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科学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戈壁风沙流结构特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通过砾质戈壁风沙流野外实测数据的分析以及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戈壁风沙流结构具有与沙漠风沙流完全不同的风沙流特征,戈壁风沙地表的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加,其表面风沙流输沙量高度分布表现出独特的“象鼻”效应,在一定高度处呈现最大值,并随风速的增加而增高。该“象鼻”效应导致戈壁风沙流结构特征值A远大于1,不论风速多大,风沙流都处于未饱和状态的非堆积搬运状态。这种特殊性质比较清楚地解释了敦煌莫高窟千年来不被沙山埋没的谜底。并且在风沙防治工程实践中,采用砾石压沙措施,构造类似与砾质戈壁的下垫面,人工促使风沙流结构呈现“象鼻”形状,可使防沙工程达到理想的输导作用。  相似文献   
52.
环境污染对东莞市地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东莞市32个镇区1995~200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状况的考察表明,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东莞市北部水乡,尤其是水乡下游各镇区的经济增长,妨碍了其优势的发挥和产业的升级.一个地域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完全局限在该地域内,承受最大影响的往往是其下游地域和下风向地域.水乡上游保护区的发展实践表明,保护环境并不一定会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福建土楼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宁陈娟  戴文远 《福建地理》2006,21(2):63-64,85
福建土楼具有独特的资源特征和内在价值。通过分析福建土楼旅游存在的区域合作缺乏、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居民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福建土楼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4.
冰雹指数产品剖析及在灾害性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深入研究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冰雹指数的算法HDA,并分析讨论了算法的早期版本(7.0)和改进版本(10.0)的设计思路和优缺点,指出冰雹探测算法的思路与预报局地暴雨的思路相似,都是建立在对风暴单体中高反射率因子探测的基础上。据此,首次提出根据不同季节,利用冰雹指数预报灾害性强降水(冰雹和局地暴雨)的设想。通过对大量强降水个例中冰雹指数HI、垂直液态水含量VIL等雷达产品的统计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利用冰雹指数预报上海地区灾害性强降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算法阈值设置,以期为预报业务部门更好地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导出产品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及广州等7个城市(1990-1996年)耕地面积变化和经济增长过程的分析,阐述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联系:在各城市间表现为3种具体类型:(1)经济增长超前、耕地减少滞后,(2)经济与耕地同步变化,(3)经济增长滞后,耕地减少超前;第一种耕地利用的效益最高,第三种最低。  相似文献   
56.
鄂东阳逻地区早更新世砾石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宁生  关康年 《地球科学》1993,18(5):589-596
  相似文献   
57.
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宏观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黄宁生 《地球科学》1999,24(4):359-362
主要研究了广东省改革开发近20年来耕地面积的减少过程,讨论了经济、人口等因素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经济增长是影响广东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的“过热”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半环带状结构的特点,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2)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大量的自然资源消耗为代价的(以耕地资源为代表),经济  相似文献   
58.
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中国区域的校正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业务型线扫描传感器(DMSP/OL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可客观地反映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强度,其广泛应用于城市遥感的多个领域。但该数据缺少星上的辐射校正,下载的原始影像数据集不能直接用于研究,需进行区域校正。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集主要存在2个问题需在校正过程中解决:(1)原始影像数据集中的影像是非连续性的;(2)数据集中的每一期影像都存在着像元DN值饱和的现象。针对这2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变目标区域法的影像校正方法,对提取出来的每一期中国区域的夜间灯光影像进行了校正,该校正方法包括相互校正、饱和校正和影像间的连续性校正。最后,为了检验校正方法的合理性与可靠性,本文将校正前后中国夜间灯光影像与GDP和电力消耗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评价表明,校正后的影像更客观合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59.
中国珠三角盆地和日本关东盆地平地人口密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人口向珠三角盆地聚集,不断增加的人口负荷给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也给珠三角盆地国土承载力带来挑战。以中国珠三角盆地和日本关东盆地作为研究区,选取2地2000和2010年普查人口和国土面积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认为用可居住的平地人口密度才能真实反映区域人口压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关东盆地人口增长率从1995年开始已降到0.5%,人口承载力接近饱和。以人口承载力接近饱和的日本关东盆地为参考对象,对比中国珠三角盆地和日本关东盆地的平地人口密度,2000年时中国珠三角盆地的平地人口密度低于日本关东盆地,珠三角盆地还有一定吸纳人口的能力;2010年时中国珠三角盆地的平地人口密度已超过日本关东盆地,其人口规模已经接近其国土承载力极限,进一步集聚人口的能力已经非常有限。依靠人口集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0.
下扬子地区发育了寒武系、志留系和二叠系3套有利成藏的页岩,资源潜力大,但存在页岩含气量主控因素不明确的问题。为此,以下扬子宣泾地区港地1井为依托,钻遇的70.1 m厚上二叠统大隆组富有机质页岩为目的层,对岩心系统取样并应用对比分析法,在纵向上连续动态地进行包括矿物成分、孔隙结构、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镜质体反射率(vitrinite reflectance, Ro)和有机质类型等研究工作,深入分析TOC、Ro和有机质类型等地球化学指标与含气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厘定了影响含气量的关键地球化学参数。分析结果表明:TOC与页岩含气量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在有机质成熟阶段中期,Ro与含气量之间相关性偏弱,对含气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有机质类型对页岩含气量有重要影响,但是两者的相关性弱于TOC。通过对大隆组页岩从顶部到底部的系统分析,探索了用一套完整页岩在纵向上分析含气量影响因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