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9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建立阿霉素(ADR)肾病大鼠模型。探讨ADR肾病大鼠肾皮质匀浆及尿中溶血小板活化因子(lyso-PAF)的水平。结果显示ADR肾病大鼠肾皮质匀浆及尿中lyso-pAF的含量明显增高;ADR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泄与肾皮质匀浆、尿lyso-PAF的变化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PAF是ADR肾病模型产生蛋白尿的重要介质,此研究进一步证实了PAF在类似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中的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产生激素敏感性肾病与难治性肾病的判别函数,了解引起肾病难治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SPSS软件包,对激素敏感与难治性肾病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和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筛选出血尿(blo)、水肿程度(ede)、感染(inf)、白蛋白输入(per)4个变量对2类总体有显著贡献,其判别方程为:X1=-6.1618+5.2622blo+2.5860ede+0.7108inf  相似文献   
23.
环孢霉素A治疗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线药物主要为糖皮质激素,但对于那些频繁复发、激素依赖、激素抵抗的患者,常加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自1985年环孢霉素A首次应用于治疗肾病综合征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其不良反应,如肾脏损害、高血钾、高血压、神经系统毒性、胃肠系统毒性、多毛症等报道的不断增多,人们对环孢霉素A的临床应用存在广泛争议。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环孢霉素A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4.
搜集我院1981~1997年共55例儿童癔症病例,按不同年龄、年代、性别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5例均为住院病人,1例住脑外科,其余均住儿科,年龄4~12岁(中位数10岁),男女比例为28∶27。1.2临床表现头痛11例,抽搐...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蛋白负荷后肾脏储备检测的方法研究丁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患儿的基础肾小球滤过率(BGFR)、试验肾小球滤过率(TGFR)、肾脏储备及肾小球使用串。结果:正常人肾脏储备为正值,使用率为65%;紫癜性肾炎BGFR增高,TGFR明显下降,肾脏储备显著低下,且可维持数月之久;肾病患儿BGFR升高,肾脏储备低于正常人。本文结果表明,肾脏病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高滤过。由于肾脏储备能力低下,应尽量避免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环孢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在儿童和成人PNS间的异同。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06年9月30日,由3名系统评价者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同质资料运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n=796)。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和随访情况描述评分,3篇为A级,10篇为B级,2篇为C级。按年龄、测量指标及干预措施进行亚组分析。Meta分析结果示:①环孢素治疗组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比较,儿童PNS研究:6个月时完全缓解率:OR=12.64,95%CI:1.46~109.48,6个月时总缓解率:OR=22.57,95%CI:4.56~111.76,要优于对照组;18个月时总缓解率:OR=1.96,95%CI:0.58~6.56,高血压发生率:OR=0.93,95%CI:0.11~7.59,终末期肾病发生率及病死率:OR=0.63,95%CI:0.12~3.47,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人PNS研究:6个月时总缓解率(高质量文献组):OR=11.48,95%CI:4.72~27.92,18个月时总缓解率:OR=2.71,95%CI:1.10~6.67,优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OR=2.89,95%CI:1.23~6.80);6个月时完全缓解率:OR=1.92,95%CI:0.78~4.70,6个月时总缓解率(低质量文献组):OR=0.88,95%CI:0.34~2.30,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或病死率:OR=0.61,95%CI:0.28~1.33,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环孢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组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mg.kg-1.d-1)组比较:儿童PNS研究:6个月时总缓解率优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组:OR=1.79,95%CI:1.00~3.19;24个月时总缓解率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95%CI:0.56~2.32)。③环孢素治疗组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组比较,儿童PNS研究:24个月时总缓解率:OR=0.10,95%CI:0.03~0.29,?  相似文献   
27.
目的确定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内髓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减少的原因,以及血管升压素的刺激反应.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肾髓质组织中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活性.结果在经过血管升压素处理后,正常对照组、血管升压素组、血管升压素拮抗组、阿霉素组、阿霉素+血管升压素组和阿霉素+血管升压素拮抗剂组的肾髓质AC活性(pmol·mg-1·min-1)分别为237±109、329±36、231±10、251±64、249±26、252±38(F=0.659,P=0.463),cAMP-PDE活性的转换率(%)分别为0.19±0.09、0.18±0.07、0.20±0.11、0.34±0.08、0.35±0.05、0.32±0.03(F=11.209,P=0.0290).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髓质AC的活性不再因血管升压素的刺激而增加,但却由于cAMP-PDC活性的增加而使得cAMP降解加速,导致本模型鼠肾组织cAMP含量的下降及水潴留.  相似文献   
28.
