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 (AR)患者HLA DQA1、DQB1基因与蒿属花粉过敏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 (PCR SSP) ,检测HLA DQA1、DQB1基因型在 4 1例以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AR患者及 4 1例对照组间的分布 ,并统计分析了二者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4 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DQA1 0 2 0 1、DQB1 0 6 0 2基因频率 (2 4 .39%、4 .88% )明显低于对照者 (46 .34%、2 6 .83% ) ,而DQA1 0 30 2基因频率 (5 8.5 4 % )明显高于对照者 (14 .6 3%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HLA DQA1 0 2 0 1、DQB1 0 6 0 2基因可能是AR发病的抗性基因 ,而DQA1 0 30 2可能是AR发病的易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22.
病例简介 患者,男,43岁,职员,主诉为无明显诱因阵发性喷嚏、鼻痒、流清水样涕、鼻塞1周。患者5年前来京,在一次感冒后出现上述症状,持续2月后逐渐好转。此后,每年4~6月或9~11月均会出现上述症状,给平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明显影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每次持续2~3月,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叶酸联合降血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降血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叶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意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降血压药物可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4.
儿童睡眠打鼾是一种病,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儿童打鼾的原因 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息肉等疾病都可以引发儿童打鼾,其中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儿童打鼾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大鼠鼻黏膜的急性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使用高、中、低3个剂量的PM10给予大鼠鼻腔内染毒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染毒对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示PM10可导致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增生,固有层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增生,腺管狭窄堵塞,血管扩张出血.3个染毒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炎性细胞计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黏膜结构损伤的半定量记分高、中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上改变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扫描电镜下显示PM10可导致大鼠鼻黏膜上皮纤毛稀疏、脱落、倒伏,集结缠绕,分泌物黏附.结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大鼠鼻黏膜具有损伤和致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particle matter,PM10)在诱发大鼠变应性鼻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卵清蛋白(ovalb umin,OVA)给予大鼠腹腔注射予以基础致敏,致敏结束后3个实验组分别用单独OVA、PM10加OVA联合及单独PM10鼻腔滴入予以激发;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生理盐水激发,方法同实验组.末次激发后24小时处死大鼠,取鼻黏膜行HE染色计数鼻黏膜中嗜酸细胞数:扫描电镜下比较各组之间鼻黏膜形态的改变.结果鼻黏膜嗜酸细胞计数,3个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均为0.000),3个实验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M10加OVA组明显高于OVA组(P=0.000);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3个实验组大鼠鼻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纤毛排列紊乱、倒伏、集结缠绕、分泌物附着,以PM10加OVA组改变最为明显.结论在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的形成过程中,可吸入颗粒物与变应原共同作用可以加重鼻黏膜的损伤和变应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炎性递质白三烯和组胺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比较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孟鲁司特钠和氯雷他定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中嗜酸粒细胞(EOS),并记录用药后医生和患者对疾病整体状况的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中EOS计数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外周血及鼻腔分泌物中EOS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相近;组胺和白三烯在病理生理学上均是引起变应性鼻炎的重要炎症递质,两者均是通过影响EOS聚集、活化和减少特异性IgE的形成而发挥作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种新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评估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常规方法症状控制不满意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螨过敏的常年性AR患者47例,经过常规避开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进行变应原SIT,使用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症状发作前4周使用布地奈德鼻喷剂预防治疗蒿属花粉过敏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择变应原为蒿属花粉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治疗组按照患者既往发作时间提前4周予以布地奈德喷鼻,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定期随访。症状发作患者均予以布地奈德喷鼻和氯雷他定口服治疗。所有患者用药坚持至发作期后2个月,采用日记卡形式记录每天鼻部、眼部症状分数,并定期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价对生活质量影响。结果预防治疗组发作7例,对照组全部发作,预防治疗组发作患者中发作时间向后推迟的现象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治疗组发作时鼻部、眼部症状及生活质量影响明显轻,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症状发作前4周鼻腔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预防治疗蒿属花粉过敏AR,能够减少发作例数,推迟发作时间,减轻发作时鼻部及眼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