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5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内皮素 -1(ET -1)、一氧化氮 (NO)等血管活性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硝酸盐还原酶两点法 ,检测了 40例HIE患儿及 4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 1d、3d、7d外周血ET -1及NO的动态变化 ;并于生后 2 4h内外周静脉取血后即刻应用脉冲多谱勒超声检测HIE患儿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  与正常新生儿相比 ,HIE患儿 :①血浆ET -1水平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其中ET -1至生后 1周末可恢复正常 ,而NO则呈逐渐升高趋势 ,生后 3d时达正常对照组水平 ,至生后 7d则超过正常新生儿血浆含量 ;②多谱勒超声显示HIE患儿脑血流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减慢 ;③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ET与脑血流阻力指数 (RI)呈正相关 (r =0 72 4,P <0 0 0 1) ,NO与RI呈负相关 (r=-0 716 ,P <0 0 0 1)。 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 ,ET -1与NO等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平衡失调是HIE脑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IL-6、IL-8与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对生后1天(24小时内)、3天及7天检测了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外因血IL-6、IL-8与TNF-α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新生儿比较,HIE患儿生后1天血清IL-6水平分别为(52.6±24.5)对(80.2±29.4)ng/L(P<0.01),IL-8分别为(0.47±0.13)对(0.68±0.16)μg/L(P<0.01),TNF-α分别为(1.18±0.31)对(0.91±0.30)μg/L(P<0.01),而且病情越重改变越明显;至生后1周IL-6、TNF-α恢复至正常,与对照组水平相比P>0.05,而IL-8则仍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P<0.01).因此,认为围产期窒息与HIE患儿外周血IL-6与IL-8水平减低,TNF-α水平升高;它们可能参与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某些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虽然对其病因、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预后并没有明显改善。BPD患儿不仅病死率高,对存活者也造成呼吸、神经、心脏等多方面的持久性损害。作者团队在肺脏超声监测下管理新生儿肺疾病,在过去近7年的时间里避免了BPD的发生,为BPD的预防开辟了新途径。该文对此予以简介,以期加强相关研究,为预防或最大程度减少BPD的发生提供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4,26 (1):14-18]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羊膜腔内注射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之胎兔肺组织超微结构及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 A,SP-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动物模型,在孕24,26 d给子宫内注射大肠杆菌,分为细菌组和羊膜腔内注射PS组,干预后19.5 h利用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变化.并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WB)法检测胎肺组织内SP-A表达,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胎兔24、26 d处于胎肺发育囊泡期,肺上皮细胞结构完整,可见典型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细菌组和PS组胎兔肺泡内、支气管管腔内、胞质内均可见到杆菌菌体、浸润的炎症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细菌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减少,板层体呈空泡化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凋亡;PS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数量、板层小体数量较细菌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多,且呈不同形式出现,细胞发生凋亡少.细菌组SP-A免疫组化及蛋白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S组SP-A表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宫内感染后肺泡超微结构发生改变,SP-A表达下降;而在感染条件下羊膜腔内注射PS可改善肺泡超微结构的变化,并上调SP-A表达,对肺成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5.
患儿男,生后1 h,因"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全身青紫1 h"于2008年3月30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41周,剖宫产娩出,胎膜早破24 h,无胎儿窘迫,出生时无窒息,出生体重2700 g.生后即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全身青紫,急转入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相似文献   
106.
新生儿淋巴细胞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有关新生儿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现对此作一综述。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新生儿脐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及其亚群与成人及儿童有明显不同。D′Arena等[1] 研究发现 ,脐血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多于成人 ,但T细胞表型不成熟 ,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与成人比较有明显差别 ,分别是 :CD 3 细胞 (5 9 9± 12 0 ) %与 (74.9± 4.6 ) % ;CD-3 CD 16和 (或 )CD 56(NK)细胞为 (2 3 .8±10 1) %与 (10 .8± 5 .3) % ,CD 3 CD 16和 (或 )CD 56细胞毒T细胞为 (0 .3± 0 .3) %与 (10 .7± 4.1) %。足…  相似文献   
107.
