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地球科学   4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中国业务动力季节预报的进展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利用动力模式开展季节到年际的短期气候预测 ,是目前国际上气候预测的发展方向。自 1996年以来 ,经过 8a多的研制和发展 ,国家气候中心已建立起第 1代动力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其中包括 1个全球大气 海洋耦合模式 (CGCM )、1个高分辨率东亚区域气候模式 (RegCM_NCC)和 5个简化的ENSO预测模式 (SAOMS) ,可用于季节—年际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预测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嵌套 ,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东亚区域气候模式制做季节预测。CGCM对 1982~ 2 0 0 0年夏季的历史回报试验表明 ,该模式对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和东亚区域的季节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egCM NCC的 5a模拟基本上能再现东亚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进展。利用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 NCC对 1991~ 2 0 0 0年的夏季回报表明 ,在预报主要季节雨带方面有一定技巧。 2 0 0 1~ 2 0 0 3年 ,CGCM和RegCM NCC的实时季节预报与观测相比基本合理。特别是 ,模式成功地预报了 2 0 0 3年梅雨季节长江和黄河之间比常年偏多的降水。SAOMS模式系统的回报试验表明 ,该系统对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距平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模式超前 6~ 12个月的回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持续预报。 1997~ 2 0 0 3年 ,SAOMS多模式集合实时预报与观测的相关系数达到  相似文献   
102.
The five major mass extinctions which occurred in the transition of the Ordovician-Silurian (440 Ma), Late Devonian Frasnian-Famennian (F-F) (370 Ma), Permian-Triassic (250 Ma), Triassic-Jurassic (205 Ma) and Cretaceous-Paleogene (65 Ma) are significant phenomena in the Phanerozoic global environment and organic evolution. Their corresponding extinction rates of marine invertebrate at the level of genus and family are 60% (genus) and 26% (family), 57% and 22%, 82% and 51%, 53% and 22%, …  相似文献   
103.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双柱  王丽  叶成志  谢义明  毛亮 《气象》2006,32(2):28-33
东风低空急流暴雨在湖北比较少见。使用卫星云图、武汉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中尺度资料,针对2004年6月4~5日发生在湖北中东部地区的一次东风低空急流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得到:(1)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有利的大尺度背景场条件下,在特定的地域触发产生的;(2)东风低空急流在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由中尺度回波团和中尺度复合体造成的;(4)东风低空急流暴雨是在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发生发展的,而中小尺度系统是其产生的最直接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关于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刘一鸣 《气象学报》1998,56(2):247-255
文中简要评述并比较了4类积云参数化方案,着重总结了各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在中国的应用,最后结合中国特点讨论了积云参数化方案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105.
彩红外遥感在果树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航空遥感综合判读原理,采用数理统计成数抽样的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地区果树资源进行了调查,查清了该区盛果期、初果期和末果期的果树分布及现状,并分析了该区在果树发展中存在及应注意的问题,为省政府领导决策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在荆山群建组剖面实地研究的基础上,补测了野头组的禄格庄剖面,考察了荆山区至平度区荆山群的相变规律,采用数学地质方法研究荆山群地层结构及生成环境,得知:荆山群无论在原岩建造、岩性组合、生成的古地理环境均不同于胶东岩群。荆山群形成于不稳定的冒地槽环境,相变剧烈,由荆山区至平度区厚度锐减,火山活动减弱。荆山群在总体上表现为三大周期,对应三个组,各组内部具有不同的沉积韵律和拟周期,野头组火山沉积和禄格庄组的砂泥质沉积是荆山群金的高丰度部位。野头组的火山建造形成于海底裂陷环境,金主要赋存在正常沉积与火山沉积的交变带中。产于进入火山活动和由火山活动转出的历史阶段,属火山喷气—溢流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7.
黔南泥盆系的风暴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沉积岩在黔南泥盆系地层中比较常见,其中的遗迹化石也较为丰富,为研究风暴遗迹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风暴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了沉积环境的水能量、含氧量等物化条件,遗迹化石群也随之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发生在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和Zoophycos等不同遗迹相环境中的风暴沉积遗迹化石组合,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调型风暴遗迹相,风暴作用较弱,风暴沉积过程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和数量较少,但仍与风暴前后的遗迹化石组合属于Seilacher(1967)的相同遗迹相;(2)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风暴沉积形成新的遗迹相附加于较低能的遗迹相中;(3)多元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随着强烈风暴作用强度的变化,在风暴沉积期出现两种以上遗迹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08.
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变化节律及圈层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华南纪盆系中,可识别出20个正层序和相对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其中下泥盆统9个,中泥盆统5.5个,上泥盆统5.5个。它们可归并为4个正层序组,最大海泛面分别位于sulcatus带(D_1~2),perbonus带(D_1~3),中、上varcus带(D_2~2)和gigas带(D_3~1)。对埃姆斯期和吉维期4个海平面变化的瞬间状态,进行了瞬时古地理再造。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变化节律可分为三类:自节律;全球性他节律、区域性他节律;耦合节律,它们分别发育于法门期;布拉格期、艾费尔期;洛赫科夫期、埃姆斯期、吉维期、弗拉斯期和法门期/弗拉斯期之交(F/F)事件期。处于相对干暖和宁静期的布拉格期和艾费尔期全球性他节律海平面变化的原因,难以用冰川和构造机制解释,可能与海洋盆地容积或地球体积的脉动膨缩有关。F/F事件期的耦合节律海平面变化是地内外因素、圈层协同行为和耦合效应的灵敏标志。  相似文献   
109.
胶东西北部北区和南区金成矿条件与成矿信息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概述了胶东西北部地区金成矿控制因素,从基底建造、成矿构造条件、重熔岩浆作用、燕山期热事件强度、围岩蚀变、综合成矿信息等6类31个方面,系统对比了胶东西北部北、南两区金成矿条件的异同,指出这两区间存在着一定差异,从而导致金矿化特征和成矿潜能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三个具有不同成矿特征的构造-岩区。提出了热液系统中水-岩反应和热液系统中水的收缩作用是导致金属成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0.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史密斯地民支是指那些经历过不同程度变形,变质,变位,现存特征与其沉积时明显不同,甚至面目全非的无序或部分有序的地层-岩石体(区);非史密斯地层可划分为褶断地层类,韧变地层类和杂岩类,非史密斯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可概括为分类,分区(带)分块(片)→形成,变位,变形和变质标志分析→区域地层的原生时空结构分析→确定构造地层带→建立岩石,年代地层系统,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出现是造山带地质深入研究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