肾环磷酸腺苷含量下降与实验性肾病大鼠水潴留有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血管升压素(DDAVP)及其信使环磷酸腺苷(cAMP)在实验性肾病大鼠水潴留中的作用.方法将42只大鼠分为两大组共6个小组,每组7只.第一大组为对照组,包括正常对照组(组1)、DDAVP组(组2)、DDAVP拮抗剂组(组3).第二大组为肾病组,包括阿霉素(ADR)组(组4)、ADR+DDAVP组(组5)、ADR+DDAVP拮抗剂组(组6).测定肾髓质的cAMP含量、尿渗透压和血渗透压等的改变.结果在给予DDAVP或DDAVP拮抗剂以后,第1~6组大鼠的尿渗透压分别为(1771.5±879.4)、(2145.0±936.2)、(1763.6±497.5)、(1049.6±272.3)、(1144.8±242.8)和(992.7±195.7)mmol/L,ADR肾病大鼠尿渗透压显著下降,其一级处理因素ADR的F值(下同)为113.069,P=0.000443;血渗透压分别为(302.2±8.7)、(296.4±9.5)、(307.9±6.4)、(286.2±5.3)、(288.5±6.2)和(290.2±6.5)mmol/L(F=17.3022,P=0.0142);无溶质水清除率(CH20)分别为(-0.84±0.44)、(-1.37±0.74)、(-1.06±0.58)、(-1.03±0.38)、(-1.02±0.6)和(-0.85±0.49)ml/h(F=0.0241,P=0.8843).肾髓质的cAMP含量分别为(652.22±151.97)、(709.07±84.46)、(566.62±38.51)、(77.11±16.02)、(83.01±20.59)和(84.03±25.72)pg/mg蛋白质(F=177.033,P=0.000184).结论肾髓质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减少与阿霉素肾病大鼠水潴留有关,由于血管升压素并不能增加本模型大鼠肾髓质组织cAMP的含量,故它在本模型水潴留的机制中并不发挥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9.
患儿 ,女 ,8岁 ,因反复面部、双手皮肤疼痛 1年入院。 1年来反复双手、面部皮肤疼痛 ,每次发作间隔 1~ 2个月 ,持续 3~ 5d可自行缓解 ,其前无明显诱因。此次因再发疼痛2d入院。平素无不良饮食习惯 ,病程中不伴发热、黄疸、腹痛、吐泻、皮疹 ,不伴肢体关节疼痛 ,无精神性格改变。现上小学二年级 ,成绩良好。既往无特殊疾病史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查体 :神清 ,精神好 ,发育正常 ,营养良 ,面、颈、双手暴露部位皮肤痛觉过敏 ,温热觉正常 ,无皮疹、硬肿及色素沉着。心肺无异常 ,腹软 ,肝肋下 2cm ,质韧 ,脾肋下未及 ,四肢关节无肿胀、无活…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s)凋亡、增殖及地塞米松 (Dex)对其作用。方法 将PNS分为微小病变组 (MCNS)和非微小病变组 (NMCNS)。碘化丙啶染色法测定PBLs凋亡率 ,观察空白组、Dex处理组和经PHA刺激后Dex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法观察不同浓度Dex对PBLs增殖影响。结果 MCNS空白组PBLs凋亡率降低 ,Dex组凋亡率高于空白组 ;MCNS患儿PBLs对体外PHA刺激的增殖率降低 ,而空白组3 H TdR掺入量却增高。NMCNS与正常儿童均无明显差异。不同浓度Dex(10 -9~ 10 -6mol/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PNS及正常儿童PHA刺激PBLs增殖。结论 MCNS组PBLs部分活化增殖 ,凋亡下调 ,可能参与MCNS的发病机制 ,而Dex可诱导其凋亡上调并抑制增殖 ,可能是糖皮质激素(GC)对PNS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