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94篇
地球科学   21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detrital zircon aged 4.1 Ga is discovered by the SHRIMP U-Pb method in a quartzite in Burang County, western Tibet. This is presently the oldest single-grain detrital zircon in China. The Th-U ratios of the two testing points of the 〉4.0 Ga zircon are between 0.76 and 0.86, indicating their magmatic origin. This discovery has offered an important age for investigating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2.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复杂的地表条件, 适合于探测层状介质的地震反射方法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 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 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 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本文就非线性地面地震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就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CCSD主孔1113~1600 m花岗质片麻岩单元的变形构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2000m岩性剖面揭示了1113~1600m花岗质片麻岩段为地表北苏鲁超高压花岗质变质岩剪切构造叠覆岩片中的石湖镇构造岩片的花岗质片麻岩的下延部分。本单元之上下界线为韧性剪切带,内部发育小型韧性剪切变形,仅局部可见旋转碎斑体系等剪切指向标志,以SE向NW的逆冲剪切指向为主,其次为NW向SE的正滑剪切指向,并主要发育于较软弱夹层内,后者成为苏鲁地区存在伸展型穹隆构造的新证据;在1140~1280m岩性段内发育断续、较弱的拉伸线理,拉伸线理总体向SE倾伏,倾伏角为10~36°;花岗质片麻岩单元内部分石英以多晶石英条带的形式存在,花岗质片麻岩主要矿物长石基本没有动态重结晶现象,仅具较弱的形态拉长特征(X∶Z=2左右),总体面理倾向170°E,倾角平均20°,明显不同于其他岩性单元内的面理产状,可能主要代表折返变形之前的近东西向构造,而其他岩性单元受折返变形影响较大,其面理产状主要代表折返阶段形成的NE-NNE向构造;运用电子背散射(EBSD)技术进行石英组构分析并与费氏台测定对比,表明1113~1600m花岗质片麻岩单元经历了中—低温变形,局部残留有高温组构,剪切指向主要为SE向NW的逆冲,其中高温组构与中温组构均显示为SE向NW的逆冲剪切指向,反映折返早期与折返主期岩片的相对剪切方向一  相似文献   
14.
渭河盆地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盆地地处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和陇西旋卷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各构造体系在此互相复合叠加,形成了多条断裂带,控制着渭河盆地的基底构造以及地震活动、地裂缝和地热资源的展布。通过对盆地断裂构造特征的研究,对减少地质灾害,合理的开发地热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权王忠静  张文哲 《水文》2005,25(2):1-3,14
气象卫星资料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其进行天气系统的动态监测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辉发河流域暴雨预报中的应用表明,气象卫星云图可以有效地监测降水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信息处理技术的加强和高水平专家诊断的介入,将使气象卫星遥感技术在暴雨预报中的作用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16.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17.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整体系统的观念认识地球 ,强化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是 2 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并将学科交叉分为Modi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 nary三个层次。地球系统科学的两大前沿为“地球系统的联系”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化理论的形成。笔者指出 :目前 ,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地球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学科交叉”的理念不强 ,缺乏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 ,但我们有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神头泉流量变化规律研究--灰色系统理论的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神头泉流量衰减特征的前提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描述神头泉流量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以1985年为界,神头泉的流量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GM(1,1)模型与灰色预测校正模型则分别用于对这两个阶段的流量变化特征进行刻画。神头泉2000-2004年的流量预测值表明,在神头泉域保证90年代中期的高降水量和朔州市各地下水用户对泉域内的地下水不进行超采的基础上,神头泉的流量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维持1993年以来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0.
岩浆混合作用——来自甘肃北山的野外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1∶2 5万马鬃山幅区调填图和方法研究工作中 ,通过观察到的一些与岩浆混合模式相关的现象 ,指出暗色微粒镁铁质包体是岩浆混合作用的有利证据 ,讨论了与花岗岩侵入体相关的镁铁质小岩体混合成因的可能性 ,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在造山带岩浆活动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