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3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通过构建靶蛋白固定化磁珠,从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mi中垂钓出与靶蛋白(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直接作用的抗血栓活性大分子成分,并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鉴定。方法 优化并合成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固定化羧基磁珠,分别通过固定化量、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激光纳米粒度分析仪表征功能化磁珠的靶蛋白固定量、微观形态、官能团及表面带电性;利用功能化磁珠从威廉环毛蚓抗血栓部位DPf3中垂钓与靶蛋白直接作用的抗血栓大分子活性成分,洗脱后经LC-MS/MS技术分析,并结合威廉环毛蚓物种蛋白质数据库比对鉴定。结果 靶蛋白固定化磁珠的最佳制备方案为将纤维蛋白原(0.4 mg/mL)或纤溶酶原(1 mg/mL)与磁珠于4 ℃混旋孵育8 h,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的最大偶联量分别为(9.84±2.17)μg/mg和(7.24±0.91)μg/mg;经表征,靶蛋白均已成功固定于磁珠表面。DPf3经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固定化磁珠垂钓所得洗脱液经扫描比对,分别鉴定到20种和27种蛋白质,多属于丝氨酸蛋白酶类成分。结论 通过磁珠配体垂钓策略和LC-MS/MS技术可从威廉环毛蚓中快速筛选和鉴定目标生物活性大分子,可为动物类中药大分子的分离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神经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先天性畸形,主要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踝跖屈、跟骨内翻等。目前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移动部分小腿肌及紧缩部分小腿肌而达到纠正畸形的目的。其病因至今看法不一,病因的不明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近年来最为推崇的是神经肌肉病变异常理论,  相似文献   
73.
密封瓶在临床常用于存放结晶或粉剂注射剂,使用密封瓶内的药物须用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专用溶媒将其充分溶解后吸取使用,而一些药物很难溶解.对于此类药物溶解一般注入溶解液后须振荡密封瓶,但此法嗓音大,容易使密封瓶内产生碎屑引起微粒污染,而且易使密封瓶破损.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补骨脂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ETCM、CT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成分作用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肝损伤相关靶蛋白,然后与成分作用靶标匹配得到共有靶基因,构建补骨脂肝损伤蛋白互作网络、潜在毒性成分-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验证。使用体外细胞试验方法对补骨脂致肝损伤关键靶标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25个补骨脂潜在毒性成分,与肝损伤共同作用靶标136个,其中PIK3CA、HSP90AA1、SRC及AKT1等可能是补骨脂致肝损伤的关键靶点。补骨脂致肝损伤相关的主要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凋亡、黏着斑、胆汁分泌等的调控引起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骨脂中潜在毒性成分与关键靶标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体外细胞试验结果验证补骨脂主要成分可抑制MAPK1PIK3CAAKT1JAK2的mRNA的表达,引起肝脏的损伤。结论 补骨脂致肝损伤具有多成分、多靶标、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阐明其肝损伤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5.
背景: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髋部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80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加个人行为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换后第2天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双下肢;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2周,试验组肿胀指数、凝血综合指数及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明显减少,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改善凝血综合指数,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6.
大剂量抑肽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大剂量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离体鼠心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抑肽酶组(A),对照组(B)。制成离体鼠心工作模型,分别用含有抑肽酶(1×106KIU/L)和不含抑制肽酶的克氏液灌注30min,缺血停搏40min,复灌30min。缺血前及再灌注期间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肌磷酸激酶含量、心脏干湿重比,对心肌超微结构作定性观察。结果 再灌注后,A组心功能、冠脉流量的恢复、超微结构的改善明显优于B组,肌磷酸激酶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大剂量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7.
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新方向之一。Q-marker既可以是质量化学标志物(Q-chemomarker),也可以是质量生物标志物(Q-biomarker)。研究建立良好的Q-biomarker,可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联度,同时兼顾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当前,我国和美国药品管理部门已将生物评价方法作为中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和研究者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方法。在此背景下,从Q-biomarker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综述和解析,以期为促进中药Q-marker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与发展,解决中药质量评控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抑肽酶等药物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兔心的影响。方法  2 4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B组 )将离体心脏置于 L angendorfl装置 ,经主动脉逆行灌注克氏液 ,灌注 30 min后 ,用 Thomas灌注停跳 40 min,最后再恢复灌注 30 min。用药组 (A组 )克氏液中加入抑肽酶及山莨菪碱。缺血前及再灌注期记录左心室功能及冠状动脉血管阻力 ,并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再灌注后 30 min,A组左心室功能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 ;收集的灌注液中肌酸磷酸激酶 (CK)及乳酸脱氢酶 (L DH)较 B组明显减少 ;超微结构改善也优于 B组。结论 抑肽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自体脂肪颗粒及微粒皮混合移植修复大面积烧伤深度创面的效果. 方法选择20例重度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同体对照法,将患者双侧肢体或躯干对称部位创面分为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和微粒皮组,分别行自体脂肪颗粒+微粒皮(体积比1:1)混合移植和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30、45、60 d计算2组创面愈合率;术后7、14、21、28 d取创面组织,行HE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果移植术后30、45、60 d,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56.3±3.1)%、(76.4±6.1)%、(96.2±1.5)%,均明显高于微粒皮组的(28.3±2.0)%、(47.3±4.8)%、(85.4±2.2)%(P<0.01).HE染色显示脂肪颗粒+微粒皮组创面上皮化早于微粒皮组,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脂肪颗粒+微粒皮组PCNA阳性细胞较微粒皮组多,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 结论自体脂肪颗粒+微粒皮混合移植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血管性痴呆中医辨证量表(SDSV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后,两组HDS、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SDSV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D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DSV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及iNOS、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值和ADM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低于对照组的2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益智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痴呆症状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提升病人生活活动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DMA/iNOS/NO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