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前临床和超声检查特征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TC的连续286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由双人复读超声检查结果,分析临床和超声特征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建立诊断模型。结果 2862例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2%,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为8(0~45)枚,转移淋巴结数目为2(1~38)枚。建立的预测模型由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微钙化、血管走行、阻力指数>0.7、超声多结节病变7个变量组成。以 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作为诊断指标,根据ROC曲线确定界值,概率值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13(95%CI 0.695~0.732)。确定肿瘤直径≥0.95 cm为ROC曲线的最佳临界点,特异度为0.649,敏感度为0.677。结论 基于术前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临床应用经济、简便、无创,可有效提高术前诊断敏感度。  相似文献   
42.
疝是一种最为古老、常见的外科疾病。西方医学中,对疝疾病的描述和治疗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时代,我国对疝有文字记载的是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肠积》,距今也约2200年。在如此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中,疝外科术式经历了至少200多次的演变(有文字报道的),这在整个外科治疗史上也是罕见的。如何解读疝修补术如此繁多的术式和如此频繁的术式更迭?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通过术中留置于甲状腺床的引流管应用内镜观察原位保留的目标甲状旁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5年2-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1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或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中在目标甲状旁腺同侧留置引流管,术后24 h和48 h通过该引流管用内镜观察目标甲状旁腺的存活情况。结果 通过内镜观察甲状旁腺14枚,其中上甲状旁腺7枚,下甲状旁腺7枚,术后24 h清晰观察甲状旁腺13枚,48 h观察到甲状旁腺8枚。术中7枚上甲状旁腺中6枚有肉眼可辨的血管蒂相连,1枚无明显血管蒂,该枚上甲状旁腺术后24 h、48 h观察腺体均为黑色,认为坏死可能,其余上甲状旁腺无坏死表现。6枚下甲状旁腺原位保留后只有2枚有明显的血管蒂,其余4枚无血管蒂;24 h后观察到2枚有轻度淤血表现,其余4枚色泽正常;48 h后3枚观察失败,3枚色泽正常。结论 甲状腺手术后可通过术中留置的引流管应用内镜观察甲状旁腺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44.
45.
基因测序是实现肿瘤精准医疗的基础手段,可辅助肿瘤诊断、判断患者预后、指导靶向药物治疗等。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工作中。但截至目前,不同医疗中心对基因测序适应证的把控、报告解读水平,以及各测序平台的检测结果可靠性参差不齐。本文通过分析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治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笔者个人临床经验,探讨基因检测在甲状腺癌诊治全程管理中的特殊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46.
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也发生于胰腺移植中供体胰的切取、保存、再灌注和排斥反应过程,被认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移植排斥反应并最终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7.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术后随访是整体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各相关领域学者对其随访模式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级学会也为之不断探索,但截至目前,仍缺少清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笔者以临床视角,分析DTC术后管理现状,结合国外随访模式和团队随访工作中的困境,对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DTC术后随访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8.
本文对18例原发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术前诊断符合率为44.4%。作者还对小肠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应用B超、CT、X-ray诊断小肠肿瘤的意义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9.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而且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外科医生及患者希望尽可能避免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因此甲状旁腺自体移植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策略,在甲状腺手术中广泛应用。但是移植旁腺功能的有效性尚未明确,术中甲状旁腺是否移植?还存在争议。通过文献复习和阅读,笔者对甲状腺全切术中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cN0T1/T2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合理范围。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同一治疗组连续收治的cN0 T1/T2期的532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加预防性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原发灶肿瘤直径及病灶数目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cN0 T1/T2期PTC患者年龄>45岁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s,CLNs)转移率为27.0%(67/248),≤45岁的CLNs转移率为44.0%(125/284), ?字2=16.584,P=0.000;女性的CLNs转移率为34.9%(150/430),男性的CLNs转移率为41.2%(42/102), ?字2=1.415,P=0.234;多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40.0%(76/190),单灶癌的CLNs转移率为33.9%(116/342), ?字2=2.103,P=0.147;非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50.3%(80/159),微小癌的CLNs转移率为30.0%(112/373), ?字2=19.893,P=0.000;病灶数目与患侧中央区淋巴结(ipsilater central lymph nodes,Ipsi-CLNs)转移不相关(?字2=0.884,P=0.347)、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Ipsi-CLNs转移相关( ?字2=6.648,P=0.010);病灶数目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contralat-eral central lymph nodes,Cont-CLNs)转移不相关( ?字2=0.202,P=0.653)、单侧病灶的肿瘤直径与Cont-CLNs转移相关( ?字2=17.268,P=0.000);双侧多灶癌的肿瘤直径与喉返神经后中央区淋巴结(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central lymph nodes,LN- prRLN-CLNs)转移相关,( ?字2=4.260,P=0.039)、左、右单侧单灶的肿瘤直径与LN-prRLN-CLNs转移不相关( ?字2=0.166,P=0.684; ?字2=3.226,P=0.072)。结论:推荐对cN0 T1/T2期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有技术保障的情况下应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合理的清扫范围推荐为:①单侧非微小癌和双侧多灶癌尤其年龄≤45岁者,均应行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②单侧单灶或多灶微小癌仅行患侧中央区清扫;③一般无须常规清扫右侧喉返神经后淋巴结,但对于双侧非微小癌、右侧非微小癌仍应注意右喉返神经后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