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4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中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潜在途径,关于中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行为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至今仍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分析中水灌溉条件下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趋势及其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试验用添加重金属(As、Cd、Cu、Pb浓度分别为2、0.2、20、20 mg.kg-1)的人工污水和中水以1年、3年的灌溉量进行土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淋溶20天(1年的灌溉量)以及60天(3年的灌溉量),灌溉水中的As、Cd、Cu和Pb主要在表层(010cm)累积。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4种重金属(尤其是Cd)表现出向下迁移的趋势。但与地下水I级水质标准(GB/T14848-93)相比,淋滤液中4种重金属均未超标。因此,从本文的模拟试验来看,以北京市当前的中水进行灌溉,As、Cu、Pb对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风险不大。  相似文献   
32.
面向应用的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SHMIS)——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陈煌  郑袁明  陈同斌 《地理研究》2003,22(3):272-280
在大规模的土壤取样调查和分析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建立了土壤重金属信息系统(SHMIS)。该信息系统由土壤重金属数据库(SHMD)及其数据库管理系统(SHMMIS)两大部分组成。该信息系统的资料覆盖北京市18个区县,共800组土壤重金属和近400组蔬菜重金属等相关信息。土壤重金属数据库由6个表相互关联而组成,其中采样区的基本地理属性、样品重金属含量、样点与周围地物空间关系、农作物组成等不同的分类信息分别列在不同的表中。用户通过SHMMIS可对数据进行查询、分类和统计,获得需要的数据。该信息系统的建立既使得采样工作能够与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金属含量变异趋势大的区域进行加密布点,提高每个样点的信息量;数据库同时存储土壤及其所产蔬菜等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为蔬菜重金属污染风险分析、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研究、决策管理提供一个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33.
香港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现状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陈同斌  黄铭洪 《地理学报》1997,52(3):228-236
通过详细的土壤调查分析,探讨了香港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污染现状。58个代表性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土壤的As、Cd、Cu、Pb和Zn分别为13、1、17、57和55/;用NaHCO3/DTPA浸提的有效态Cd、Cu、Pb和Zn分别为0.1、0.03、0.7和1.1mg/kg。  相似文献   
34.
中国农用化肥氮磷钾需求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研究以作物能够吸收的有效养分为基础,根据作物生长的养分吸收量计算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养分需要量,逐一差减土壤和有机肥提供的养分量,求出单位播种面积上农作物对化肥养分的需要量,在广泛查阅和搜集前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然后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指出。2000年农用化肥氮磷钾的消费比例为1:0.38:0.25。  相似文献   
35.
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铅的积累   总被引:65,自引:3,他引:62  
通过对北京市菜地、稻田、果园、绿化地、麦地以及自然土壤等土地利用类型600个土壤的监测分析,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土壤样品中铅浓度的几何平均值为26.6 mg/kg,显著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 (24.6 mg/kg),呈现出明显的积累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铅积累有明显影响,其中绿化地土壤的平均铅浓度最高,依次为果园、菜地、稻田、自然土壤,麦地平均铅浓度最低,绿化地土壤的铅浓度要显著高于除果园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果园土壤的铅浓度同样与其他大多数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较显著的差别。以基线值为标准,除自然土壤外,其他5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样品超标:果园超标率最高 (21.4%),其他分别为绿化地18.2%,菜地11.1%,稻田8.3%,麦地5.2%;样品总体的超标率为7.2%。从行政区域来看,城区土壤的铅浓度高于近郊区,近郊区要明显高于远郊区土壤,超标样点主要分布在昌平、朝阳、大兴、丰台、海淀、石景山区等城区或近郊区,因而土壤铅浓度有从城市中心区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本研究中,大气沉降、垃圾填埋以及农药施用等人类活动可能是影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铅积累浓度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6.
云南个旧锡矿区大屯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乔鹏炜  周小勇  杨军  雷梅  陈同斌 《地质通报》2014,33(8):1253-1259
土壤中的重金属直接影响农业安全生产,掌握不同耕地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可为削减生态风险提供依据。通过实地调查,对云南个旧锡矿区松树脚矿大屯盆地不同耕地和土壤类型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d、Cu、Cr、Ni、Pb和Zn七种元素中,As和Cd是大屯盆地农田土壤的主要污染因子,两者对污染程度的贡献率为97%,其中Cd的贡献率为68%;两者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为87%。旱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大于水田,红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大于红色石灰土。从空间来看,个旧大屯盆地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7.
土壤重金属元素迁移模拟方法在矿集区适用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鹏炜  周小勇  杨军  陈同斌  雷梅 《地质通报》2014,33(8):1121-1131
选择合适的模拟方法预测重金属的迁移对于防治重金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土壤重金属的垂向迁移和水平迁移2种方式,比较了垂向迁移中的经验模型、分相模型和整体模型,以及水平迁移中的SWAT模型、随风迁移模型的优缺点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这些模型在矿集区重金属迁移模拟中的适用性,为矿集区选择合适的土壤重金属迁移模拟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污染水稻田中土壤含砷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在长期淹水和频繁干湿交替影响下污染水稻田中砷的小尺度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变异函数定量描述含砷量分布特征,用克立格插值法对表层土壤未测点的含砷量进行最优估计,并绘制含砷量等值线分布图。结果表明,来自表面污染源的砷进入农田土壤后主要积累在耕层0~20cm中,对40~80cm土壤影响不大。耕层土壤含砷量半方差值呈有规律持续增加趋势,可用直线方程很好地拟合。表层土壤含砷量存在很好的空间结构性,高砷区出现在进水口附近,并以其为中心呈斑块状向周围扩散,这表明该土壤污染是由含砷地表污水灌溉和径流所导致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39.
陈同斌 《地理研究》1999,18(1):17-23
在黄秉维先生和老一辈地理学家的带领和指导下,我国地理学一直都把农业作为地理学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尤其是对以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为重点的国土开发整治研究极为关注。因此,土壤环境保护一直都是地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土壤环境保护在我国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探讨了黄秉维在土壤侵蚀、土地质量退化和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0.
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的锌含量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通过97种蔬菜、454个样品的调查表明,北京市菜地土壤锌明显高于北京市土壤锌背景值,其含量范围、算术均值、中值和几何均值分别为24.9308、79.2、63.8和70.7 mg/kg。北京市蔬菜锌含量范围、中值和算术均值分别为0.00525.6、2.24和3.11 mg/kg鲜重。叶菜类蔬菜锌含量显著高于瓜果类蔬菜,其余各类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北京市市售外地产蔬菜锌含量显著高于本地产蔬菜;裸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锌含量差异不显著。冬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和大葱和部分特菜的锌富集系数最低,抗土壤锌污染的能力较强。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锌的量为4.04 mg/人.d,蔬菜锌对北京市居民不会构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