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自1995年12月以来,我们采用4去甲柔红霉素(ID)联合VLDex方案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初治1例,男性;难治性9例,男8例,女孩1例。年龄从8个月至10岁。难治标准为下诸项中...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6月174例儿童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接受强化疗后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期感染发生的特点、感染发生的因素及感染种类等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4%;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为45.4%,其次是口腔、血液、皮肤和肠道等;细菌感染为86.8%,真菌感染为13.2%;对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较敏感的药物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对革兰阴性球菌(G 球菌)敏感的药物有万古霉素,其他依次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医院感染致死率为44.4%。结论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作好基础护理、加强肠道消毒、使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警惕真菌感染等是防治儿童恶性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以异基因脾细胞输注致敏小鼠体内的归巢情况。【方法】正常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后,体外予经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荧光染料标志,经尾静脉注射到致敏组和非致敏组小鼠体内(每组10只),在6h、24h和48h处死动物,分别应用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方法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各个脏器的分布情况。【结果】冰冻切片和流式检测结果均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致敏小鼠体内迅速和持久在脾,肝脏聚集,而非致敏动物却没有明显聚集到肝脾等脏器,却是最终归巢到了骨髓。其中流式定量结果表明:6h时致敏小鼠脾脏荧光阳性细胞为(3.78±0.66)%,与同期正常小鼠脾脏结果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h时致敏小鼠骨髓荧光阳性细胞为(0.43±0.35)%,同期正常小鼠骨髓为(5.40±1.58)%,两者比较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异基因脾细胞致敏的小鼠体内肝脾等免疫脏器明显受到致敏影响,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归巢的定位具有很高的趋化吸附作用,中止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正常状态下向骨髓的归巢。  相似文献   
54.
不同培养条件对真菌菌丝形成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在体外诱导实验中对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菌丝形成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添加胎牛血清(FBS)改变培养基成分、调整孢子浓度及培养时间诱导两种真菌菌丝的形成,以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真菌菌丝形成率的影响.结果 白色念珠菌在含10% FBS的RPMI1640液体培养基中,孢子密度在1×106个/mL,培养时间为3h时菌丝形成率最高,为(99.3±0.6)%(P<0.05);而烟曲霉菌在相同的培养基及孢子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培养时间为5h时,菌丝形成率最高,为(99.6±0.4)%(P<0.05).结论 优化培养条件可提高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菌丝形成率并缩短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55.
<正>患儿男,4岁,因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年11个月入院。复查骨髓提示复发,予ALL-REZ BFM2002 F2方案[地塞米松20 mg/(m2.d)连用5 d,长春新碱1.5 mg/(m2.d)用1 d,阿糖胞苷3 g/(m2.次)每12小时1次连用2 d,左旋门冬酰胺酶10 000 U/m2用1 d]化疗。入院后40余天,患儿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病区诊断为合并IFD,并且接受卡泊芬净治疗的57例血液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对本组血液病合并不同诊断级别IFD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各诊断级别IFD卡泊芬净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有效率及不同诊断级别IFD的血液病患儿卡泊芬净治疗后12周生存率,卡泊芬净治疗有效和无效患儿的疗程,以及不同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并评价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合并IFD的安全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签署卡泊芬净使用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组血液病患儿中,91.2%(52/57)为单一部位合并IFD,以肺部最为常见(78.9%,45/57);确诊IFD为5例(8.8%),临床诊断IFD为38例(66.7%),拟诊IFD为14例(24.5%)。②卡泊芬净治疗57例血液病合并IFD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6.0%(49/57)。临床诊断和拟诊IFD患儿的卡泊芬净治疗有效率为90.4%(47/52),高于确诊IFD患儿的40.0%(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7,P=0.001)。③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患儿的卡泊芬净一线治疗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二线治疗的76.9%(10/13),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0,P=0.041)。拟诊IFD患儿卡泊芬净一线治疗有效率为90.0%(9/10),亦显著高于二线治疗的25.0%(1/4),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5,P=0.015)。④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IFD的血液病患儿卡泊芬净治疗后12周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卡泊芬净治疗有效患儿的疗程为(16±7) d,显著长于治疗无效患儿的(8±6) d,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0,P=0.032)。⑥卡泊芬净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6.6%,显著低于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4 d患儿的92.9%,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4,P=0.012)。⑦本组患儿无一例发生与使用卡泊芬净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卡泊芬净治疗儿童血液病合并IFD疗效确切,患儿中性粒细胞缺乏可影响其疗效。该药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推荐应用于血液病合并IFD儿童一线抗真菌治疗,治疗疗程建议>14 d。  相似文献   
57.
