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医药卫生   2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鼻外筛—蝶窦进路鞍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具成人头颅标本采用经鼻外筛-蝶窦进路解剖观察的方法,测量了从Dacryon点至上视结节,前鼻棘至上视结节及下视结节至蝶窦骨性开口外缘中点的距离分别为3668mm、6933mm及802mm。后筛窦以Ⅰ°最多(49%),蝶上筛房占15%。蝶窦气化良好组占72%。筛后神经血管束行于最后筛房前壁者占2773%。行于最后筛房内者占3950%,行于蝶筛隔板内者占3277%。作者认为经鼻外筛-蝶窦进路比经中隔进路路线距离短,术野广等优点外,了解后筛窦、蝶窦的气化发育情况及神经血管束走行情况对选择手术进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鼻中隔带蒂粘骨膜瓣修补鞍底脑脊液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脸用鼻中隔带蒂粘骨膜瓣修补鞍底脑脊液漏6例全部治愈。资料显示,经鼻蝶窦鞍内垂体瘤手术,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为3.0%,由于鼻中隔带蒂粘骨膜瓣血供丰富,易于成活,能很快封闭鞍底骨窗漏孔,因此,无论是术中或术后发生脑脊液漏,鼻中隔带蒂粘骨膜瓣修补鞍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额窦及前中筛窦口l引流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筛泡气化发育的情况 ,观察额窦及前中筛气房窦口引流情况。结果 :额窦向中鼻道引流占 87.5 % (3 5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鼻丘向中鼻道引流占 90 .0 % (3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额隐窝向中鼻道引流占 15 .0 % (6侧 ) ;向筛漏斗引流占 10 .0 % (4侧 ) ;向侧窦引流占75 % (3 0侧 ) ;筛泡向筛漏斗引流占 2 5 .0 % (10侧 ) ;向侧窦引流占 75 .0 % (3 0侧 )。结论 :钩突和筛泡的解剖异常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通气引流 ,从而导致前组鼻窦的炎症发生和加重。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用自体脂肪鼻腔注射治疗空性鼻炎的疗效。同取萎缩性为患者自体腹部脂肪,处理后,注射于鼻腔底,鼻加隔粘骨膜下及两侧下鼻甲内。结果:每侧鼻主入14例脂肪组织颗粒1.5~3ml,术后鼻通气改善,症状减轻,鼻腔体积缩小。结论:用抽吸自体腹部脂肪,鼻腔粘骨膜下注射治疗萎缩性鼻炎有效,且手术方法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65.
咽旁隙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咽旁隙解剖特征,提高咽旁隙肿瘤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近9年收治的45例咽旁隙肿瘤病人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外科径路、手术所见及手术后并发症,全部病人随访8个月~9年。结果良性肿瘤40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5例。术前CT或MRI能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扩展范围、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后出现伸舌偏斜2例,口角偏斜1例,Hoiner综合征4例,右上肢曲屈障碍1例,3例术后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原发性咽旁隙肿瘤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MRI和/或CT检查是诊断咽旁隙肿瘤及术前确定手术方案的基础,且MRI检查优于CT。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特性,手术可选择经口径路、颈侧径路或颈侧联合径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66.
铁缺乏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与耳蜗毛细胞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饲养期铁缺乏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改变与耳蜗毛细胞改变的关系,探讨铁缺乏引起听毛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缺铁饮食饲养法复制缺铁Wistar大鼠模型33只,标准饮食喂养33只作对照。每组分别于喂养第4,8,12周各随机取11只测双耳DPOAE幅值,并处死做耳蜗扫描电镜。结果 缺铁组第4周,36.4%耳数(8/22)出现DPOAE幅值中、高频率段下移,但扫描电镜下未发现毛细胞病理改变;缺铁至第8周,59.1%耳数(13/22)出现DPOAE幅值中、高频率段程度较重的下移,13耳中,3个耳蜗出现不同程度外毛细胞静纤毛散乱、扭曲、倒伏、融合等病理改变;缺铁至第12周,55.6%耳数(10/18)DPOAE幅值中、高频率段下移。10耳中,5个耳蜗出现不同程度外毛细胞静纤毛散乱、扭曲、倒伏、融合。缺失等病理改变,病变范围扩大。结论铁缺乏可使Wistar大鼠DPOAE以及耳蜗毛细胞发生改变。DPOAE改变发生在毛细胞改变之前,DPOAE幅值下降到一定程度延缓或停止,但毛细胞病理改变仍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67.
结节性黄瘤病是一种与人体脂质代谢异常、遗传、激素紊乱等多因素相关的疾病,该病不仅有皮肤损害,还可侵犯、压迫内脏器官,导致呼吸、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血管、神经压迫症状等。国内外已报道约30余例,现将我科2例结节性黄瘤病患者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8.
铁缺乏致聋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铁缺乏耳聋Wistar大鼠耳蜗膜性结构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选用体重28—45g的健康、无耳疾、ABR阈值正常的幼龄Wistar大鼠23只,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大鼠对照组12只,喂以标准鼠饲料12周;缺铁耳聋大鼠组11只,缺铁饲料喂养12周;将包含了4096条大鼠的靶基因用点样仪点在特制玻片上制备成表达谱芯片,取缺铁耳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耳蜗膜性组织mRNA,通过逆转录方法将Cy3和Cy5两种荧光分别标记到两种组织的cDNA上,制成cDNA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后扫描。用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缺铁耳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896条,其中上调基因447条,下调基因449条。肌动蛋白基因及其相关调节蛋白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改变。其中肌动蛋白基因arpelb,actcl,actb,actal都表现为下调,肌动蛋白的抑制蛋白基因profilinⅡ上调。细胞骨架蛋白tubulin、myosin和热休克蛋白HSP下调。选取5条差异表达基因BC072490(Ctsb)、CF111145(Actb)、NM013146(Caldl)、AB011679(Tubb5)、BC063175(Ctsl)用RT-PCR验证,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铁缺乏通过影响耳蜗膜性结构中多种基因的表达,包括肌动蛋白基因及其相关调节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感音神经性聋。  相似文献   
69.
钩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外科手术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2 0具 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钩突骨的形状大小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 :测得钩突骨的长度为 (19.6±3 .1)mm(14 .0~ 2 5 .0mm) ;宽度为 (4 .3± 1.2 )mm(2 .0~ 7.0mm) ;厚度为 (1.4± 0 .5 )mm(1.0~ 4.0mm ) ;其长轴与鼻底平面间的夹角为 (5 0 .6°± 5 .3°) (4 2 .0°~ 60 .0°)。结论 :筛漏斗及钩突的解剖形态是慢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解剖因素。  相似文献   
70.
鼻泪管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临床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及泪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鼻泪管骨壁的厚度及其相关临床数据.结果测得鼻泪管内骨壁的厚度为(0.9±0.2)mm(0.4~1.4mm);后骨壁的厚度为(0.2±0.2)mm(0.1~0.8mm).结论鼻泪管内骨壁较厚而坚硬,经鼻内窥镜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时以使用电钻开窗为宜;鼻泪管后骨壁较薄,内窥镜下行上颌窦口扩大时不宜过于向前以免损伤鼻泪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