有关新生儿免疫功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新生儿T细胞多为"抑制或幼稚"状态的淋巴细胞,功能不成熟;细胞因子水平低下或缺乏,免疫球蛋白或补体含量不足;但红细胞免疫功能较成熟.本文对此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08.
许辉  刘敬  张彤如 《心脏杂志》2022,34(1):36-40
目的 探究川崎病(KD)患儿并发心脏损害的风险及脑利钠肽前体(pro-BNP)的预测价值,建立预测心脏损害发生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并验证。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KD患儿450例,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心脏损害将其分为未发生心脏损害组(n=394) 和发生心脏损害组(n=56)。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出KD患儿发生心脏损害的独立风险因素。利用R软件对筛选出的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风险因素数据可知,性别(OR=2.856,95%CI:1.493-5.461)、发热天数(OR=3.636,95%CI:1.636-8.083)、CRP(OR=2.519,95%CI:1.332-4.763)、治疗时机(OR=6.057,95%CI:2.289-16.024)、HGB(OR=4.705,95%CI:2.474-8.947)为KD患儿并发心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该5项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Calibration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曲线拟合度较高,表明该预测模型较实测准确度较好;同时Bootstrap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高达0.837(95%CI:0.786~0.888),提示该模型精准度和区分度较好。同时,本研究发现,发生心脏损害组患儿的pro-BNP含量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 结论 通过建立风险模型筛选出的风险因素显示:性别、发热天数、CRP、治疗时机、血色素指标(HGB)为KD患儿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因素,针对性干预措施将减少KD患儿心脏损害的发生率,pro-BNP指标可应用于KD疾病临床诊断和心脏损害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9.
周灵  彭代智  陈博  左海斌  刘敬  周新 《免疫学杂志》2012,(4):295-299,30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及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初步了解这3种刺激剂与小鼠淋巴细胞迁移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研磨法分离Balb/c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PHA、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培养淋巴细胞,收集细胞上清,用Traswell法测定细胞上清对淋巴细胞迁移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趋化因子XCL1、CCL4、CCL5、CCL3、IL-16、IL-8及CCL20的水平。结果 PHA组各个浓度刺激下淋巴细胞的迁移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onA组的刺激浓度为20μg/ml时,其对应的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D3ε单抗组,其浓度分别为2.5、10μg/ml时,对应的淋巴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各个刺激组中,ELISA测得的多种趋化因子水平在总体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ConA及CD3ε单克隆抗体分别刺激小鼠淋巴细胞后,其分泌趋化因子的功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些趋化因子影响着小鼠淋巴细胞的迁移功能。趋化因子XCL1、CCL4、CCL5、CCL3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说明这几个因子在淋巴细胞迁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初步推荐CD3ε单抗可以作为小鼠淋巴细胞迁移试验中的首选阳性对照,次选为ConA。  相似文献   
110.
背景:缺氧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HIE患儿血浆神经肽Y与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变化及其对脑血流动学的影响,以探讨HIE的发病机制,为进一步改善HIE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HIE患儿及40例正常新生儿脐血及生后1,3和7d血浆神经肽Y与NT的动态变化,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负责检测。同时于生后24h内静脉取血后即刻应用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学变化,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时间平均流速、波动指数与阻力指数等。主要观察指标:HIE患儿血浆神经肽Y、血浆NT的动态变化,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与正常新生儿比较;不同程度HIE第1天血浆神经肽Y、NT水平比较。结果:HIE患儿脐血与生后第1天外周血神经肽Y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分别为(615.5&;#177;130.7),(355.9&;#177;57.4)ng/L和(199.1&;#177;63.2),(214.4&;#177;58.0)ng/L(t=7.22,4.68,P&;lt;0.01),至生后第3天时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51.1&;#177;69.9)和(232.5&;#177;85.5)ng/L(P&;gt;0.05)。而脐血与外周血NT在生后1周内均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t=6.61~9.66,P&;lt;0.01)。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HIE患儿脑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大或减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与神经肽Y呈正相关(r=0.540,P&;lt;0.01)、与NT呈负相关(r=-0.688,P&;lt;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浆神经肽Y与NT通过调节脑血流动学变化而参与HIE的发病机制,为寻求HIE新的干预措施改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