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喉乳头状瘤HPV_(16/18)感染与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喉乳头状瘤组织内 HPV1 6 / 1 8的感染与抑癌基因 p5 3变异的关系 ,以及 HPV感染在喉乳头状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35例喉乳头状瘤组织中 HPV1 6 / 1 8DNA及 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2 4例组织中检出 HPV1 6 / 1 8DNA(6 8.6 % ) ;19例 p5 3蛋白呈过度表达 (5 4.3% ) ;在 12例中同时检出HPV1 6 / 1 8DNA和 p5 3蛋白过度表达 (34 .3% )。结论 :提示 HPV1 6 / 1 8感染和 p5 3变异与喉乳头状瘤的发生明确相关 ,其内在分子机理及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62.
Na-K-2Cl 联合转运子-1(Na-K-2Clcotransporter-1,NKCC1)是动物细胞中广泛分布的一类膜转运蛋白,其作用是将 Na~+、K~+、Cl~-按1∶1∶2的比例呈电中性跨膜转运。听觉信号的传导依赖于内耳的离子传递,而 NKCC1被认为是由耳蜗血管纹的边缘细胞转运分泌 K~+的主要转运蛋白,NKCC1对维持耳蜗内淋巴的高 K~+状态和内耳的 K~+循环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可吸收性填塞材料的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用强生止血纱布和生物蛋白胶填塞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术腔 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应用可吸收性术腔填塞材料 ,减轻了患者术后的鼻腔黏膜反应 ,将术后出血控制在安全范围 ,预防了术腔创面的粘连。结论 :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和生物蛋白胶作为鼻内窥镜手术术腔的填塞材料有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建立稳定的新生小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为研究边缘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模型.方法 用机械分离和化学消化结合的方法制成细胞悬液,将其接种于3.5 cm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氢化可的松、表皮生长因子、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胰岛素、转铁蛋白等促进生长成分的完全培养液,于37℃、5% CO2/95%空气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每日观察细胞生长状况,每周换液2次.使用细胞角蛋白18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鉴定细胞的中间丝类型.制作透射电镜标本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 光镜下,培养24 h至第4天可见培养皿内细胞贴壁,未见明显增长.第5天,多角形细胞开始增多.第7天,在成片的梭形细胞区域内,多角形细胞呈单层极性排列,形成细胞岛,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第10天,可见"dome"形成.第14天后,两种细胞混杂生长,部分多角形细胞胞体增大,胞质内空泡增多,呈"泡沫样"外观.细胞最长生长21 d.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多角形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18.透射电镜下见多角形细胞为1个或2个卵圆形核,有丰富的细胞器并有分泌小泡,可见微绒毛等上皮细胞特征.结论 采用机械分离和化学消化结合的边缘细胞培养方法,成功建立了小鼠血管纹边缘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经过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证实,这一培养体系是稳定、可靠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应用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综合治疗特发性突聋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15例患者采用高压氧和应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及维生素摄入 (简称药物组 ,A组 ) ;另 3 5例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为主 ,并结合高压氧治疗和血管扩张剂应用、皮质激素及维生素摄入 (星状神经节组 ,B组 ) ,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及增加患耳局部血液供氧量。结果 药物组 ( A组 )和星状神经节组 ( B组 )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3 .3 %和 85 .7%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且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星状神经节封闭疗法综合治疗特发性突聋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培育突变型纯合子NKCC1-/-、杂合子NKCC1+/-及野生型NKCC1+/+小鼠,将这3种基因型小鼠作为实验平台,研究NKCC1离子通道(Na-K-2Cl,co-transporter)在耳蜗听觉平衡功能中的作用,并观察不同基因型小鼠的内耳形态特征。方法: 利用同窝生各个基因型小鼠NKCC1-/-(突变纯合子)、NKCC1+/-(杂合子)和NKCC1+/+(野生型)为实验对象,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和耳蜗内电位(EP)检测技术,对各基因型小鼠的听觉功能和EP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基因型小鼠的内耳形态变化。结果: NKCC1+/+野生型小鼠听力正常,ABR检测的click短音阈值为[(23.13±3.78)dB,SPL];EP为(98±16)mV。NKCC1+/-杂合子小鼠听力低于同窝生的NKCC1+/+野生型小鼠,ABR检测其Click短音阈值为[(38.49±12.29)dB,SPL],EP为(78±7)mV。NKCC1+/+和NKCC1+/-小鼠ABR的阈值均值在各个频率的差异显著(P<0.01);两者EP的均值差异也显著 (P<0.05)。NKCC1-/-突变型纯合子小鼠呈现全聋,ABR各个频率在100 dB均无反应,其EP接近消失(4 mV±6 mV)。NKCC1-/-突变型纯合子小鼠表现出听觉功能丧失和旋转为主的平衡失调。光镜下NKCC1+/+野生型小鼠和NKCC1+/-杂合子小鼠的耳蜗解剖结构无明显异常;NKCC1-/-突变纯合子小鼠的耳蜗出现前庭膜塌陷、内淋巴腔缩小而致中阶完全消失,并有血管纹萎缩、Corti器缺失、螺旋神经节萎缩;且球囊和椭圆囊膜迷路失去正常结构并出现塌陷等病理改变。结论: NKCC1离子通道在内耳K+循环和维系内耳正常听觉平衡功能中起重要作用。NKCC1通道的缺失或功能受限,均可导致耳蜗内淋巴K+负荷水平,进而影响耳蜗的听觉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67.
