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5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医药卫生   3042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抗病毒方案的优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随访2年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队列,包括拉米夫定(LAM)组29例、阿德福韦(ADV)组57例、替比夫定(LDT)组30例、恩替卡韦(ETV)组38例及对照组39例。按HCC发生前是否耐药将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耐药组(31例)和无耐药组(123例),分析各组Child-Pugh评分、病毒学指标、耐药率、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及安全性。结果各抗病毒治疗组在随访2年时Child-Pugh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HBVDNA水平明显低于基线值,各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组累计2年耐药率低于LAM组、ADV组和LDT组(P均<0.05);抗病毒治疗各组及对照组间累计2年HCC发生率、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耐药组HCC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耐药组和对照组(P均<0.05);在2年随访中各组均未出现严重肌病等不良反应。结论 ET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其他单药治疗,抗病毒治疗耐药可增加HC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2.
目的:检测脂联素受体1(adiponectin receptors1,R1)和R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3种组织中R1和R2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42例结直肠腺瘤组织,35例癌旁组织中脂联素受体R1和R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R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腺瘤组织(P=0.047),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腺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42).R2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腺瘤组织(P=0.035),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腺瘤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46).在3种组织中,R1与R2的表达无关联性(P>0.05).在5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脂联素受体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均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脂联素受体在人结直肠癌组织、腺瘤组织、癌旁组织中普遍表达,且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最高,腺瘤次之.脂联素受体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tumor regional lymph node and metastasis)分期有关.脂联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73.
74.
正常骨代谢骨形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妇女在绝经前因孕产、哺乳等原因消耗大量骨钙,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代谢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到影响,致使破骨细胞数量增加,活性增强,引起骨量丢失,骨质疏松一旦发生,疼痛、骨折便伴随出现,导致生存质量下降,严重者可致残致死,所以其预防比治疗更具意义。本文针对女性骨代谢特点,基于“治未病”思想,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着眼重点阐述PMOP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介入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唐山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3月至2012年10月共采用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14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74例接受金龙胶囊联合TACE治疗,单纯介入组73例仅行TACE.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后生活质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单纯介入组,在小于5 cm的肿瘤效果显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上,联合治疗组较单纯介入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介入治疗,尤其是对肿瘤小于5 cm的小肝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以循证医学证据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防性使用生长抑素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并结合文献追溯、网上查询(www.baidu.com;www.google.com)的方法,收集关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个研究共1041例病人进行Meta分析,发表偏倚用漏斗图评估。结果:与对照相比,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P=0.04),但二者在术后胰瘘发生率(P=0.13)、围手术期病死率(P=0.69)、住院天数(P=0.52)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能有效预防胰瘘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病死率和缩短住院天数。由于纳入的样本存在选择偏倚、发表偏倚及测量偏倚的可能性,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最终结论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77.
肝细胞癌(HCC)死亡率高,预后差,肝内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不同髓系细胞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外基质降解酶、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因子及促血管生成因子等,促进肿瘤细胞的出壁、转移灶的形成与生长、转移灶的血管生成,抑制机体对转移灶的免疫反应,产生促转移的效应。本文就髓系细胞在HCC肝内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8.
前列腺(包括正常组织和肿瘤)干细胞虽然无法像胚胎干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那样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但其可分化为前列腺管腔上皮细胞,并具有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J]. 正如Isaccs研究组提到的,前列腺干细胞是非常独特的,因为仅由雄激素受体这一种蛋白就能够决定从干细胞到祖细胞再到中间细胞,最终到管腔上皮细胞的整个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综合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3月366例连续术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2例,女性72例,年龄18 ~69岁,平均年龄44.5岁.记录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发胆漏患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行球囊成形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 ~ 129个月,平均58.5个月,3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2例(11.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第2次热缺血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胆道吻合口直径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相关(Wald=9.474~ 17.208,P<0.05).12例胆漏患者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2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球囊成形术治愈,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支架;8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6例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二次肝移植后痊愈,1例恢复不良.结论 第2次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大小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