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拟扩增穿孔素(poreformingprotein,PFP)全序列,构建PFP的原核表达载体,从而建立其原核表达体系,获得高效表达的重组PFP。[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肿瘤组织中的淋巴细胞,并抽提RNA,RT-PCR方法获得PFP的全长,并重组到pGEX-4T-1中,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法进行鉴定,通过Western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成功获得PFP基因片段,PFP准确克隆入pGEX-4T-1,并未改变读码框架,在大肠杆菌BL21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GEX-PFP,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2.
张晶  张诠  王顺兰  曾宗渊  李浩  郭朱明 《广东医学》2008,29(10):1661-1663
目的 比较口底鳞癌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治疗的口底鳞癌101例,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3%、53.3%、27.8%,单纯手术组、化疗联合手术组、手术联合放疗组3组的累计生存率均较单纯放疗或放化疗组高(P值分别为0.006、0.042、0.034);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2.9%,对cNO患者行预防性颈清扫组较临床观察组累计生存率高(P=0.03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发现,CT分期、颈淋巴结病理、局部复发对口底鳞癌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 CT分期、颈淋巴结病理、局部复发是影响口底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手术治疗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可以获得相对好的疗效,单纯放疗与放化疗疗效差;对cNO的口底鳞癌患者应行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4.68%和9.09%,P<0.05;在癌细胞中主要为胞质内表达,染色深,而在正常涎腺组织则主要为细胞膜表达,染色浅或阴性。Ezrin的表达强度与有无神经受侵、有无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Ezrin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100.00%,10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27.83%和95.00%,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差,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复发和转移性有关,且Ezrin阳性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4.
背景与目的:常规病理检查颈淋巴结阴性舌鳞状细胞癌(简称舌癌)术后出现颈部复发可能与微转移有关.本研究探讨I临床颈部阴性(cNO)舌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9例患者523枚颈淋巴结同时行常规HE染色和CK19免疫组化(IHC)染色,所有病例随访9~83(平均56)月.结果:HE染色检出5例患者7枚(1.3%)淋巴结转移;IHC染色检出19例34枚(6.5%)淋巴结转移,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27枚(5.2%)淋巴结存在微转移.HE染色将3例cNO舌癌分期上升至pN1期,2例cNO上升至pN2b期;IHC染色将3例cNO舌癌分期上升至pN1期,16例cNO上升至pN2b期.淋巴结微转移与性别、年龄、T分期、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相关性(P>0.05).有、无微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86.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化染色可提高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本实验未能证明微转移与预后的关系,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5.
少年和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对少年和青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患者行甲状腺单腺叶加峡部切除加择区性颈清扫术式为主,术后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抑制治疗模式的疗效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1997年间首次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住院治疗的所有年龄<30岁的DTC共131例(≤16岁14例,16岁以上117例),128例手术治疗,3例患者因颈部、纵隔广泛转移行放化疗。结果98例随访10年以上,随访时间(x-±s)140.86月±43.76月(范围20~229个月);全组死亡10例,均死于甲状腺癌复发和(或)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10年累积生存率为97.1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首次治疗时的年龄、原发灶的大小、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少年和青年DTC预后的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有远处转移、原发灶大(长径>4cm)和年龄≤16岁的青少年DTC预后差。结论远处转移、原发灶的大小和年龄是影响青年DTC预后的独立因素,患者首次诊断时的淋巴转移状态也对其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无远处转移的少年和青年DTC行甲状腺单腺叶加峡部切除加择区性颈清扫术式为主,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预后较好,但对于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该模式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16.
舌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前哨淋巴结 (sentinelnode ,SN)活检能否准确评价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适应范围。方法 使用术前核素扫描法和术中亚甲蓝示踪法对临床N0 (cN0 )舌癌 2 0例和临床N (cN )舌癌 5例进行SN示踪 ,对比SN和颈清扫标本石蜡切片病理结果。结果 全组 2 5例检出SN 2 4例 ,检出率为 96 % ,共 5 3个 ,平均每例 2 2个 ;cN0 组 2 0例全部检出SN并准确评价颈淋巴结转移状况 ;cN 组 5例中检出SN 4例 ,4例中cN 颈部 5侧 ,其中有 4侧检出SN ,2侧为假阴性 ,cN0颈部 3侧中 2侧检出SN ,均为SN pN 。结论 核素扫描法和生物染料法结合能有效地对舌癌进行SN示踪 ;SN活检能准确地评价cN0 舌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 ;能否用于评价cN 病例的cN0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7.
PET/CT对cT1-2N0M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对cT1-2N0M0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诊断价值。方法 40例cT1-2N0M0乳腺癌患者,在PET检查医师和患者双盲的情况下行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PET检查的漏诊率、误诊率、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40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误诊率为18.18%,漏诊率为27.78%,灵敏度为78.26%,特异度为76.47%;PET/CT对腋窝淋巴结定性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单纯CT检查(P〈0.05)。结论 PET/CT检查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定性诊断的误诊率低,特异性较好;可为术式选择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取舍提供参考。对于不愿接受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患者,先行PET/CT检查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2000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02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总的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74.6%和54.2%;总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6.9%(58/102),临床N0颈淋巴结隐性转移率为40.9%(中央区和侧颈转移率分别为40.7%和26.8%)。首次手术行全甲状腺切除组甲状腺区的复发率稍低于甲状腺次全腺叶切除组(P〉0.05);但全甲状腺切除纽与甲状腺次全腺叶切除组两组的甲状腺区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甲状腺肿瘤摘除组(P〈0.05)。不同颈清扫手术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确诊困难,颈淋巴结转移率高,选择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影响小于45岁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1985年-1997年间在本院首次治疗年龄小于45岁的全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寿命表法)和多因素分析(Cox比例模型)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共272例,10年生存率为93.0%;单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治疗时的年龄小于等于20岁、有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远处转移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远处转移是影响小于45岁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有远处转移的患者,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行^131I内照射治疗可能有利于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