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6例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西药保肝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只采用综合西药保肝治疗,然后评价治疗后的各组肝功能指标与疗效。结果:虽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都有显而易见的改善,但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与总有效率明显劣于观察组。结论:最后显示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穷44例(95.7%),女2例(4.3%),临床特点:(1)起病比较急,病情进展快,血型播散型肺结核多(17.4%),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32例(69、6%),咳嗽36例(78、3%),活动后气促22例(47.8%),体重下降18例(39.1%),全身酸痛、乏力14例(30.4%),腹痛腹泻12例(26.1%);(2)浅表淋巴结肿大8例(17.4%),重度贫血6例(13.0%)较常见;(3)X线表现不典型,多无空洞形成,浸润型结核病灶多,多为双侧肺受累(76、1%);(4)并发症多,多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口腔食道真菌感染19例(41.3%),肺部感染12例(26.1%),卡氏肺孢子虫肺炎8例(17.4%),重度贫血6例(13.0%),感染性腹泻5例(10.9%);(5)PPD试验阳性率低,其中弱阳性4例(8.7%);(6)合并血源传播性疾病多,丙型肝炎36例(78.9%);(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21.7%)。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临床特点为:(1)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浅表淋巴结肿大,贫血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并发症多,多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5)PPD试验阳性率低;(6)合并丙型肝炎多;(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发现慢性咳嗽的病因,并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知,后鼻孔分泌物下滴引起的慢性咳嗽所占比例最大,为56%,其余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症状明显改善,其中65例患者治愈,33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讨论胃食管反流、咳嗽变异性哮喘、后鼻孔分泌物下滴是耳鼻喉科疾病所致的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易被忽略,准确诊断、对症治疗可快速改善病情,利于预后,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LUCAT1的表达水平, 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到2022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73例喉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取周围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样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LUCAT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影响喉癌的预后因素;分析lncRNA LUCAT1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中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1.10±0.15)明显低于喉癌组织中表达水平(2.18±0.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10, P<0.05)。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39±0.24)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99±0.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5, P>0.05)。低分化患者肿瘤组织lncRNA LUCAT1表达水平(2.39±0.25)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1.98±0.23),...  相似文献   
15.
16.
崔高亮  杨嫚  朱运华  徐书华 《中国康复》2023,38(12):716-719
目的:探讨一种颈部牵伸手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种手法治疗加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评估2组患者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及RQLQ评分,并评估观察组首次治疗前后的鼻塞VAS 评分。结果:治疗后,2 组患者喷嚏、鼻痒、流涕、鼻塞及RQL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鼻塞、喷嚏、鼻痒、流涕及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鼻塞VAS评分较首次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具有即刻治疗效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手法治疗即刻效果明显,配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