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讨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若病人无症状,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一般不需要治疗.为缓解症状可以安装临时起搏器,直至心率恢复正常.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也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在永久起搏器安装前,可暂时使用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动脉硬化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行动脉硬化仪检测,测得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两组均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及正规降压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片5mg1次/天。随访3个月后测得二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baPWV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叶酸治疗3个月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baPWV值较前明显减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叶酸干预治疗,可明显减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3.
本文观测正常育龄期健康男性80例、女性95例,年龄18~48岁,中年期健康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50~59岁及老年期健康男性132例,女性100例,年龄60~85岁。共491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垂体催乳素(PRL),促性腺激素(FSH、LH)、雌酮(E_1)、雌二醇(E_2)及睾酮(T)六种激素,结果表明在男性:ICSH及E_2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中老年组T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中年组PRL较老年组低(P<0.05);在女性:中老年组FSH、LH均比对  相似文献   
24.
目的:测定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U rotens inⅡ,UⅡ)的浓度,探讨血浆UⅡ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以及运动训练之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18例心衰和48例非心衰病人以及30名正常人血浆UⅡ和脑钠肽(BNP)水平,对其进行相关比较。并在对心衰病人实施运动训练后,测定其治疗后血浆UⅡ和BNP水平,经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伴有心衰的心脏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3.29±1.56 pg/m l)和不伴有心衰的心脏病患者血浆UⅡ水平(4.40±1.99 pg/m 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血浆UⅡ水平(7.55±1.62 pg/m l),P<0.05或P<0.01;心衰患者降低更为明显,并且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而下降(P均<0.01);血浆UⅡ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和血浆BNP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313和r=-0.308,P<0.01),与LVEF呈正相关(r=0.304,P<0.05);训练组患者治疗后血浆UⅡ水平明显增加而血浆BNP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与非训练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UⅡ水平随心功能不全加重和血浆BNP水平的增加而降低,运动训练可升高血浆UⅡ水平,改善心功能。这提示血浆UⅡ水平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临床评价心衰治疗效果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卒中再发的相关性研究,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 选择180例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依据临床、CT、MRI检查确诊,设计分组为复发组100例,首发组80例;另设对照组60例.3组均行全自动无创动脉硬化仪、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各组ABI、IMT的差异.结果 复发组,首发组的ABI,IMT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复发组的ABI、IMT值与首发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BI与IMT具有呈高度负相关(P<0.01);logistie多因素分析,ABI、IMT、高甘油血症是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ABI、IMT可以有效地评估老年缺血性卒中再发风险,是卒中再发的强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出现焦虑障碍进行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方法:2010年至2012年我院一共接收了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其进行了治疗研究,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来对患者的焦虑障碍进行分析,通过采取治疗措施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结果:汉密尔顿焦虑量得出的结果显示,有14例患者存在焦虑障碍,是此次研究患者总数的17.5%,经过治疗后,其中2例患者无效,总体有效率为85.7%,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显示,治疗前(23.9±3.5)分,2周后(16.2±2.7)分,4周后(9.3±3.4)分,说明2这三个阶段的患者其焦虑情况具有差异,焦虑情况逐渐得到改善。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出现焦虑的情况比较多,发病率比较高,根据临床使用抗焦虑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此次治疗过程中,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让患者得到更加好的治疗质量,对其身体进行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7.
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调查了75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情绪状态,并与同龄和同性别健康者对照。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检出抑郁状态者45例(60%),平均HAMD评分为18.74±5.56,而对照组分别为11例(15.9%)和7.34±2.07(χ2=16.799,P<0.01,t=3.751,P<0.01~0.05)。HAMD分项比较中,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组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昼夜变化、睡眠障碍等分测验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0.05),提示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抑郁状态,对后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患者生存期限的延长。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别研究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肝脏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姜黄素及灵芝孢子治疗NAFLD的机制,并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比正常组、NAFLD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灵芝孢子治疗组中肝脏ApoB100的mRNA表达。结果:ApoB100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而在姜黄素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治疗组与灵芝孢子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模型组肝脏中ApoB100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姜黄素和灵芝孢子均可通过降低肝脏中ApoB100mRNA的表达调节脂代谢;姜黄素与灵芝孢子对于小鼠NAFLD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放射免疫测定方法问世已有20多年的历史,应用领域日益广泛,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测定质量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放免的质量控制(简称质控)已成为实验室内日常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目前有关放免测定的质控系统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姜黄素干预小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在肝脏表达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比正常组、NAFLD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中肝脏SREBP-1c的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SREBP-1c mRNA在模型组表达增高,在姜黄素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模型组肝脏中SREBP-1c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而治疗组表达也增高;应用姜黄素对于NAFLD的治疗作用可能不是通过调节SREBP-1c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