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科学   5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别山北部饶拔寨超镁铁岩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报道了饶拔寨超镁铁岩体的5个钻孔15个岩心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成分。该岩体由上、下两部分构成。岩性以方辉橄榄岩为主,纯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次之。主量元素成分表明岩体由饱满地幔经过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形成了亏损程度不同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总体上下部岩体较上部亏损程度大。原始地幔标准化REE等不相容微量元素丰度模式表明岩体在熔融作用后又经过了地幔交代作用,形成不同程度LREE和LILE的富集。样品中有角闪石和金云母等含水矿物,表明有实性地幔交代作用。对比LREE与LILE的富集特征,表明可能有两类地幔交代作用,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交代介质,LREE和Sr等的富集可能与硅酸盐熔体有关,而Rb、Ba、K等的富集可能与俯冲带流体活动有关。总体上下部岩体的交代作用较上部岩体的强。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菖蒲地区1∶10000区域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组成、产出状态及分布规律。探讨了榴辉岩形成的多样性,指出碧溪岭榴辉岩体的“S型”构造形态,并确定了港河浅变质火山碎屑岩系的层序。  相似文献   
53.
郯庐断裂带的主要特征与性质讨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系统分析研究郯庐断裂带主要特征及其两侧变质岩层的延伸和运动方位的基础上,认为该断裂带两侧地质体的“左行平移”位错效应,是与华北地块南缘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以及在华北与扬子两地块聚合时发生巨大的逆时针旋转运动有关,郯庐断裂带既不是左行平移断层,也不是转换断层,而是发生于大别一苏鲁变质造山带弧形转折部位的基底断裂。中侏罗世后,发展成具多期活动的早期夭折型裂谷特征的地堑型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54.
胶州大西庄玄武岩(73 Ma)中的辉石巨晶与寄主玄武岩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同位素组成,其87Sr/86Sr(t)和εNd(t)分别为0.703 3~0.704 1、+4.5~+6.5和0.703 5~0.703 8、+7.1~+7.6,暗示辉石巨晶和寄主岩具有相同的地幔源区,即辉石巨晶是玄武岩浆在高压下结晶的产物.亏损的同位素特征表明:在白垩世末期(~73 Ma),胶东地区的岩石圈地幔已经由富集转变为亏损,表现出类似于中国东部新生代地幔的同位素特征,即表明当时岩石圈减薄(或置换)已经完成.  相似文献   
55.
大别山-苏鲁地区榴辉岩形成时代的地质与年代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大别山—苏鲁地区变质花岗岩中有大量被蚀变交代的榴辉岩“包体”,及变质花岗岩呈脉状穿切榴辉岩,以及榴辉岩呈脉状侵入浅变质岩层中等野外地质事实,并据相关地质体的年龄资料确定区内榴辉岩应形成于晋宁期。  相似文献   
56.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脉状”榴辉岩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榴辉岩广泛分布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出露规模大小不等,成因类型复杂,围岩类型多样,不仅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中,还产于片麻岩、大理岩、石英硬玉岩、变质花岗岩中。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出露的两处"脉状"榴辉岩进行锆石U Pb年龄测定,分别获得上交点年龄(858±25)Ma和(845±150)Ma,下交点年龄(249±20)Ma和(237±13)Ma,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印支期发生过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中其他类型的榴辉岩年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7.
摘 要  运用构造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详细解剖了安徽省境内宿松群与大别群在几个重要地 段(猪婆寨、梓树坞、杨岩、大新屋和柳坪)接触关系的性质‚提出宿松群南西部的大别群主 要是变形变质侵入体‚与宿松群为先侵入、后构造的接触关系。在宿松群大新屋组厚层白云 质大理岩之上发现多层透镜状层间砂砾岩层‚沉积和构造标志均显示其层位在大新屋组之上 (新建为梓树坞组)‚对原来认为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底砾岩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8.
程裕淇  庄育勋  高天山  简平 《地质学报》2002,76(1):1-13,T001
安徽岳西菖蒲—碧溪岭地区出露两条北北西向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带:西带由土桥冲至菖蒲水电站,该带由层状硬玉石英岩类、大理岩及少量的石英深色榴辉岩以及浅色榴辉岩等组成;东带由小南山岭至碧溪岭,主要由层状的浅色榴辉岩系列和层状深色榴辉岩系列岩石组成。该区发育的层状浅色榴辉岩和层状的深色榴辉岩两种榴辉岩在岩石组合、矿物组合、矿物成分等方面有明显差别。浅色榴辉岩一般由硬玉质绿辉石(Jd 65~45)、+镁铝以及钙铝端元成分(Pyr+Gro,60±)的石榴子石+蓝晶石±多硅白云母±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绿帘石组成。其中夹有硬玉质绿辉石石英岩、富蓝晶石岩石、石榴子石岩和硬玉石榴白云片岩等岩石薄层。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20~50)±富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Alm 50~60)+金红石±石英及次生的角闪石等组成。石英深色榴辉岩由绿辉石(Jd 40~45)+镁铝端元的石榴子石(Pyr 10~30)+石英+金红石及次生的角闪石、长石组成。深色榴辉岩与石榴橄榄岩分布上紧密相随。浅色榴辉岩的原岩为基性凝灰质沉积岩,相伴随的硬玉石英岩、硬玉岩、白云片岩的原岩大致分别为粉砂岩、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深色榴辉岩为基性凝灰质熔岩。大理岩的原岩为灰岩。同时,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变质作用条件下,榴辉岩相岩石中石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