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15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方法和入路分析。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肿瘤20例,其中脑膜瘤13例,皮样囊肿3例,神经鞘瘤2例,脊索瘤1例,脉络丛乳突状瘤1例。影像学检查17例肿瘤位于硬膜内,3例位于硬膜外,其中肿瘤位于枕骨大孔前方、前外侧12例,后、侧方8例,5例肿瘤骑跨于枕骨大孔。结果本组20例中,采用后正中入路7例,枕下外侧入路12例,经口咽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轻度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骨大孔区肿瘤手术显微程度要求高,脑干、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尤为重要。手术入路应根据肿瘤位置及与脑干的关系来选择,枕下外侧入路对于处理前、外侧肿瘤是一项好的选择,而脑干被压于侧方的,即使肿瘤位于前腹侧也可选择后方入路。  相似文献   
12.
13.
原发性桥脑血肿手术治疗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于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头昏.左侧头、面部麻木.1个月后又感右侧肢体麻木.饮水呛咳.无头痛及恶心、呕吐.既往无高血压及头部外伤史.查体:血压13.5/8.5kPa,神志清,视力正常、眼球活动灵活,无眼震,左侧面部痛觉减退,左侧角膜反射迟钝.额纹对称,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居中,左侧咽反射消失.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高,腱反射( ),病理反射(-),左侧肢体活动无异常.头颅CT示左侧桥小脑角略高密度病灶,其中央为低密度,病灶界限不甚清楚,MR示桥脑基底部偏左侧有一类圆形高信号病灶,2.0cm×2.5cm、向上累及中脑.印象为桥脑肿瘤. 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单侧枕下入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缺血缺氧后氨基酸谱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 (SHI)合并缺血、缺氧时脑组织谷氨酸 (Glu)及环核苷酸代谢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 SD大鼠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基础上 ,制成 SHI合并低血压及脑缺血模型。通过氨基酸分析仪与放射免疫法测定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 Glu、c AMP和 c GMP含量。结果 :SHI后 10分钟 ,Glu明显增加〔(19.0±0 .9)μmol/ g(P<0 .0 1)〕,随后逐渐下降 ,并于 2 4小时达最低点〔 (6 .5± 1.0 )μmol/ g〕,72小时组出现回升趋势 ,但仍维持低水平 ;SHI后 2 4小时 c AMP下降至 (5 .7± 1.9) nm ol/ g(P <0 .0 5 ) ,c GMP则升高到 (1.1±0 .3) nm ol/ g(P<0 .0 1) ,c AMP/ c GMP比值下降到 (5 .0± 1.0 ,P<0 .0 5 ) ;SHI合并缺血、缺氧后 ,上述指标变化更加明显。结论 :在 SHI合并缺血、缺氧后 ,脑组织 Glu、c AMP和 c GMP含量发生显著变化 ,上述氨基酸谱的改变所引起的神经细胞兴奋毒性和代谢性应激反应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方式大体可分为传统开颅术和微创治疗两大类,微创手术包括小骨窗清除血肿加引流术、钻孔引流术、锥颅碎吸术等。我们的经验是传统开颅术在缓解颅内压(ICP)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式。为探讨开颅术治疗HICH时如何能更有效地降低ICP,选择我院2002年8月2005年4月收治的187例手术患者资料分析去除骨瓣和保留骨瓣两种方式术后ICP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52例太 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肿瘤全手术切除123例(81.0%),次全切除24例(16.0%),5例(3.0%)于术后3wk内死亡,长期随访(平均5.6a)131例,其中117例(89.0%)恢复良好,9例(7.0%)肿瘤复发,需行再次手术。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眶沟通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8例颅眶沟通瘤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进一步提高此类肿瘤的疗效,全组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4-54岁,平均32.2岁,肿瘤在颅内位于前颅凹33例,中颅凹5例,35例(92.1%)出现与视器有关的症状,23例(60.5%)有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部分病例行血管造影及术前颈外供瘤血管栓塞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与不同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全切者28例,大部切除者10例,均恢复良好,术后无死亡。随访7个月-9年,24例完全恢复健康,6例生活需要照顾,5例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恶性肿瘤在术后3个月-2年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颅眶沟通瘤多以视器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对颅眶沟通的高血运肿瘤,术前栓塞可以明显地减少手术中出血,增加全切除肿瘤的可能性;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及多学科联合,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可直接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6岁,住院号:403090。因右枕部包块伴局限性头痛2个月,于1996年8月22日入院。否认头部外伤史。查体:神清,一般状况好,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右枕部可触及质地中等的肿块,无明显压痛,无搏动感,未闻及血管杂音,肿块大小不随头位变化。颅骨X线拍片检查,汤氏位片见右枕骨鳞部有一6cm×7cm大小的椭圆形、边  相似文献   
19.
癫痫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变1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首发症状为癫痫的颅内病变(包括颅内肿瘤、感染、血管病等)患者169例,占同期收治患者的85%。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共169例,男90例,女79例,性别比例为1:088;年龄8~65岁...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摘除垂体腺瘤(附127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摘除大型垂体腺瘤(LPA)的手术技术,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LPA经蝶内镜手术经验.术前影像学检查示肿瘤均压迫视神经与视交叉.结果肿瘤全切除114例(89.8%),次全切除9例(7.1%),4例(3.1%)纤维性肿瘤仅获部分切除.术后死亡1例.110例获得平均3个月的随访,视力迅速恢复101例(91.8%),余9例(8.2%)好转;术前视野缺损107例,术后100例(93.5%)恢复,另7例(6.5%)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路径切除LPA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