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9篇
地球科学   97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西瓦断裂是西昆仑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构造缝合带。利用显微构造方法发现:康西瓦断裂明显经历三期构造演化。第一期为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NE—SW向挤压,由古特提斯洋相继向北持续消减所造成,断裂除挤压碰撞外,还表现为韧性右行走滑;第二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NE—SW向挤压,由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俯冲所造成,断裂表现为明显左行平移,形成现代露头的宏观牵引;第三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伸展与快速隆升,最终形成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22.
大量实际资料和综合研究表明,在西北内陆区当人类活动影响强度超过37%时,地表径流过程由天然状态转变为以人为干扰为主,不仅造成下游区获得的地表径流量大幅减少,而且中游区地下水补给也失去自然特征,补给量明显减少,同时还影响地下水径流过程及其溢出量衰减,进而导致下游区生态环境需水更加紧缺和退化。调控中游区安全引水量和调整中游区种植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是解决黑河流域下游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deformation textures, glide system, petrofabrics and olivine dislocation microstructures of mantle peridotites at Yushigou in the North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The peridotites have undergone high-pressure, high-temperature and low-strain rate plastic flow de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ed-grain size of olivine and the average spacing between the dislocation walls as well a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nstatite, the authors calculated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ancient upper mantle in the study area as follows: temperatures 1025-1093℃; pressures 3043-4278 MPa; depths 95-132 km; deviatoric stress 28-32 MPa; strain rates 0.2×10-14-2.13×10-14s-1 and equivalent viscosities 0.45×1020-4.65×1020 Pa · s. These parameters suggest that the position where plastic flow took place was correspondent to the low-velocity zone beneath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and that oceanization characterized by middle-velocity (1-3 cm/a) sea-floor spreadi  相似文献   
24.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欧洲和中国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中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而且进展也是最显著的。欧洲地球化学基准值填图计划于1996年被欧洲26个国家地质调查局长论坛(FOREGS)正式批准。经过近10年的工作,于2005年出版了电子版欧洲地球化学图集。中国不仅自己开展了多层次地球化学填图计划,而且还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了全球尺度和成矿带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合作。欧洲和中国无论是在全球尺度,还是在区域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做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采样介质上中国使用统一的采样介质,在分析技术上中国使用几种大型设备作为骨干配合使用多方法分析系统;欧洲恰恰相反,欧洲在采样介质上趋向于多介质,而分析技术上只使用少数几种大型设备。欧洲的做法尽管使用多介质采样获得了元素在更多天然介质中的分布信息,但使用单一分析技术,使得很多关键元素没有分析出来,如贵金属元素Ag,Au,Ir,Os,Pd,Pt,Rh,Ru;卤族元素F,Cl,Br,I;分散元素Ge,In,Se,Te;与生命密切相关的元素N,S,B等。尽管欧洲强调以环境为目的,但很多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元素都没有分析,所以欧洲的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信息量大打折扣。这些不统一的做法,特别是在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不统一的做法,会影响到以后全球地球化学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25.
电磁法综合探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地下隐伏资源勘查对大深度、多参量电磁法技术的发展要求,利用天然场音频大地电磁的大深度探测及人工场激电法的多参量探测,在对分布式的场量接收和大功率的发射仪器硬件研制,以及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研究基础上,成功研制了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探测技术及混场源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经矿区试验应用表明,阵列天然场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具有轻便高效大深度探测的特点,适宜于不同地貌景观尤其是困难条件下隐伏资源的大深度探测,而混场源电磁法探测技术系统不仅可获取大深度的天然场电阻率信息,还能获取人工场激电信息,可广泛应用于金属矿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油气资源的勘查。  相似文献   
26.
元素的原子量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和化学基本参数 ,准确的原子量数据不但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 ,而且在技术、计量和商业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准确测定元素的原子量一直是物理和化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只含一个同位素 (核素 )的元素来说 ,同位素的质量即是元素的原子量。测准了该同位素的质量 ,就得到了元素的准确原子量。对含两种以上同位素 (核素 )的元素而言 ,情况就有所不同。这时 ,元素的原子量为各同位素质量的加权平均值。为得到元素的准确原子量 ,不但需要准确知道它的每一种同位素的质量 ,而且需要准确知道它的各种同位素的丰度…  相似文献   
27.
华北地区古元古代真核生物化石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孙淑芬  朱士兴 《地质学报》2000,74(2):116-122,T002
在华北地区古元古代滹沱属豆村亚群的大石岭组、青石村组(约2500~2400Ma) 和长城群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1800~1700Ma)中存在着大直径的球形态呈三 角形、多角形及船形微古植物,根据它们的大小、外部开矿和内部结构等综合判别,它们可难属于单细胞真核浮游生物。这些资料表明,地球早期单细胞真核生物可能始于古元古代早期的滹沱群底部(约2500~2400Ma),而到古元古代晚期的长城群(1800~  相似文献   
28.
The Earth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increasing disorderness of the nature and increasing orderness of life evolution.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shows that the irreversible process of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Earth takes place naturally in only one direction, while paleontology shows that life on the Earth proceeds toward a state of increasing order. Why the life could be flourishing on the Earth in some periods or rapid extinction in some other times while the…  相似文献   
29.
杨振宇  JeanBESSE 《地质论评》2001,47(6):568-576
本文在讨论中国东部现有构造演化模式基础上,着重从华北与华南地块之间板块尺度的动力学过程剖析秦岭-大别中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以及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形成和折返过程。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华南地块向华北地块持续挤压,陆壳大规模俯冲导致超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生,而华北地块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发生快速逆时针旋转,使得这一地区上地幔深度的超高压变质地体快速折返至下地壳。由于超高压变质地体侵位后,地壳结构、构造的差异,在南北地块的进一步挤压下,造成中国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郯庐断裂带的巨大左行剪切。  相似文献   
30.
The Shuanghu basin is a NE-trending rift basin bounded by NE-striking normal faults and NW-striking shear-extensional fault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Four samples from calcite veins in marginal faults and one sample from mudstone (S-3) were collected for da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Shuanghu basin by using the ESR spectrograph of EXM-type. Ages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close-equilibrium model on the basis of the measured ESR signal spectra of samples, providing good chronological information. It is known from the ESR dating that the extensional faulting and rifting of the Shuanghu area began at 4.92 Ma B.P., followed by regional folding in 3.56-1.36 Ma, NW-striking faulting in 0.60 Ma and normal faulting in 0.024 Ma in the Shuanghu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