豚鼠暴露于娱乐噪声后的听觉电生理及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豚鼠暴露于娱乐噪声后的听觉电生理及耳蜗形态学改变,探讨噪声暴露后电生理与毛细胞缺失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及其机制。方法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噪声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每日定时暴露于高强度迪厅音乐2h,连续暴露14d。观察两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及耳蜗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出现ABR反应阈上升和DPOAE幅值下降,两者都有极显著性意义;基底膜铺片示噪声组3排外毛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减弱或消失,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旋神经节计数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扫描电镜示噪声组外毛细胞、静纤毛异常。结论所应用的娱乐噪声能引起豚鼠听觉系统的损害,表现为电生理功能异常和外毛细胞静纤毛紊乱。而光镜下所观察到的毛细胞缺失并不总与电生理变化相平行,这可能与噪声所致外毛细胞亚细胞结构非致命性损伤或耳蜗其他部位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乳鼠内耳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GC)质膜钙ATP酶异构体2(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 isoform 2,PMCA2)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检测其A端和C端剪接位点所表达的剪接变异体.方法 取出生3~4 d的sD大鼠螺旋神经节组织,体外培养鉴定后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SGC的PMCA2表达情况;取出生3~4 d大鼠的耳蜗,通过冰冻切片检测PMCA2在螺旋神经节中的表达;收集体外培养的SGC,Trizol法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分别通过巢式PCR和普通PCR法检测PMCA2 A端和C端的剪接变异体.结果 体外培养的SGC胞体透亮,活性良好,神经元标记物NF-200抗体染色阳性.SGC胞膜、胞质和轴突均发出强烈绿色荧光,PMCA2表达阳性.耳蜗切片中螺旋神经节组织亦强烈表达PMCA2.SGC表达的PMCA2 A端剪接变异体为PMCA2z,而C端的剪接变异体为PMCA2b和PMCA2c.结论 新生大鼠SGC强烈表达PMCA2,并在其A端和C端存在不同的剪接变异体.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KCNQ1在耳蜗侧壁血管纹的表达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方法以不同基因型小鼠KC-NQ1-/-(突变纯合子)、KCNQ1 /-(杂合子)和KCNQ1 / (野生型)以及C57BL/6J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ABR检测技术,检测KCNQ1在小鼠耳蜗血管纹的表达及其听力。结果KCNQ1蛋白阳性颗粒集中在小鼠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顶膜。KCNQ1 / 小鼠的听力正常,短声ABR的阈值为36.67±7.13dBSPL;KCNQ1 /-小鼠听力低于同窝KCNQ1 / 野生型鼠,短声ABR的阈值为38.25±9.35dB SPL;KCNQ1-/-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 SPL时仍无反应。结论KCNQ1是位于耳蜗侧壁血管纹边缘细胞的重要通道蛋白,在维系耳蜗听觉功能中有重要作用。KCNQ1通道蛋白的缺失或功能受限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耳蜗的听觉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培育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TCCs)α1D亚型的基因突变纯合子(α1D-/-)小鼠、杂合子(α1D+/-)小鼠及野生型(α1D+/+)小鼠模型,并利用这3种不同基因型小鼠研究α1D通道亚基在内耳听觉平衡功能及心脏起博传导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窝生不同基因型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听觉脑干反应(ABR)和耳蜗内电位(EP)检测技术和心电图(ECG)检测技术,检测和观察各基因型小鼠听觉功能、EP及ECG的PP间期和PR间期。利用游泳实验和滚桶实验检测各个基因型小鼠的平衡功能。结果:α1D+/+小鼠的听力正常,ABR的短声(Click)阈值为(34.8±5.7)dBSPL;EP均值为(105.3±3.1)mV。α1D+/-小鼠听力低于同窝α1D+/+小鼠,ABR的短声阈值为(54.4±12.4)dBSPL,α1D+/-小鼠的EP为(75.8±9.9)mV,其平衡功能正常。α1D-/-小鼠呈现全聋,ABR在100dB无反应100dBSPL,其EP值为(48.6±19.3)mV;α1D-/-小鼠表现出听觉功能丧失但其平衡功能正常。心电图检测显示α1D+/+小鼠心律正常;α1D+/-小鼠和α1D-/-小鼠显示出心动过缓、RR间期延长;α1D-/-小鼠的心率最慢。a1D+/-小鼠出现窦性心动过缓(RR间期:146±1.4ms),与α1D+/+小鼠的相比较[(117±0.4)ms]其RR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α1D-/-小鼠和α1D+/-小鼠有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RR间期和PR间期均延长。α1D-/-小鼠的PR间期延长[(53±0.5)ms],与α1D+/+小鼠的(PR间期:38±0.3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1D-/-小鼠的RR间期[(244±2.9)ms]延长,与α1D+/-小鼠[(146±1.4)m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CCsα1D亚型是维持内耳听觉生理的关键钙通道,α1D通道亚型的缺失或功能受限均可导致影响听觉生理功能。但α1D亚基的缺失不影响小鼠的平衡功能,表明α1D亚基在前庭系统中的功能作用有限。LTCCsα1D亚型在心脏起博传导系统中也具重要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