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探索芳香化湿法为主中药对恢复痔术后肠道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芳香化湿法为主中药(由藿香、白术、茯苓、陈皮、甘草、法半夏、厚朴、桔梗、大腹皮、紫苏梗、白芷、生姜等组成)治疗。观察2组的腹胀程度疗效、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1)在腹胀程度改善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9%,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的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化湿法为主中药治疗对恢复痔术后肠道功能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方(败酱草、黄连、马齿苋、白头翁、黄柏、地榆炭、仙鹤草、白及、五倍子等)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和安慰剂灌肠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症状疗效、结肠镜疗效和1年后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结肠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和97.1%,对照组分别为82.3%和85.3%,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和结肠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治疗组1年复发率为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东菱迪芙对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55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8.6%(22/28),对照组为63.0%(17/2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观察组为57.1%(16/28),对照组为29.6%(8/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菱迪芙可有效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质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突发性耳聋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电极阻抗测试和神经反应遥测(NRT)技术在人工耳蜗手术中的应用,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术中电极阻抗测试、NRT的临床意义,探讨术中检测的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2例植入Nucleus24型人工耳蜗的患者于术中及术后1个月进行电极阻抗测试、NRT,并比较术中、术后ECAP阈值的差异。结果91.7%(11/12)的患者术中电极阻抗测试正常;8.3%(1/12)的患者其中1个电极出现开路。91.7%(11/12)的患者记录到良好的NRT反应波形;8.3%(1/12)的患者术中NRT测试未获得分化良好的ECAP。术中、术后ECAP阈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电极阻抗测试可以及时了解电极的工作状况。NRT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于Nucleus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术中检测,同时协助开机时不能进行心理物理测试的儿童完成映射图的调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213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Ⅰ型47例,Ⅱ型95例,Ⅲ型71例。结果 Ⅰ型治愈率为96%,Ⅱ型治愈率为84%,Ⅲ型治愈率为81%,手术并发症为6.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术后综合处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近5年来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特点,为AR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2月就诊我院的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的结果,分析变应原的阳性率及其在不同年龄组分布的差异。结果 8 261例患者中,SPT阳性率为79.11%,粉尘螨和户尘螨是主要变应原;对尘螨过敏的AR患者中,92.98%的患者对粉尘螨和户尘螨同时过敏;海虾是主要的食入性变应原;19~35岁组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吸入性变应原及食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7~18岁组,但两个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患者总阳性率、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均最低;≤6岁组患者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最低;除7~18岁和19~35岁两组间外,4个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变应原总阳性率、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及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尘螨是福州地区主要的变应原,且多数患者同时对粉尘螨和户尘螨过敏,SPT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评估ICU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探究对患者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ICU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入组对象共计7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水平。结果 测定组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定结果表示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水平恢复效果较好(P<0.05)。结论 ICU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提升整体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在赣州市肿瘤医院接受TACE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予以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ST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8.33%)高于对照组(48.3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3.33%),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ST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磷脂酰胆碱和异甘草酸镁均能有效治疗TACE术后肝损伤,不良反应少,但多烯磷脂酰胆碱更能有效恢复肝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刺络药物罐疗法配合股四头肌功能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深圳宝安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股四头肌功能手法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刺络药物罐疗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膝关节功能、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液炎性因子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22.95±1.72)分,低于对照组(29.73±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29,P<0.05)。结论 刺络药物罐疗法联合股四头肌功能手法用于膝骨性关节炎中,可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20.
人工听骨周围组织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人工听骨植入组织后的局部组织细胞学反应 ,我们将氧化铝和羟基磷灰石人工听骨植入大鼠皮下组织 ,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包绕有人工听骨的周围组织并作成 6 μm薄切片 ,伊红染色 ,定量统计出组织中各炎症反应细胞数。发现两种材料在植入术后 3日内的反应细胞均以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急性炎症细胞为主 ,但它们的消退也非常迅速 ,至术后 14日时 ,组织细胞反应已与对照组基本无异。 14日之后的细胞反应既以纤维母细胞、纤维细胞为主 ,反映了植入物在组织中的稳定程度 ,但羟基磷灰石听骨材料实验组在植入后期有急性炎症细胞的再次出现现象。本实验还对两种材料的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文中讨论了两种材料不同的理化性质 ,提示上述二种材料是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成形手术材料 ,但不能忽视在组织中它们仍是作为一种异物存在 ,因此应在术后加强随访以及在抗炎性排斥反应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