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科学   10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选育家系的构建和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对大菱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与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个群体的大菱鲆进行定向交配,并对大菱鲆早期发育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级、二级、三级数量标准化培育。结果表明,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成功率不高,1/3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构建成功率≤20%;由于家系成功初始构建的不同步性,拉长了家系的培育时间,对同一发育阶段家系早期培育的同步性较差,导致对处于同一发育阶段、但在不同时期培育的家系所进行的环境标准化效果不好,每次数量标准化时,存在部分全同胞家系间数量差异显著。基于早期阶段家系构建和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拟解决的方法和对策,为大规模建立大菱鲆家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湖南邓阜仙岩体西侧的卸甲山Pb、Sn矿赋存于寒武纪小紫荆组、寒武纪—奥陶纪爵山沟组的浅变质砂岩中,该矿与区内南北向断裂成因关系密切;矿石结构主要有碎裂粒状变晶结构、齿状结构及碎斑、碎粒状结构,矿石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等。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表明该区Pb、Sn矿化明显,并伴生有Au、Cu、Zn、Ag矿。卸甲山铅锌矿找矿标志明显,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磁测剖面表明,矿体埋深可能较浅,具备较好的开采条件。因此,有必要在该区开展进一步的Pb、Sn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3.
鱼类抗逆性状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采用FIASCO (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法和标记初步筛选法, 进行了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微卫星标记开发的研究, 分析了大菱鲆基因组中微卫星DNA序列的特征, 并进行了拟作图标记的初步筛选。结果表明, FIASCO法的富集效率为78.56%, 二次筛选出655个阳性克隆, 测序后经分析有469条含有微卫星位点的单一序列, 共得到597个微卫星位点。其中完美型占51.76%, 非完美型占34.67%, 复合型占13.57%; 核心序列的重复次数在3—96次之间, 平均重复数为13.39次; 重复单元类别最多的是(CA/GT)n, 占77.6%。利用Primer Premier 5.0共设计413对引物, 其中有360对能够得到稳定表达的产物; 再经标记初筛试验得知, 183对引物(50.8%)的PCR产物有多态性, 其中110个微卫星位点(30.6%)符合遗传连锁图谱作图标准。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了大菱鲆SmPDIA3基因。SmPDIA3基因cDNA序列全长2083bp,包括147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2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MG765516。组织表达分析发现:SmPDIA3基因在肠、鳃、肝脏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最低。进一步研究了温度胁迫后SmPDIA3基因在肠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发现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SmPDIA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上升,并在28℃时达到最大。利用原核表达技术,构建了pET-28a-PDIA3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后融合蛋白主要在上清中表达。将上清中的蛋白分离纯化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目的蛋白的准确性。将纯化后的目的蛋白浓缩后,利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得蛋白浓度为243.18μg/mL。最后设计变性溶菌酶的复性实验,验证了SmPDIA3蛋白具有分子伴侣功能,能够辅助变性蛋白的正确折叠。  相似文献   
96.
大菱鲆与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技术分析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耐高温相关特性,为耐高温大菱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将大菱鲆经过高温实验处理,区分为耐高温组与高温敏感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Salah.M法抽提大菱鲆肌肉组织的DNA,根据已知的30个大菱鲆微卫星位点的侧翼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扩增.对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最后进行微卫星位点与耐高温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耐高温性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有3个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耐高温性状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位点Sma-USC27 286 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耐高温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383(P<0.01),其余2个位点为一般显著性相关.微卫星位点Sma-USC27所扩增出的差异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指导耐高温大菱鲆的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97.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及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初孵仔鱼在23℃水温条件下,2—3日龄开口摄食,开口后投喂轮虫。孵化后12日龄,全长达到8—9mm左右,可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随着仔稚鱼的发育及摄食强度的增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摄食节律。6日龄仔鱼在24h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摄食,相对来说9:00、12:00、15:00、18:0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16日龄稚鱼的摄食节律已出现较明显趋势,9:00、15:00为其摄食率的高峰。26日龄营底栖生活后稚鱼,由浮游生活方式变为底栖生活方式,摄食率的高峰出现在18:00、24:00。半滑舌鳎的捕食能力随其生长逐渐增强,6日龄仔鱼的平均摄食强度在摄食率高峰之后的2—3h内达到最高,出现在12:00、18:00;16日龄稚鱼在10:00—17:00期间平均摄食强度相对较大。26日龄稚鱼,捕食能力明显增强,伴随着摄食率高峰的出现,平均摄食强度也分别在18:00和24:00达到高峰。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半滑舌鳎摄食节律有着明显的变化:早期的浮游生活阶段,以白天摄食为主,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营底栖生活阶段半滑舌鳎转为夜间摄食,摄食高峰出现在夜间。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的日平均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5%,16日龄稚鱼39.7%,26日龄稚鱼11%。随着仔稚鱼的发育,个体生长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8.
采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DFREML)进行了大菱鲆不同生长阶段体重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研究,每一生长阶段分别对4种不同动物模型估计遗传参数的差异进了比较.不同模型中对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作了不同的考虑:模型A,不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模型AD,仅考虑日龄协变量;模型AE仅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模型AFD,同时考虑全同胞家系效应和日龄协变量.结果表明,6月龄利用模型AF,3月龄、9月龄、12月龄、15月龄利用模型AFD对遗传参数和育种值进行估计较为适合.利用育种值选择和表型值选择两种方法分别进行了家系选择和个体选择的效率比较,结果表明,在每一生长阶段依据育种值选择的效率均高于表型值选择的效率.利用不同生长阶段的家系育种值以及亲本育种值分别进行了家系选择比较和亲本选择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按家系、父本和母本的育种值分别排序,前50%的相同率和育种值的相关系数均为9-12月龄较6-9月龄的提高幅度比其它相邻阶段显著增加,推测家系提前筛选的时间以及父本和母本选择的时期均不低于9月龄.  相似文献   
99.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交配设计,以大菱鲆2个配套选育系进行双列杂交产生的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统计学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对体质量和存活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测定以及杂交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分析50个杂交组合在不同月龄的特殊配合力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杂种优势率发现,FG1♀×HS1♂组合为最佳杂交组合。在6月龄、9月龄、12月龄和15月龄,FG1♀×HS1♂组合的体重分别为49.4010g、162.8510g、311.0716g和619.8467g,比相应发育阶段的普通商品苗种依次提高了31.36%、44.46%、50.55%和69.06%;在3—6、6—9、9—12和12—15月龄,FG1♀×HS1♂组合的成活率分别为96.4%、98.9%、99.2%和99.0%,比相应发育阶段的普通商品苗种分别提高了37.62%、27.55%、11.45%和6.35%,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性能。最佳系间杂交组合FG1♀×HS1♂的确定,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大菱鲆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红鳍东方鲀表型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体周长1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33)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28.41%)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全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369)较大,间接作用(0.259)最小;体高、尾柄高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228,0.145)相对较小,主要通过体周长1的间接作用(0.363,0.296)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950,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体周长1、体高、尾柄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回归方程为:y =-2154.095+42.072x1+33.936x2+72.687x3+50.538x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