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5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医药卫生   24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细支气管肺泡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支气管肺泡癌作为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有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临床表现,自1976年报道以来,已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近年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2.
李兵 《海南医学》2015,(6):878-879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儿嵌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48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儿均采用手术治疗。搜集患儿的性别、年龄、是否早产、腹股沟管位置、腹压等一般资料。在手术过程中观察疝囊内内容物、内环口形状、疝囊颈和对侧是否存在隐性疝等情况。对内环口进行分型。对腹股沟内、外环内径以及腹股沟管长度进行测量。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8例患儿中发生嵌顿17例,占11.49%。早产患儿嵌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患儿;不同内环口类型患儿嵌顿的发生率均不相同;嵌顿组患儿的年龄明显低于未嵌顿组;嵌顿组患儿的外环口直径及腹股沟管长度均显著长于未嵌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外环口直径以及腹股沟管长度是小儿腹股沟疝发生嵌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嵌顿多发生在幼儿年龄阶段,外环口直径以及腹股沟管长度是导致小儿腹股沟疝嵌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在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实践导师制培训方案并探讨培训效果。 方法 选取2015—2017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受训的295例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导师制方案进行培训。培训前进行入学摸底考试,培训后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一组织同等难度的结业理论考试和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60分为及格。 结果 培训前无论心肺复苏还是临床实践技能,不及格率都接近60%(59.36%、57.24%),培训后不及格率大幅下降(1.4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医生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后均优于男性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学员结业时理论考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专毕业生在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前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本科毕业生,培训后分数增加幅度也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工作年限分别与培训后心肺复苏和临床实践技能得分呈负相关(心肺复苏r=-0.158,P=0.007;临床实践技能r=-0.121,P=0.004)。学历水平高低与培训后心肺复苏和临床实践技能均无相关性(心肺复苏r=0.101,P=0.083;临床实践技能r=0.062,P=0.293),与理论考试分数呈正相关(r=0.282,P<0.001)。 结论 通过导师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学员在心肺复苏、临床实践技能两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理论考核成绩合格,提示导师制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方案能有效提高全科医生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75.
目的调查已结束课堂学习并即将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本科与大专护生间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232名高年级在校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情况。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表。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护生死亡态度各维度均分为:中立接受(4.10±0.43)、死亡恐惧(2.76±0.66)、死亡逃避(2.73±0.74)、趋近接受(2.61±0.58)、逃离接受(2.48±0.75)。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107.63±8.45)。临终关怀态度与死亡恐惧(r=-0.247,P<0.01)、死亡逃避(r=-0.278,P<0.01)及逃离接受(r=-0.145,P<0.05)呈负相关,与中立接受呈正相关(r=0.405,P<0.01)。本科护生死亡逃避得分明显低于大专护生(t=-2.043,P<0.05),且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大专护生(t=2.639,P<0.01)。结论护生的死亡态度与临终关怀态度有较大改善空间,加强临终关怀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6.
患者男,56岁,因突发大量血便入院.1周前患者曾因上腹痛在本院行胃镜检查,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A1期),遂每日服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无其他特殊病史.入院后6h又排暗红色血便1次,量约150 ml,即行急诊结肠镜检查.镜下见从直肠到回盲段肠腔内均有大量暗红色血水便,间杂少量暗红色凝血块,经结肠镜活检管道以生理盐水反复冲吸清洁肠腔,从直肠至盲肠黏膜光滑完整,未见活动性出血点,亦未见溃疡、糜烂,于回盲瓣开口部见黄绿色团状粪块嵌顿,中有2枚鱼刺状尖锐物突出于盲肠(图1),以活检钳取出,证实为鱼刺,分别长2.5 cm、2.0 cm.冲洗回盲瓣黏膜至清洁,见局部黏膜水肿,表面少许点状红斑样糜烂,反复观察约5 min,未见活动性出血点,继续插镜入回肠末段约20 cm,见回肠末段肠腔清洁,黏膜光滑,无活动性出血,亦未见陈旧血迹,有少许黄色粪水存留,退镜再次观察各段肠腔黏膜,未见活动性出血点.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针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结合神经内镜技术及锁孔技术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下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 对自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手术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26.5%),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6例,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0例,椎动脉压迫3例,基底动脉压迫2例,静脉压迫者8例.32例患者随访2年,2例失访,术后20例(58.8%)抽搐症状立即消失,术后1个月内抽搐逐渐停止者10例(29.4%),1例术后1年左右抽搐才逐渐停止(2.9%),1例患者随访2年仍有间断抽搐发作需继续服用药物,1例有轻度同侧听力下降,其他患者症状均有效控制,无复发. 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非常有效的方法,术中应用微创的理念结合神经内镜的优势仔细辨别相关的责任血管,对面神经根部和远端进行全程探查和有效减压,是直接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s)在大鼠胶质瘤模型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分化方向。方法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系微量注射入12只SD大鼠(4~6周龄)右侧纹状体内,建立大鼠胶质瘤模型;C6细胞移植后2d,Hoechst33342标记EMSCs移植到SD大鼠双侧纹状体内。EMSCs移植后7d行全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表面标记OX-42(CD11b/CD11a)的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记效果。结果SD大鼠全脑组织切片观察证实12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Hoechst33342标记EMSCs阳性率达95%以上;荧光显微镜镜下观察显示注射人大鼠体内的EMSCs经过7d后大部分细胞都保持存活状态。同时有V6细胞和EMSCs存在的时候,C6细胞周围存在大量OX-42阳性细胞;而只有c6细胞或只有EMSCs时,OX-42阳性的细胞数量非常少。另外,远离c6细胞的EMSCs具有向c6细胞迁移的特性。结论在SD大鼠胶质瘤模型纹状体内中,EMSCs大多数被C6细胞诱导成为具有吞噬和抗原提呈功能的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肺部空洞性病变而于本院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n=48).根据病变大小(A1 <20 mm,n=12;B1≥20 mm,n=36),针道距离(A2<5 cm,n=33;B2≥5 cm,n=15),空洞壁厚度(A3<5 mm,n=18;B3≥5 mm,n=30)将其分为A、B2组.分别计算A、B2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其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理诊断恶性病变38例,良性病变7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对肺部空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87.5%、93.8%.对于不同大小、不同针道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不同的病变,其诊断准确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部空洞性病变的诊断,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活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其准确性与病变大小、针道的距离以及空洞壁厚度无关.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重症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重型肺炎并发高热惊厥患儿97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RN组,48例)和个性化护理组(PN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RN组采用常规护理,PN组采用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情况、肺炎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⑴PN组住院时长、发热消退时间、惊厥复发率明显小于RN组(P<0.05);两组其余患儿均未见脑损伤及智力异常。⑵PN组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RN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明显缩短患儿住院时长、高热消退时间,减少惊厥复发,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