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涎腺恶性肌上皮瘤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方法等。随访时间3个月-24年。结果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4-72岁(平均50岁)。6例肿物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小涎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快速生长或生长突然加速的包块,溃疡,骨质破坏和神经侵犯。所有肿瘤均在肿物外无瘤区扩大切除,部分病例实施了舌骨上清扫术或全颈淋巴清扫术。15例中8例系复发病例,3例经病理证实有颌下或颈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组织学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肿物侵入周围涎腺组织或邻近脂肪,肌肉,骨组织,侵入程度不一。肿瘤细胞形态呈多样化,有透明型,梭形,上皮样型,浆细胞样型或混合型。本组以透明细胞为主,占9例。结论 恶性肌上皮瘤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低但局部复发率很高。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引起局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动脉灌注取材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方法:6只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以下方法作明胶墨汁灌注:A组(颈总动脉灌注)、B组(颈总动脉灌注+椎动脉阻塞)、C组(颈总动脉灌注+颈内动脉结扎)。观察灌注效果并行微血管墨汁灌注计数。结果:A、B组灌注液自椎管外溢。C组无外溢,达到血管充盈时灌注液用量最少。三种方法的墨汁灌注微血管计数在统计上无差异。结论:颈总动脉灌注+颈内动脉结扎可以提高灌注效率。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检验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的活力,观察新骨来源和生成情况,进一步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的愈合机制。方法:取15只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截取一侧5mm股骨(完整保留骨膜及部分肌肉附着),植入同近交系非荧光小鼠的5mm股骨缺损区,术后3d、1、2、3、4周连续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3d:移植组织及其周边表现为炎症反应:出血、炎细胞浸润、移植骨少量吸收。1周时骨吸收达到高峰,破骨细胞大量增生,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聚集,新骨开始形成。1例新生骨在术后2周开始大量增生,1例3周时逐渐矿化成熟,1例4周时新骨与余留移植骨已不易区分。部分移植肌肉和新生骨组织术后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完整保留骨膜和部分肌肉附着的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在短期内可以部分保留自身活力。新生骨大部分源于移植骨本身,移植骨膜在新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下颌骨大型单房或多房牙源性角化囊肿在内窥镜辅助下行精准微创刮治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下颌骨大型单房或多房的牙源性角化囊肿患者,在内窥镜辅助下口内切口行微创刮治。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囊腔和颜面部变化,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7例患者术后随访14~36个月,无囊腔范围增大,无局部感染发生。其中完全恢复14例,稳定无进展3例,总有效率达100%。17例患者,均未行二期手术,未见囊肿复发。结论:内窥镜辅助下精准微创刮治术治疗下颌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肿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