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医药卫生   24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比较间歇正压通气(IPPV)和高频喷射通气(HFJV)对胸部火器伤致肺 务犬的早期救治作用。方法 杂种犬19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IPPV组(8只)和HFJV组(5只)3组,麻醉后利用0.4g钢珠弹射击犬右侧胸部。对照组犬仅进行封闭伤口输液及胸腔闭式引流等,IPPV组和HFJV犬除进行上述操作外,分别于致僵后20min行IPPV和HFJV。测量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并做血气分析。结果 致伤  相似文献   
992.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的治疗时间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戈  费舟  章翔  李兵  梁景文 《医学争鸣》2000,21(9):1083-1085
目的 研究胰岛素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造成42只大鼠全脑缺血后,于再灌注后0,30min,1,3,6,9和12h等不同时间点脑室内注射胰岛素1U,再灌注7d后取脑进行病理检查,比较不同处理对大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影响,结果 再灌注0min时给予胰岛素的保护作用最为强烈,随着给予胰岛素时间的推迟,胰岛素对海马CA1区细胞的保护作用逐减弱,再灌注6h给予胰岛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  相似文献   
993.
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TNF-α反义寡核苷酸对颅脑爆炸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18条犬随机分为人工脑脊液组(ACSF)、正义链组和反义链组,利用已建成的颅脑爆炸伤模型装置致伤,伤前经小脑-延髓池分别注入ACSF、TNF-α正义寡核苷酸和和TNF-α反义寡核苷酸,比较3组动物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伤前经小脑-延髓池脑内局部应用TNF-α反义寡核苷酸组,颅脑爆炸伤后脑组织内含水量较ACSF组和正义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TNF-α反义寡核苷酸可以减轻颅脑爆炸伤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化瘀壮骨汤对胫骨骨折(闭合性)模型大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影响。方法:随机取清洁级SD大鼠48只,制造骨折(闭合性)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4只,模型组骨折后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化瘀壮骨组骨折后给予化瘀壮骨汤灌胃。观察两组骨折后3天、1周、2周、4周时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及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情况。结果:骨折1周后,化瘀壮骨组及模型组骨折病理变化差异不明显,骨折后2周及4周时化瘀壮骨组骨折病理修复比模型组明显(P0.05);化瘀壮骨组骨折1周、2周、3周及4周时TGF-β1、bFGF及BMP-7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程度不同的升高(P0.05)。骨折2周时化瘀壮骨组bF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骨折3周时化瘀壮骨组TGF-β1、BMP-7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化瘀壮骨汤对骨折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骨痂中TGF-β1、bFGF及BMP-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输卵管介入再通(FTR)手术单人操作的可行性,提出单人操作套件的改进方案。方法:选取经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诊断的65例输卵管近端梗阻患者,根据FTR术中操作方法不同,将采用双人套件操作的患者纳入双人套件组(33例),采用单人套件操作的患者纳入单人套件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FTR术中子宫形态及位置、钳夹宫颈与否、再通术成功率、透视时间、辐射剂量及患者视觉疼痛量表(VAS)得分情况。结果:两组FTR术中再通成功率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t=1.12,t=0.89,t=0.56;P>0.05);三角形宫腔患者手术透视时间长、术后VAS得分高,与倒三角形及梭形宫腔比,三角形宫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F=5.22;P<0.05)。结论:FTR术中单人操作套件可较好地替代双人操作套件功能,对于操作难度高的患者,单人操作套件仍需改进;在三角形宫腔操作困难时应尽早采用双人操作。  相似文献   
996.
以医案类中医古籍为研究对象,探索医案古籍的知识组织方法,通过对医案古籍中所蕴含知识信息的解析、重组和规范,尤其对中医古籍后控词表的完善和应用,设计并构建医案古籍知识库,并将各类医案古籍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准确、系统地表达与显示,以满足不同用户对医案古籍知识不同层面的需求,实现医案古籍的知识化检索与服务;同时对目前知识库构建中遇到的术语规范与标准化程度、机器学习的可靠性与可行性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综述狭窄段切除补片尿道扩大成形术在尿道重建中的应用,评估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利用PubMed/Medline检索有关狭窄段切除补片尿道扩大成形术治疗尿道球部狭窄的临床研究文章,提取数据,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对资料结果中行腹侧补片和背侧补片替代尿道的成功率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章,共有597例患者进行了狭窄段切除补片尿道扩大成形术,总体成功率达91.3%,其中行腹侧补片替代尿道的总体成功率91.3%,行背侧补片替代尿道的总体成功率92.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7,P=0.756)。术后并发症以勃起功能障碍和尿外渗最为多见,勃起功能障碍总体发生率为4.9%,尿外渗的总体发生率为4.5%,未见术后阴茎下弯的报道。结论:狭窄段切除补片尿道扩大成形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小,是治疗尿道球部狭窄的有效手术方式,同时腹侧补片与背侧补片相比较,二者在手术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方书、医籍,结合现代相关文献、标准等资料,对黄芪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采收加工、炮制方法等根据不同历史发展时期进行系统考证,为含该药材的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经考证可知,黄芪本名黄耆,而“芪”字本指药材知母,明代开始俗作黄芪,进而逐渐将黄芪作为药材正名。黄芪历代主流基原可确定为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的干燥根,不同历史时期还存在多花黄芪A. floridus、金翼黄芪A. chrysopterus、梭果黄芪A. emestii等黄芪属甚至非黄芪属植物作地方习用黄芪使用的情况。黄芪最早产区为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后逐渐往东北方向扩展,宋代以来多将山西所产绵黄芪奉为道地,至清代除山西外又加内蒙古为道地,民国则推崇东北所产。现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甘肃及东北等省区,商品以栽培品为主,山西大同、忻州等地仿野生栽培品质较好。黄芪在本草、方书中记载的炮制方法较多,多用生品,炮制品中以蜜炙为主流。基于当前资源栽培、生产情况,《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所载11首含黄芪的经典名方建议均使用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以山西大同、忻州等地产者为佳,且除清心莲子饮注明需蜜炙外,其他方剂建议用生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析古代瘟疫预防方法,为现代临床实践提供理论线索和方法依据。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数据源,分别以瘟、疫、温疫、温病、时疫、时行、防疫、避疫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将检索结果中有关瘟疫预防方法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方药预防方法分为单方和复方两类,每类下均分为涂抹、香薰、口服3种,每种下又分为若干具体方法;其他注意事项分为饮食、情志和起居3种。结论:本文通过古文献挖掘整理,为现代研究者提供种类多样、具有原创性、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古代瘟疫预防方法,对于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治疗方法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该院进行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患者共计94例,将其分为试验A组及试验B组,各47例患者,试验A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穿刺抽脓,试验B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与试验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B组手术时间、术后体温、白细胞恢复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均低于试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高,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且治疗成本较低,可作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