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科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降大勇 《矿物学报》2000,20(1):40-43
本文中作者采用红外光谱方法对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拉昂错超基性岩体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拉昂错岩体二辉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为透辉石 ;该透辉石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 ;并且 ,其高频带相关的结构OH含量是 1 4 6× 1 0 -6。透辉石成分的这种特殊性 (含有结构OH)恰恰是其特殊的高温高压的幔源生成环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13.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西湖柱状剖面藻类化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河北某铅锌矿床作为燕山地区唯一具有中等规模的斑岩型铅锌矿床,被发现后多年的地质勘查工作无大的找矿突破。经综合整理研究历年物化探及地质资料,结合开展大功率的激电中梯扫面等系列工作,认为本区化探异常元素分带明显,激电异常发育,成矿系列完整,找矿潜力大。经钻探验证,于斑岩体外围及接触带发现了厚大的铅锌富矿体,于深部发现了铜钼矿体,形成了斑岩型矿床完整的成矿系列,实现了本区新的找矿突破,使其具有了成为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进一步扩大了本区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15.
孔隙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一直是油气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该科学难题源自不同尺度的裂隙、孔隙、溶洞与岩石骨架之间的耦合作用,导致地震波场特征复杂.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探索孔隙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机制及地震响应的特征与变化规律,包括对地震波在复杂孔隙介质中传播,进行比较精确的数学物理描述以及数值实现.地球物理学家们集中于研究垂直于地层层面方向入射的地震波频散和衰减,而忽略了实际地球介质中的地震波是以任意角度(方向)入射并进行传播的普遍性情况.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纵波的入射方向扩展到平行于流体饱和的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层面方向.针对流体饱和的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模型,提出了介观波致流(Wave-induced Fluid Flow, WIFF)对流体饱和孔隙层状介质中平行于层面方向入射的纵波频散、衰减及频变各向异性的新模型.利用准静态Biot孔弹性方程推导出了模型的孔隙压力、流体流动速度、平均应力和平均应变等物理量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得到流体饱和的周期性层状孔隙介质复纵波模量的精确解析解.然后,利用复纵波模量讨论了纵波速度频散、衰减和频变各向异性特征,讨论了背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深海矿产资源将成为人类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采集装置作为深海采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解决采集率问题还要关注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扰动。基于康达效应与CFD方法,获取采集装置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精细划分流场内部结核各运动阶段的迁移状态,并使用射流角度与凸曲面壁半径控制变量,探讨采集装置参数对流场特征的影响,进而优化采集装置参数匹配。结果表明:1) 采集装置射流角度和凸曲面壁半径的增大,增加了流场均匀度,使得动能更集中于底部区,采集装置运动速度的增加会增强凸曲面壁下康达效应,当速度为0.5 m/s时,内部流场较为稳定;2) 采集装置射流角度、凸曲面壁半径与结核升力指数和曳力存在显著相关性,一定范围内,升力指数随着采集装置射流角度变大或凸曲面壁半径变小而升高;3) 分析对比结核运动阶段中迁移变化,当采集装置离底高度为80 mm,射流角度为45°,凸曲面壁半径为350 mm,采集装置运动速度为0.5 m/s时,结核能够精准进入吸入口。研究结果可为深海多金属结核采集装置的设计与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煤基质中甲烷扩散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在煤基质中的质量传递过程可用费克第一定律或费克第二定律来模拟。本文通过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的动力学数据,以费克第二定律为理论基础,对煤基质球形单元模型建立了试验求取扩散特性的方法。晋城煤样等温吸附及解吸实验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吸附-解吸速率均随压力及煤样气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速率与解吸速率随压力的变化曲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文萍  周素红 《地理研究》2022,41(4):1212-1226
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可能对其在城市的职住关系产生影响。本研究基于广州市居民日常出行调查数据,考察流动人口在不同家庭化迁移状态下的职住关系,并与本地市民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职住临近特征明显,但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提高,职住距离增长,并接近本地市民水平。相较于个体单独迁移,夫妻共同迁移由于难以同时实现职住临近,职住距离更长;子女和老人随迁情境下,流动人口职住区位郊区化特征明显,因为郊区能以较低成本满足家庭生活对住房和住区环境的更高要求,但该情境下整体职住距离增幅较小且不显著。多数家庭化迁移的流动人口仍存在不稳定流动特征,以租房为主,租金规避需求与环境提升需求并存,需要相关政策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煤级煤储层中游离气含量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游离气主要存在于煤孔隙中的认识,优化了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并利用全国典型含煤地区包含从褐煤到无烟煤的42组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参数测试数据,采用优化的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计算了不同煤样的游离气含量,并与解吸气含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煤中游离气含量所占总气含量的比例随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增高呈减小趋势,在褐煤到无烟煤三号阶段的所占比例分布在2.13%~33.25%;游离气含量和解吸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均呈"双峰"特征,但双峰峰值大小顺序正好相反,游离气含量在肥煤阶段的峰值高于无烟煤三号阶段,总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主要受控于解吸气含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华南广泛分布火山- 侵入杂岩体,其中个别岩体中伴有火山岩型铀矿床的产出,因此如何区分含铀矿与不含铀矿岩体成为矿床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相山地区含铀火山- 侵入岩以及周边不含铀矿侵入岩为例,开展锆石LA- ICP- MS U- Pb年龄和微量元素研究。结果显示含矿花岗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33. 7±1. 6 Ma(云际),含矿碎斑熔岩的形成年龄为132. 8±1. 5 Ma(邹家山),不含矿花岗斑岩的年龄为134. 9±1. 3 Ma(七琴)和133. 3±1. 3 Ma(桃溪),其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含矿与不含矿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邹家山22. 12~68. 75(平均值为45. 61),云际19. 02~43. 48(平均值为27. 64),七琴7. 99~22. 03(平均值为15. 63),桃溪9. 70~22. 40(平均值为16. 19)。锆石Ti含量温度计结果显示含矿岩体锆石的结晶温度比不含矿岩体的锆石结晶温度相对更高。结合晶格应变模型和锆石Ti温度计,获得前者的绝对氧逸度亦高于后者。本研究发现相山地区含矿火山- 侵入岩体中锆石的Ce4+/Ce3+比值普遍大于22,笔者提出锆石氧逸度可以作为判别火山- 侵入岩体是否含矿的一个可能指标。此外,含矿与不含矿岩体中全岩铀含量的高低与氧逸度呈明显的正相关,我们推断含矿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可能指示了其岩体母岩浆相应地具有更高的铀含量。综合前人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含铀岩体的氧逸度明显低于斑岩型铜- 钼矿,但与花岗岩型钨矿以及火山岩型银- 铅- 锌矿类似。因此,氧逸度的相对高低对铜- 钼、钨- 钼、铀及银- 铅- 锌赋矿岩体的差异性成矿有明显制约作用,可能还间接反映了地幔物质贡献比例的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