1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重型 β地中海贫血患儿 ,年龄从 2 5岁~ 11 5岁 ,男 8例 ,女 4例。其中脐血移植 (UCBT) 8例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4例。病人以配对方法分为 2组进行观察。A组病人于移植后 1天起用 (8~10 ) μg/kg·dG -CSF(格兰诺赛特 ) ,B组则于移植后 5天起使用 ,剂量同上。A组患者获得的有核细胞 (NC)UCB平均为 8 2× 10 7/kg ,PBSC 5 1× 10 8/kg ;B组相对为 5 8× 10 7/kg和 12 5× 10 8/kg。两组的预处理方法基本相同 ,包括马利兰 (14~ 2 0 )mg/kg ,环磷酰胺 (16 0~ 2 0 0 )mg/k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90~ 110 )mg/kg。 8例加马法兰 90mg/m2 ,另 2例改为噻替哌 6mg/kg和氟达拉宾 15 0mg/m2 。两组的植入例数均为 5例 ,脱地贫状态生存均为 4例。但中性粒细胞 (ANC)≥ 0 5× 10 9/L时间A组为13 3天 ,B组为 17 9天 ;血小板计数 (PLT) >2 0× 10 9/L时间A组为 2 2天 ,B组为 5 1天 ;植入后不依赖红细胞输注的时间A组(n =4)为 15 5天 ,B组 (n =4)为 44天。两组在重建造血前均发生了感染。G -CSF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常见的实体瘤,而三种不同Trk基因的表达变化与NB的预后及转归关系密切;为研究如何优化化疗药物疗效以提高NB患儿的生存率,本文检测了顺铂(DDP)及依托泊苷(VP16)对人NB的SK-N-SH细胞系的杀伤作用及对细胞中Trk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药物诱导细胞毒性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梯度的DDP及VP16对SKN-SH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半数杀伤浓度(IC50);用qRT-PCR方法检测DDP及VP16在不同浓度下分别作用24 h及48 h后,对SK-N-SH细胞中TrkA、TrkB和TrkC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IDDP及VP16药物浓度的增加与其对SK-N-SH细胞的杀伤作用呈线性关系;且48 h比24 h杀伤作用更明显。(2)SK-N-SH细胞中TrkA及TrkC的表达均随着DDP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调,尤其在10μg/mL浓度、24h最明显;而TrkB的表达在24 h时随着DDP浓度增加而上调,48 h时该促进作用不明显;(3)SK-N-SH细胞中TrkA、TrkB及TrkC的表达亦随着VP16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调。结论 DDP及VP16对NB细胞SK-N-SH有明显杀伤作用并对其Trk基因家族的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59.
我们已报道国内首例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UCBT)成功治疗重型 β地中海贫血 (地贫 ) [1] 。在移植后小儿呈嵌合体的“脱地中海贫血”(ex thalassemia ,脱地贫 )状态的追踪观察中 ,我们发现本例嵌合状态在临床表现、血红蛋白量、血红蛋白种类的动态改变有一定的时空顺序 ,与骨髓移植治疗本病时的临床和实验结果有明显差异。特总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资料 患儿 ,男 ,4.5岁 ,汉族。生后 6个月起出现基金项目 :美国中华医学基金资助项目 (96 6 30 )作者单位 :5 10 12 0 广州 ,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进行性面色…  相似文献   
60.
1岁5月龄患儿以血常规三系减少、反复发热起病,肝脾进行性增大,骨髓病理提示造血细胞减少伴弥漫骨髓纤维化,排除恶性肿瘤等继发性原因,核型正常,无克隆异常,全外显子未检测出致病变异,未发现基因融合,诊断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术后,应用白消安、塞替哌为基础的清髓性预处理,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