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科学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Web of Science信息平台的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国际冷泉系统研究的年度变化、期刊分布、主要研究国家、机构的影响力及合作情况以及国际研究热点领域。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冷泉系统研究论文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美国论文产出数量最多、合作中心性最强。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发文最多。中国近三年发文比例和第一国家发文比例均排名第一,其中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甲烷厌氧氧化、冷泉区生物多样性以及冷泉碳酸盐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2.
沉积速率是认识潮滩沉积地貌环境变化的重要环境指标。长江口启东嘴潮滩位于长江北支沿江岸线和江苏沿海岸线的交汇处,是典型的粉砂淤泥质潮滩。对采集的岩芯沉积物QDZ-1进行了~(137)Cs同位素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岩芯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从底部到表层表现为由粗变细的趋势,符合粉砂淤泥质潮滩的沉积特征。多年平均沉积速率在1963—1986年为2.61cm/a,在1963—2011年为1.82cm/a,在1986—2011年为1.10cm/a。基于此,对环境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在深度172.5cm处砂含量突然增加,根据沉积速率估算,可能是长江流域1931年洪水等极端环境变化的影响。自从大规模引种互花米草后,保堤促淤效果显著,潮滩地貌由侵蚀转变为淤积,随着潮滩的逐渐淤高,由低潮滩转变为高潮滩,沉积速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
气泡帷幕在水下噪声抑制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气泡帷幕的衰减特性,在实验室水槽设备中采用气泵法产生气泡帷幕,通过对不同深度、气流量接收信号的时频分析,利用共振谱法对气泡分布进行反演。研究表明:(1)气泡的分布可以利用高斯分布近似描述。(2)随着深度增加,气泡含量也有略微增加。(3)气泵法产生的气泡帷幕的气流量大小对衰减的峰值所在的频段基本没有影响,但气流量的改变会影响声波衰减的强弱,气流量大的情况下,气泡帷幕对声波衰减效果更强。通过掌握气泵法生成气泡帷幕中气泡的分布规律,可以有效指导气泡帷幕的设计。  相似文献   
54.
东平湖是黄河下游地区最大的蓄洪湖泊,大汶河是其唯一入湖河流。对东平湖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探讨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物质来源和流域降雨量变化影响,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各组分及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东平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粉砂为主,平均含量达79.71%;黏土次之,占16.76%;砂含量最少,仅占3.51%。平均粒径、砂、黏土分别呈舌状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延伸,粒度分异作用明显。东平湖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大汶河搬运与一定比重的湖岸侵蚀崩塌产物,表层沉积物来源的确定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结合物源示踪分析来准确判定。该研究对于深入认识东平湖地区水动力条件及物质输入状况、入湖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正近年来,虽然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但重约束、轻激励,加之耕地资源地域分布失衡,耕地分布重心持续北移,耕地资源减少的趋势并未从根本上得以遏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主要数据成果公报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0.106 hm~2下降至2009年的0.101 hm~2,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同时,区域耕地资源不协调问题凸显。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东部地区耕地面积2630万hm~2,仅占全国的19.43%,而  相似文献   
56.
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外海岛研究相关文献的年代、关键词、研究内容、发文期刊、发文国家及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海岛研究的热点主要为海岛旅游业、海岛可持续开发管理、海岛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57.
自温岭市区驱车向东,一段长约3公里的公路两侧,一座座塑料大棚在田里整齐地排列着.路的最东头,一块红色大理石的石碑上写着醒目的四行大字:浙江省东部土地整理箬横项目区,箬横万亩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国家级千亩节水增效示范园区,浙江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58.
3月9日下午2时,“2009年温岭市工业用地推介会”在市行政中心大会堂成功举办,吸引了800多名企业家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本次工业用地推介会共推出近4000亩土地,其中64宗2588.8亩工业用地已全部经省政府批准农转用,并经有关部门逐一现场踏勘筛选确认,属成熟地块可直接进入出让程序。推介地块位于市经济开发区等15个区块,涵盖各个行业类型,用地面积从4.02亩起不等,出让年限均为50年,将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用地需求。本次推介的工业用地将全部采取招拍挂方式出让。  相似文献   
59.
3月18~21日,广西国土资源厅在南宁举行的厅党组中心组暨处级干部继续解放思想讨论会上,领导干部针对如何继续  相似文献   
60.
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最重要水系之一,其形成演化研究备受学者关注。详细梳理了近几十年来苏北-南黄海西部埋藏古河道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区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状况进行了综述。研究显示,本区长江埋藏古河道特别发育,并在第四纪期间经历了多次迁移、往返摆动。由于本区面积广大且古地貌条件复杂、研究分析所采用的钻孔空间分辨率偏低、高质量的岩芯缺乏和采样密度不够以及测年方法局限等因素限制,目前对长江古河道迁移路线的认识仍存在较多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以来长江古河道大致在扬州-泰州-姜堰-海安-弶港一线以南摆动,但对于其具体入海位置仍存在较多争议;另一种观点认为受长江三角洲地区差异性构造沉降与地形障碍影响,长江古河道自苏北平原、经北翼地区而逐渐南迁。此外,在毗邻的南黄海西部陆架区也发现了一系列形成于晚更新世末期近东西向的长江古河道。作为长江古河道变迁的一个关键研究区,今后需在提高钻孔研究分辨率、建立第四纪高精度可靠年代标尺、加强长时间尺度物源及海陆记录对比研究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查明长江古河道的埋藏分布规律,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第四纪长江沉积物源-汇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机制,丰富该区古地貌与沉积环境演化信息,对于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选址亦可提供重要的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