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2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 女,41岁.无诱因咽部疼痛5个月入院,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伴咳黄色痰,量较多.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III度,无脓点.电子喉镜示下咽部弥漫性肿胀,左侧梨状窝饱满,表面有假膜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电子喉镜对喉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26例喉癌,术前均行电子喉镜与CT检查,将喉镜所见和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声门上癌7例,声门癌12例,声门下癌2例,跨声门癌5例.手术病理证实原位癌1例,T1期6例,T2期6例,T3期2例,T4期11例.对于T1、T2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80%,CT分期的准确率为69.2%;而对于T3、T4期,电子喉镜分期的准确率为23.1%,CT分期的准确率为84.6%;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对本组喉癌的T分期准确率为88.5%.结论CT与电子喉镜相结合可使喉癌术前T分期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影像学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成人鼻咽腺样体肥大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活检和病理证实。结果鼻咽部侧位x线照片11例,表现为鼻咽腔顶后壁软组织增厚,范围11mm~17mm,绝对值均大于10mm。横断CT扫描23例,鼻咽后壁软组织厚度13mm-18mm,平均值14mm;所有病例均未见颅底骨质破坏。MR检查27例,鼻咽顶后壁粘膜增厚,厚度达5mm~10mm 5例,11mm~15mm 17例,15mm以上5例,均与头长肌分界清晰。5例可见1~4个咽旁或颈淋巴结增大,直径4mm~11mm。结论成人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不难;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分辨粘膜、腺样体增生肥大与肌层,诊断价值优于X线平片和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读片窗     
患者 女 ,2 3岁。颈项部疼痛 3年 ,加重并声嘶、耳鸣、吞咽不畅半年。查体 :声嘶 ,有闭塞性喉音 ,双侧咽反射迟钝 ,悬雍垂向右侧偏斜 ,右侧咽后壁局部隆起 ,表面欠光整。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表现 :鼻咽顶后壁、左侧壁和双侧颈动脉间隙处见分叶状囊性肿块 (图 1) ,边界清楚 ,平扫CT值 13HU ,增强扫描仅囊壁轻度强化 ,囊内无强化 ,肿块向下至口咽 ,向后上破坏枕骨斜坡下份 (图2 )和寰椎前弓 ,肿块侵犯桥前池和双侧桥小脑角池 ,并下至椎管内颈2 水平 ,相应脑干和颈髓明显受压。MRI示肿块呈长T1长T2 信…  相似文献   
15.
16.
笔者结合文献和大体解剖曾于《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第36卷第9期第781页《鼻咽缝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影像学表现和意义》一文中提出了影像学上“鼻咽缝间隙”的概念,并详细描述了其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意义,有学者对此概念提出商榷意见。笔者再经仔细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发现关于鼻咽后软组织层次结构,尤其是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一年余,并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电子喉镜检查示右喉室新生物,遂转入我院手术治疗。体检:颈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及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喉部CT:右侧声门上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  相似文献   
18.
鼻咽病变的临床CT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为了提高CT对鼻咽病变鉴别的认识。方法:本文收集63例鼻咽有病变者,其中鼻咽癌46例,恶性肉芽肿4例,纤维血管瘤3例,结核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慢性炎症7例,全部病例作鼻咽轴位CT平扫,3例纤维血管瘤加作增强扫描,详细地分析了其临床和CT表现。结果:鼻咽癌病人头痛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率较高,分别为37.0%和56.5%,且早期即向深层浸润生长;恶性肉芽肿有特征性的恶臭,病变呈中线性生长,愈向鼻咽深层,病变愈轻;纤维血管瘤肿块呈紫红或灰红色,增强检查肿块轮廓清楚,强化明显;结核和慢性炎症虽有顶后壁增厚,但咽缝存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在鼻咽部形成大的肿块,腹腔和后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结论: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特征,大多数鼻咽病变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不同DNA倍体鼻咽癌的CT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从CT上探讨不同DNA倍体的鼻咽癌(NPC)的发展规律。材料与方法:搜集46例NP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6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3例,非整倍体肿瘤(AT)27例,将它们的CT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T较nDT和AT更易形成鼻咽腔肿块,6例DT无一例颅底骨质破坏,以鼻咽腔生长为主;nDT和AT较DT更倾向于向深部浸润生长,并且破坏颅底骨质机率较高;从CT所表现的生长方式上看,nDT与AT相似;DT、nDT和AT的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结论:NPC在CT所表现的以鼻咽腔生长为主者,其恶性程度较以深部浸润生长为主者要低。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结节的CT灌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的CT灌注成像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40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甲状腺腺瘤6例,甲状腺癌12例,术前行CT灌注扫描,计算病灶ROI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比较各灌注参数值的差异性,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值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进行判别。结果 2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MTT中位数为4.33 s(范围1.42 ~10.93 s),12例恶性结节MTT中位数为2.18 s(范围1.95 ~2.87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甲状腺癌BF中位数为560.23(范围330.66~1000.00)ml·100 g-1·min-1,良性结节BF中位数为374.79(范围117.47~1000.00)ml·100 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经判别分析,良、恶性结节之间MTT的差异对结节性质判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以此建立判别函数,经Bayes判别分析,总体诊断准确度为87.5% (35/40)。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灌注扫描中,MTT和BF对其鉴别诊断具有价值,但以MTT的诊断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