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地球科学   7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31.
振动频率对饱和黏性土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回顾加荷频率对土样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某土石坝心墙防渗黏性土饱和试样,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了振动频率f对土样动力特性的影响。动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 0.1~4 Hz时,动强度随f的升高而增大,但f继续升高后,动强度却有下降趋势。当 0.1~1.0 Hz时,频率愈高动孔压比愈大;当 1.0~6.0 Hz时,总的趋势为频率愈高,动孔压比愈小。表明频率较高时,动孔隙水压力来不及上升和扩散。较高频率f持续作用下,试样有吸水现象并伴随动孔压的下降。动模量阻尼试验结果是:f愈低,试样动变形开展愈充分;f愈高,动模量和阻尼比愈大。  相似文献   
132.
张茹  何昌荣  费文平  李积彦 《岩土力学》2006,27(10):1805-1810
在国内外主要孔压发展模型的基础上,对某土石坝心墙防渗黏性土和坝基砂砾石料饱和试样进行动三轴试验,提出了两种材料的顾淦臣孔压模型,并对砂砾石料的孔压发展规律作了深入地分析,提出了不同固结比Kc时振动孔压比和振次比的函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动孔压随振动周数和振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固结应力比或初始剪应力比的增加而减小;无论等压或偏压固结,黏性土均不会出现动孔压ud等于围压力? 3c的液化现象,其孔压比Ru均小于0.5,多数试样Ru = 0.1~0.4;当等压固结Kc =1.0时,砂砾石料最终孔压值均可达到围压;偏压固结Kc ≥1.5后,试样是否达到Ru= ud /? 3c =1.0取决于动应力? d是否大于主应力差(? 1c-? 3c),即? d是否形成拉应力,使试件伸长,但当Kc很大后,? 1c和? 3c相差太大,需施加非常大的? d才能使其应力应变反向,试样的大变形先于Ru=1.0的应力状态出现,即不可能达到初始液化;固结比Kc对不同土料动孔压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3.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and composition of potassiumamphibole and its high-pressure breakdown product phase X insynthetic peralkaline and subalkaline KNCMASH (K2O–Na2O–CaO–MgO–Al2O3–SiO2–H2O)and natural KLB-1 peridotite bulk compositions between 10 and23 GPa at 800–1800°C. In the KNCMASH system, potassiumamphibole reaches its upper pressure stability limit at 13–15GPa at  相似文献   
134.
一种大坝渗透系数分区反演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先珊  费文平  张林 《岩土力学》2004,25(11):1823-1827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征,在渗流有限元计算的基础上,结合水头和渗流量等实测资料提出了大坝渗透系数的反演方法。为了克服经典神经网络存在的缺陷,提出了模拟退火的交替迭代算法神经网络新方法。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用该新方法和经典网络进行了比较,得出前者的优越性和有效性。同时将该方法用于大坝的渗流反分析,利用反演出的渗透系数进行渗流场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对大坝渗透系数反演问题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反演结果可靠,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3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以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流域的两个6m钻孔为对象,对多年冻土中保存的微生物进行初步培养和总数测定,并分析了微生物与土壤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钻孔中可以培养的微生物数目在3.6×106~5.0×102之间;随着深度增加,冻土年代递增,可以培养的数目显著减少.表层冻土属于季节冻土,可培养的微生物种群较多.总的土壤微生物数目(包括可以培养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随深度递减,两个孔在3.8×109~1.0×107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可以培养的微生物以及总的微生物与土壤的pH值、电导率、总有机质和全氮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土壤深度关系密切.两个钻孔间的地表植被虽然差异明显,但从可培养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微生物总数比较看来,两孔间没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6.
本文介绍了自行开发的解决Diseetor应用问题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系统及关键技术、算法。本系统能依照Disector原理对多层组织细胞的电镜及光镜图像中的目标进行正确的分割,各层之间图像的人工交互及自动配准。针对每个目标的上下层关系实现目标的Disector自动计数及参数计算,并对每个目标进行体数据的提取和三维重建显示,通过切片级表面重建出曲面表面,再借助OpenGL的显示功能把曲面显示出来。使用Disector分析系统对多种粒子(细胞等)进行三维分析,可以简化寻找新出现粒子的过程,克服切片采集过程中的形变,在统计分析之后,立体地观察粒子结构,能够使操作者从繁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自动统计新出现的粒子。文中同时还给出了用该系统对小白鼠神经细胞个数的Disector分析,肾小球个数统计分析和三维重建显示实例。  相似文献   
137.
通过对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年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和农业开采量三者动态规律及其互动关系研究表明, 年降水量减增, 同期地下水补给量与开采量呈互逆变化规律, 即降水量减小, 补给量变少, 开采量增大; 年降水量增大, 补给量较多, 开采量减小.在连续枯(丰) 水年份,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mm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08 (增加7.06) mm, 水位下降(上升) 5.2~8.7cm; 在10~320mm变幅内, 当年降水量减少(增加) 10%时, 则地下水系统水量减少7.98 (增加7.67) %.气候旱化过程中降水变化对引起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增加的幅度, 大于气候增雨过程中降水变化对补给量增大和开采量减少的影响程度.因此, 需要重视连续枯水年份降水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影响的应对举措, 这对于提高我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供给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8.
盐津5.1级地震现场调查与烈度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盐津5.1级地震现场38个居民点、20所学校、8个卫生院(室)及计生站、21项生命线工程及水利工程结构、文化旅游设施和铁路等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分析了场地条件、断层、震害异常原因及各类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等的震害特征和地质灾害特点,并提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减灾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9.
1992~2005年云南地震灾害及其对农村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1992~2005年中国大陆与云南境内破坏性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云南与中国大陆同期地震灾害及其损失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云南地震灾害和灾害损失的特点;统计了云南地震灾害城乡分布情况、农村民居破坏面积以及因农居的地震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和农民的危害性,并讨论了农居破坏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0.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与创新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优势,探索了"地理素养、测绘技能"驱动下的GIS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和"厚基础、重知识、强技能"的贯通式培养途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创新型教师团队与新型教学方法、教学科研创新平台与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发展评价与激励机制等4个方面开展了创新型发展探索。结合实践表明,本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创新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