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半规管裂(Sup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dehiscence,SSCD)住院手术病人临床资料,总结SSCD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共收治确诊为SSCD并施行外科手术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年龄范围37~59岁(中位年龄52岁)。辅助检查中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测等,平衡觉相关检查包括前庭诱发电位等。外科治疗术式有经乳突径路上半规管裂修补术6例、圆窗膜加固术1例。结果接受外科治疗的上SSCD患者在500-1000-2000Hz的气骨导差为12.9-10.7-3.6 d BnHL,上半规管裂的大小为4.69±1.16mm,统计学上未发现气骨导差和SSCD大小的相关性。按裂口的位置分类,外侧上坡型缺损1例、弓状隆起缺损1例、另外较大缺损即外侧上坡+弓状隆起缺损2例、内侧下坡型缺损0例、岩上窦相关半规管裂3例和弓状隆起缺损伴近裂开状态的岩上窦0例。圆窗膜加固术一例Tullio’s现象等症状缓解。结论对于上半规管裂特别是岩上窦相关半规管裂患者,圆窗膜加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但仍需要多的实践和经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获得听力正常老年人P1-N1-P2各波在不同言语刺激参数下的参考值并分析其特征。方法 使用澳大利亚HEARLab辅助皮层测试模块,对61例听力正常老年人在3种言语刺激声下进行测试,每种言语刺激声测试4个强度,获取各反应波潜伏期幅值的参考值。采用方差分析评估刺激声特性对波形特征值的影响。结果 ①61例受试 者P1、N1、P2波均引出的引出率为91.8%;②刺激声为/g/时,听力正常老年人较青年人潜伏期延长幅值增大;③刺激声频率一定时,信噪比为10 dB诱发的反应波幅值最小,潜伏期最长;④刺激声强度一定时,较低频率语音/m/和/g/产生的振幅大于高频语音/t/。结论 听力正常老年人P1-N1-P2波引出率低于青年人,波形特征值亦有明显不同。刺激声特性对听力正常老年人P1-N1-P2特征值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初步确定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感知的特点,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利用自主开发的噪声下声调识别测试材料(tone identification in noise test,TINT)在Speech Performance测试平台的控制下对20例母语为汉语普通话人工耳蜗使用者声调识别能力进行评估,获得各声调识别成绩以及声调识别混淆矩阵.采用χ2检验(chi-square test)对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汉语声调识别成绩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组人工耳蜗使用者的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总成绩(百分制得分)分布48.75%~98.75%,平均成绩(76.38±17.29)%;②各声识别成绩平均值差异显著(χ2=2358.357,P<0.01),由高到低分别为T3(85.75%)>T4(85.25%)>T1(69.75%)>T2(64.75%),即本组人工耳蜗植入者感知T3、T4较为容易、感知T1、T2较为困难;③声调识别混淆矩阵提示T2(35.35%)、T1(30.25%)混淆度明显高于T4(14.75%)、T3(14.25%),并且各个声调之间的混淆趋势不同,T1易被混淆为T2(18.25%)、T2易被混淆为T3(24.00%).结论 时域特性明显的声调更易被人工耳蜗群体识别,因此应根据声调感知难易程度制定针对性的声调康复训练方案,综合利用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改善声调,特别是一声、二声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获得噪声下声调识别测试(t o n e identification in noise test,TINT)材料的听力正常人识别成绩-强度(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方法 利用已确立的TINT测试材料对16名年龄在21~28岁、以普通话作为日常交流语言的听力正常人进行声调识别测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听力正常成人PI 斜率分别为8.6%/dB(男声)、7.3%/dB(女声)(P =0.11);听力正常成人PI函数信噪比50阈值分别为男声(-12.9±0.8)dB、女声(-13.6±1)dB(t =2.7,P =0.016);声调类型和播音者性别对PI曲线阈值的影响即存在交互作用(F =11.7,P<0.001)、亦存在独立作用(声调类型:F =83.7,P<0.001;播音员性别:F =31.0,P<0.05),其中听力正常人一声和四声识别阈值明显低于二声和三声识别阈值。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基于TINT测试材料的听力正常人噪声下声调识别PI函 数,以期为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5.
