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医药卫生   126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经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白细胞介素2治疗的效果,并与移植后未经特殊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①选取2000-01/2004-07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9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8例,年龄17~40岁,M2a 4例,M4 1例,M5a 3例;对照组11例,年龄19~39岁,M2a 2例,M3a 2例,M4 3例,M5a 4例。②两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方法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后液氮中保存5d备用。③术前采用直线加速器对患者全身及肺部照射,预处理完毕后实施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首先回输自体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4×108/kg,CD34 细胞中位数为6.2×106/kg,粒-巨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中位数为5.8×104/kg。间隔1~6h后,采集人类白细胞抗原半相合异体骨髓,按回输自体单个核细胞数的1/6~1/10输注给患者。④两组患者移植期间均住无菌层流病房,给予相应并发症的防治及支持治疗。在粒细胞降至0时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μg/12h,促进造血恢复。观察组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白细胞介素2治疗,每次采集的供者淋巴细胞中,CD3 淋巴细胞中位数为1.43×108/kg,CD4 细胞中位数为0.97×108/kg,CD8 细胞中位数为0.41×108/kg,中位治疗次数4(1~7)次,回输后即开始应用100wu/d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共10d。对照组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未给予特殊治疗。结果:19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血恢复:两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术后4~9d粒细胞均降至0,12~17d粒细胞达0.5×109L-1,16~21d白细胞达4.0×108 L-1,19~23 d血小板达20×108 L-1。16~21 d骨髓检查示恢复期骨髓象。②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口腔溃疡,随着造血恢复,7~10d溃疡消失。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出血性膀胱炎,两组各2例患者出现发热。无肝静脉闭塞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③嵌合体形成:观察组中1例M4患者形成嵌合体,对照组中2例M4患者与1例M5患者形成嵌合体,嵌合体持续存在3~12个月。④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白细胞介素2疗效:观察组中有1例M2a患者在接受2次特殊治疗后7个月复发死亡;1例M2a患者接受2次特殊治疗后1年出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脑出血死亡,1例M5a患者应用特殊治疗1次后出现不明原因高热、抽搐,死于癫痫持续状态,其余5例患者随访2年均健康存活,长期生存率为62.5%(5/8)。对照组有2例M2a患者、2例M4患者、1例M5患者于移植后1~7个月复发死亡,1例M3患者于移植后25d死于脑出血,其余2例M3患者、2例M4患者、1例M5患者随访2年均健康存活,长期生存率为45.4%(5/11)。结论: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白细胞介素2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且无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其长期生存率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2.
目的了解河北省南宫地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配偶间聚集情况,从而探讨HP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利用14C呼气试验及电子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南宫地区50对不同年龄段配偶及144名体检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调查。结论南宫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同等于全国平均水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配偶间相互传播无明显关联性,主要为粪口传播。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rmic reperfusion,I/R)后大鼠肾脏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96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48),通过夹闭双肾动脉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于术后2h、6 h、12 h、24 h、48 h、72 h每时点随机选取8只大鼠,分别取血及肾皮质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TNF-α、Kirm-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NF-α、Kim-1表达。结果与Sham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50.8±6.8)μmol/L、(4.7±0.5)mmol/L]比较,I/R组均于I/R损伤后6 h开始升高[血清肌酐I/R 6 h时为(79.6±8.8)μmol/L、尿素氮I/R 6 h时为(9.3±1.6)mmol/L,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血清TNF-α(843.0±60.5)、Kim-1(453.7±56.4)水平比较,I/R组均于I/R 2 h开始升高[I/R 2 h时血清TNF-α为(944.2±68.3)、Kim-1为(1081.3±126.2),均P0.05],48 h达高峰,但TNF-α于72 h明显下降(3 094.4±230.5),血清Kim-1水平48~72 h保持高值。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I/R损伤后TNF-α、Kim-1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且均在12 h表达最多。结论血清TNF-α与Kim-1能较早提示急性肾脏损伤,但Kim-1优于TNF-α。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血管紧张素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醛固酮、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及L-精氨酸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2006-06在江苏大学医学院机能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30只大鼠造模成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开胸结扎冠脉,造成心肌缺血,60min后放松再灌注60min;L-精氨酸治疗组:于手术前4周灌胃L-精氨酸250mg/(kg·d),然后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组操作;假手术组:完成操作后只穿线不结扎,观察2h作为对照。实验结束时心室取血6mL,摘取心脏,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②实验评估:检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及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明显升高(P<0.05~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降低(P<0.05);L-精氨酸治疗4周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心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 ̄0.01);用L-精氨酸治疗4周后血清、心肌丙二醛含量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 ̄0.01),血清、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0.01)。③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用L-精氨酸治疗4周后心肌线粒体Na ,K -ATP酶、Mg2 -ATP酶、Ca2 -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低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能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发生,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与糖尿病心肌损伤关系密切。L-精氨酸通过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起心肌保护作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存在自由基代谢异常,补充L-精氨酸后,可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ATP酶活性,降低丙二醛水平,减轻自由基损伤,改善心肌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16岁,因“多饮、多尿、多食1月余,伴恶心、呕吐3d”,于2006年9月15日入住本院。  相似文献   
26.
淋巴细胞经TCR—CD3活化增殖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鸣  张茜 《免疫学杂志》1995,11(2):91-94
本文探讨了抗CD3单抗诱导的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及有关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①淋巴细胞内钙升高是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重要条件,CD3McAb引起的早期胞浆游离钙迅速升高主要由内质网释放钙离子所致,而淋巴细胞增殖不仅需要细胞内钙释放,还需要细胞外钙内流;②GTP结合蛋白是淋巴细胞激活过程的一重要环节,经G蛋白作用物霍乱毒素作用后,淋巴细胞DNA合成显著降低;③新霉素和PSS可抑制PLC和PKC的活性,对  相似文献   
27.
案例教学法(CBT)在国内外医学教育中应用广泛并不断改良.教师在临床案例引导下,对医学知识和理论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医学知识,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内分泌代谢学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分支学科.随着内分泌代谢领域诊疗知识的更新,医学继续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以"传...  相似文献   
28.
张茜  吴梦婷  鲍善娟 《新中医》2021,53(17):22-2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肝脾失调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肝脾失调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的影响。结果:治疗1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RF、CRP及CCP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4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滑膜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高于对照组4.0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脾失调型RA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局部关节炎症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代谢轴在胎儿宫内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连续收集266名单胎足月新生儿基本资料,采用放免法检测脐血胰岛素和IGF水平。结果(1)脐血胰岛素水平与出生体重、BMI、身长和胎盘重量均呈正相关(P〈0.01)。(2)脐血IGF水平与出生体重、BMI、身长和胎盘重量均呈正相关(P〈0.01)。(3)脐血胰岛素水平和IG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脐血胰岛素、IGF水平可作为评价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分析(记录sEMG最大波幅)、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20d后,2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VFSS总评分及咽期VF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