(M4和M5)细胞上表达为(50.590±7.092)%,显著低于相应的正常骨髓对照(P〈0.01)。结论CD80、CD86和ICAM.1在初治ALL和AML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呈一定变异性,CD86在ALL上呈高表达,CD80、CD86和ICAM-1在AML(M1、M2和M3)上均呈高表达,而ICAM-1在AML(M4和M5)上均呈低表达。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异基因供者骨髓细胞在致敏模型体内的归巢示踪与植入分析。方法: 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方法建立致敏的BALB/c小鼠模型,同时取正常BABL/c小鼠作为非致敏模型。致敏或非致敏模型经8 Gy 照射后分别经尾静脉移植1×107 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用绿色荧光染料CFSE标记供者骨髓细胞,并分别在移植后不同时点(2 h、12 h及48 h),通过组织细胞悬液动态示踪供者细胞在致敏受者各组织的分布。移植后记录各组的生存情况,每周监测造血重建与骨髓恢复情况。予H-2Db进行标记移植后受者骨髓细胞,检测供者嵌合百分比。结果: CFSE能标记供者骨髓细胞并用于体内示踪实验。动物体内归巢示踪实验表明,与非致敏组相比,异基因供者骨髓细胞在致敏受者体内的外周血、脾脏及股骨的分布均明显减少。植入分析结果发现,非致敏受者于移植后能长期存活,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均能迅速恢复;而致敏组中,小鼠均于移植后2周左右全部死亡,生存中位数为13 d,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均随时间推移呈进行性减少。嵌合分析显示移植后第7 d,非致敏受者与致敏受者的供者骨髓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8.07±4.70)%和(0.77±0.11)%,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 异基因供者骨髓细胞在致敏受者体内脾脏及股骨等部位被清除,不能有效植入。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