听力学是一门专业特点很强的交叉学科,对听觉基础理论、电声学专科检查和设备操作都有较高要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作为首都医科大学听力学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习基地,本文以听力学本科生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科特色、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将基于问题教学法和基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听力学听觉电生理课程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6.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是一项评估耳石器及前庭神经传导通路的检查技术。通过气导声或振动刺激耳石器,在颈部和眼部肌肉部位记录的电反应活动,分别称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MP,oVEMP)。由于测试条件不同,可导致测试质量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因此规范检查技术的质量是应用于临床检测的重要前提要素。本文在Papathanasiou等cVEMP临床指南(2014年)基础上,系统的介绍了VEMP的操作和临床应用测试方案。特别是对刺激和记录等参数设置,DOI: 10.16066/j.1672-7002.2020.08.006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查技术专题:继续教育园地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列举出操作中一些常见的错误及解决方案;最后概述VEMP的临床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在《中华耳科学杂志》也发布《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临床检测技术专家共识》,希望将VEMP技术进一步规范,促进该技术在国内临床和科研机构的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 定量分析听神经病患者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0AE)的时域和频域特性,研究TE0AE在听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并探讨听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部位.方法 利用IL096耳声发射仪对76例(152耳)听神经病患者、80例(160耳)听力正常者进行TE0AE测试.对TE0AE进行分频段的相关率、强度和信噪比的统计分析,求解其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功率谱并检测其峰值,定量分析听神经病患者AR谱峰值的变化特性.结果 听神经病组1、2 kHz的分频段相关率、强度和信噪比均显著大于听力正常组(P<0.05);听神经病组3、4 kHz的分频段强度大于听力正常组(P<0.05),而两组之间3、4 kHz的相关率和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病组与听力正常组TE0AE信号均可检测三个主导频率,且两组之间三个主导频率的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神经病组TE0AE信号第一主导频率的反应幅值比听力正常组显著性增大(P<0.01),而第二、三主导频率反应幅值与听力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AR谱对TE0AE信号分析可作为对听神经病的诊断依据之一.听神经病组TE0AE第一主导频率反应幅值比听力正常组明显加大,说明耳蜗基底膜处对应第一主导频率的位置处于超活跃状态,第一主导频率的基底膜位置正反馈机制得到加强,即说明连接外毛细胞的内侧橄榄耳蜗束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活跃,TE0AE信号AR谱的分析对于研究听神经病的病变机制和病变部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诱发电位含有较大的伪迹信号,影响了其在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评估。功能成像方法由于安全问题和介入性等特点,不适用于人工耳蜗植入者。本文利用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去除人工耳蜗伪迹,为进一步利用听觉诱发电位信号客观评价人工耳蜗植入者言语识别能力和人工耳蜗植入效果提供便利。方法采用经典Oddball模式,分别以言语声/ba/和/da/为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测量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采用ICA方法去除ERP信号中人工耳蜗造成的伪迹,并分析其独立成分的时域波形和脑地形图特征。本文对10例人工耳蜗植入6个月的受试者进行ERP测试,并比较了Infomax和Jade两种算法去除人工耳蜗伪迹的效果。结果根据独立成分的时域波形和脑地形图特征,可以将人工耳蜗伪迹对应的独立成分识别出来。人工耳蜗伪迹独立成分的时域波形类似于一个基座,其脑地形图显示在植入侧有较高的电位。去除人工耳蜗伪迹后的ERP波形显示出原始的形态。Infomax算法能够更有效地去除ERP信号中的人工耳蜗伪迹。结论 ICA方法可以有效地将人工耳蜗伪迹从人工耳蜗植入者的ERP信号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本研究拟比较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正常认知功能(normal cognition,NC)长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the long-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LAEP)的差异,以期摸索可用于早期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方法 收集老年受试者29例,采用被动“oddball”范式,分析MCI组和NC组中P1-N1-P2和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潜伏期和幅值的差异。对组间有差异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确定最佳诊断截点及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与LAEP中各成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CI组MMN潜伏期为(267.40±31.02)ms,较NC组(240.30±29.94)ms显著延长(t=3.03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最佳诊断截点为259.50ms,AUC=0.734,敏感度为68.00%,特异度为77.27%。MoCA评分与P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