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科学   9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本文通过对宜昌黄花场剖面和宜昌陈家河剖面大湾组83件样品和陈家河剖面红花园组2件样品的碳氧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了奥陶纪大坪期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并以宜昌黄花场剖面大湾组笔石序列为基础,结合华南地区笔石动物群的分布情况,分析了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对笔石动物群地理分布的影响,提出温度变化仅是影响笔石动物群地理分布的间接因素,前人的纬度分带学说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2.
湖北宜昌地区寒武系水井沱组探获页岩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扬子中部黄陵隆起东南缘宜昌斜坡带在太古宙结晶基底之上,发育有元古宙至第四纪各时代地层,保存有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寒武系水井沱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等多套黑色富有机质泥岩。区域构造稳定,地层产状平缓,页岩气地质条件优越,但页岩气的勘探一直未获突破。本文的目的旨在查明宜昌斜坡带寒武系水井沱组页岩的分布和含气性,确定页岩气储层特点,为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3.
湖北宜昌樟村坪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C同位素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鹏  张保民  陈孝红 《地质通报》2017,36(5):780-791
以宜昌樟村坪地区万家沟和白鹭垭2个陡山沱组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黄陵背斜北缘浅水沉积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C稳定同位素研究。建立了黄陵背斜北缘陡山沱组C稳定同位素曲线,并识别出4次负漂移(ZN1~ZN4),3次正漂移事件(ZP1~ZP3)。其中3次负漂移可以全球对比,1次负漂移(ZN3)在峡东地区可以显著识别。确认了ZN4与DOUNCE事件的对应关系,且该区缺失峡东典型剖面陡山沱组四段。认为ZN1是全球性甲烷渗漏事件的反映;ZN2是区域性海平面下降的反映,与全球WANCE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对应年代值要远比Gaskeris冰期时间早;ZN3应当是区域性洋流上升带来贫13C沉积物引起的;ZN4则可以非常好地用埃迪卡拉纪海洋有机碳库氧化来解释。  相似文献   
54.
55.
峡东地区上兰多维列统的几丁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峡东地区上兰多维列统几丁虫的地质分布特征,系统建立了几丁虫生物组合,阐述了这些组合的地层意义,并与国内外同期地层中的几丁虫进行了对比。结合几丁虫共生的腕足类及笔石的生态特征,探讨了峡东山区上兰多维列统几丁虫的生态特征。此外,还描述了两个几丁虫新种。  相似文献   
56.
峡东宜昌四溪震旦系灯影组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溪灯影组岩石地层和层序地层综合研究结果,并结合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分析,以灯影组石板滩段中部存在的冲刷侵蚀面为标志,灯影组内部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沉积层序,其中下部沉积层序的灰岩中含丰富多样的遗迹化石和文德带藻化石,与标准剖面上的石板滩段以及国外伊迪卡拉生物分异大发展时期沉积的地层可以大致对比,本区灯影组石板滩段灰岩的δ^13C值相对较高,变化于3.01‰-4.50‰,上部白马沱段白云的δ^13C为1.80‰-2.30‰。灯影组碳同位素组特点与纳米比亚,西伯利亚地台以及加拿大西北部末前寒武系上部碳同位素组成特点相似,指示灯影组是伊迪卡拉动物分异发展之后,寒武纪之前的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57.
三峡地区震旦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三峡地区秭归庙河陡山沱组第一段至第三段,宜昌棺材崖陡山沱组第三段上部至灯影组底部以及四溪灯影组石板滩段和白马沱段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震旦系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新元古代广布的后Martinoan冰期地层δ^13C的分布模式基本一致,本文还讨论了地层中碳同位素组成与生物演化和地层层序发展的关系,指出陡山沱组一段白云岩中δ^13C的负异常可以作为震旦系底界划分的标志,最晚Varanger冰期在三峡地区由陡山沱组三段上部出现的三级层序界面所替代,震旦系内部陡山沱组一段和三段可能形成于Marinoan冰期之后,伊迪卡拉生物分异发展之前,而陡山沱组四段及上覆灯影峡组则大致与国外伊迪卡拉期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58.
贵州晚三叠世关岭生物群大型鱼龙化石一新属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陈孝红  程龙 《地质通报》2003,22(4):228-235
根据采自贵州关岭上三叠统小凹组下段两个分别具有完整骨架和呈立体保存的头骨标本,命名和描述为一种大型的长体型的鱼龙Panjiangsaurus epicharis gen.et sp.nov.。这类鱼龙以下颌后部缺齿,荐前椎数约69节,前肢边缘的凹口出现在桡骨、接桡骨和远端腕骨上为特征。Panjiangsaurus外鼻孔的骨片组成与中、晚三叠世Shastasaurus和Cymbaspondylus的外鼻孔相似,肩带和腰带也具有晚三叠世卡尼期Shonisaurus的肩带和腰带的特点,但其挠骨、接桡骨和远端腕骨均发育有凹槽的前肢,可以与晚三叠世诺利期Macgonwani以及早株罗世Stenopterygius的前肢相比较,而具有株罗纪鱼龙的特征。  相似文献   
59.
贵州关岭生物群的埋藏环境与古生态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新建并逐层描述了含关岭生物群的上三叠统小凹组。根据小凹组下段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生物群生态特征分析,指出关岭新铺乡一带在晚三叠世时为一个三面环陆、一面可能与特提斯大洋相通的局限海湾。关岭生物群中少量完好保存的植物化石的生态特点指示该区当时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雨水充沛。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海湾中的海水可能受间歇性大量淡水注入影响而出现间歇性淡化,并导致生物原来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出现间歇性缺氧,而发生生物集群死亡和埋藏。  相似文献   
60.
陈孝红  汪啸风  李志宏  王传尚  张淼 《地层学杂志》2002,26(4):241-247,252,T001
对宜昌黄花场大湾组下段牙形石 Oepikodus evae带至 Baltoniodus triangularis带系统采集与分析几丁虫样品 ,共发现几丁虫 6属 12种 ,其中包括 1个相似种、1个未定种 ,它们是 Conochitina raymondii,C.ordinaria,C.primitiva,C.langei,C.brevis,C.poumoti,C.decipiens,Belonechitina cf.micracantha,L agenochitina esthoni-ca,L.sp.,Eremochitina baculata和 Cyathochitina dispar等。根据上述几丁虫的地质和地理分布特征 ,自下而上可划分为 Conochitina langei带和 Eremochitina baculata带 ,讨论并指出了他们与相关笔石、牙形石生物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