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科学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甲醛作为一种致畸、致癌的高毒性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如何有效去除气体中的甲醛是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采用粒径0.84~3.35 mm的天然针铁矿矿石于300℃氢还原转化为磁铁矿纳米材料,将纳米磁铁矿固定床非均相Fenton氧化反应器与紫外光催化双氧水氧化反应器串接,对比研究了双氧水、双氧水-紫外光、磁铁矿-双氧水、磁铁矿-双氧水-紫外光4种不同反应体系中双氧水投加量、甲醛初始浓度、载气流量对甲醛净化效率的影响。通过小型质谱仪对甲醛Fenton光催化氧化产物进行在线监测及TOC碳平衡分析,探讨甲醛净化的机理。结果显示制备的磁铁矿作为催化剂去除甲醛气体效果明显,在紫外光-10%双氧水-磁铁矿协同作用下,最高去除率可达98%,且在不同气速下对气体中不同浓度的甲醛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磁铁矿纳米材料催化剂在去除甲醛气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紫外光均相催化的双氧水协同作用可以在常温下很好地把气体中的甲醛氧化为CO2,是一种低成本的有机废气净化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2.
汶川8.0级大地震及余震期间,陕西省周至气汞出现了3次同一类型的异常形态,研究表明这些异常与余震的起伏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异常的主要特征为主震前12 d气汞测值出现快速下降过程,降幅9%,而在随后几个月龙门山断裂北段的两组余震前,异常出现的时间均为震前3 d,下降幅度也均为15%。结合地震活动的特征,对2008年9月12日的余震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3.
纪亚洲  陈冬  李保杰 《测绘科学》2012,37(5):151-153,159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是城市消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与空间及地类关系的基础之上,将GIS技术引入城市火灾风险评价领域,构建了基于地理网格的地类火灾风险扩散模型。并以徐州市区为例,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地类阻隔扩散分析与叠加分析,得出任意分辨率网格的火灾风险等级,为未来城市的火灾预警与资源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4.
对黑龙江省东部五星Cu-Ni-Pt-Pd矿床的矿体和与成矿有关的镁铁质杂岩的PGE-Au以及铁族、亲铜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们均以亏损Cr、IPGE和富集Ni、Co、Cu、Pt和Pd(Pt  相似文献   
45.
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长石溶解模拟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研究表明,长石溶解与其成分、结构、反应的温压条件以及流体性质等有关.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3种长石的稳定性依次为: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且温度升高可加强长石的溶解能力,促进长石的溶解,而压力的变化对长石的溶解影响不大.长石的溶解速率在酸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减小、在中性区域溶解速率低且受影响小、在碱性区域随pH值增大而增大.有机酸通过提供H+、络合金属元素来提高长石的溶解度.长石的溶蚀速率与颗粒的总表面积大小以及颗粒表面粗糙度有关,总表面积越大,表面越粗糙,则反应速率越快,而且溶液的矿化度越低越有利于长石的溶解.长石的溶解过程由表面反应和扩散反应所控制,描述长石溶蚀机理的模型主要包括:表面反应模型和淋滤层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46.
通过热处理低品位菱锰矿矿石制备高活性纳米材料,并探究其催化去除NOx、吸附重金属性能.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研究菱锰矿矿石组成;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分析仪、烟气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研究菱锰矿矿石空气中热处理后结构变化及其NH3-SCR脱硝、重金属吸附效果.菱锰矿矿石主要组分为菱锰矿,含有少量黄铁矿、石英、白云石及硫酸盐.在空气中550℃煅烧1 h后,菱锰矿分解完全,产物以黑锰矿为主晶相,同时含有其他低结晶态锰氧化物;样品表面出现大量3~7 nm气孔,比表面积达到最大(31.5 m2/g).脱硝实验显示R550在170℃时脱硝效率可达到90%;吸附实验表明R550对Cd2+、Pb2+、Cu2+均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表明低品位菱锰矿矿石在空气中550℃煅烧可获得高比表面积、高活性的纳米结构化材料,在环境污染物去除方面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挠曲坡折带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已成为陆相湖盆中的勘探开发与研究热点。由于古地貌或古构造的差异造成多阶挠曲型斜坡地层发生多个折曲变形,同时,由于斜坡结构及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烃源岩特征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复杂的油气分布和油气成藏过程。以多阶挠曲型斜坡——黄骅坳陷歧北斜坡为例,通过研究斜坡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古地貌和断层耦合下的斜坡结构和构造特征、输导体系、油气运移路径和运移动力等特征,揭示了多阶挠曲斜坡的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歧北斜坡长轴和短轴方向上的古地形、断层及组合样式、砂体成因类型与延伸范围、与烃源岩接触关系、油气运移动力与路径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长轴方向具有以下特点:以挠曲坡折构造为界,高、中、低斜坡分异;大型断层不发育且三角洲砂体范围局限,中、低斜坡以近源砂体输导为主,砂体连通性好;形成了坡折背景的"缓坡-双边断脊优势-源控型"成藏模式。短轴方向特点为:以滨海断层、港东断层、南大港断层为边界,发育近东西走向的断层坡折构造,次级断层发育,剖面和平面上呈多种组合方式;水下扇砂体连通性好,与一系列断层形成阶梯状输导路径;形成了"近源-阶梯状输导-断控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48.
在干热岩的开发和改造阶段,需要对储层进行水力压裂改造,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 SRV)是评价压裂效果的主要标准。微地震监测作为水力压裂的技术环节之一,可以对储层改造体积进行有效估算。本文探讨了基于微地震连续裂缝网络模型的SRV计算方法,以指导干热岩的水力压裂工作。首先,基于微震事件时空分布特征与多项震源参数进行连续裂缝网络建模;其次,提取裂缝网格长度,并选取适当的裂缝高度与裂缝宽度以计算储层改造体积;最后,选取某双井型干热岩微地震监测数据对该方法进行实际应用。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估算储层改造体积,为干热岩后续开发与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金厂金矿床是中国东部陆缘超大型热液金矿床之一,矿床主要由角砾型金矿体和铜金矿体构成.为研究2种矿体的成矿流体来源、演化之间的联系,对铜金矿体中石英等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气液相成分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研究表明:①流体包裹体类型有纯气相包裹体、气液两相(包括富气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②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230~600℃(600℃)之间,其中,钾长石-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温度分别为510~600℃、410~510℃、270~410℃;③盐度w(NaCleq)变化在2.57%~73.96%之间,可分为高温高盐度(35.99%~73.96%)、高温中高盐度(38.94%~57.09%)和高中温中低盐度(2.57%~19.05%)3类;④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少量N2、C4H6、H2;⑤多相流体包裹体中的子矿物有石盐、钾盐、石膏、重晶石和黄铜矿等.这些特征揭示成矿流体为高氧化岩浆热液(H2O-CO2-NaCl-SO2-4型).结合前人对角砾岩型金矿体(1号)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初步确定成矿流体的演化过程为,来自幔源岩浆期后的热流体,上升到达地壳浅部发生隐爆、沸腾作用,形成低盐度和高盐度含矿流体后,伴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流体结晶沉淀,形成角砾岩型铜金矿体.  相似文献   
50.
延边五凤五星山金(银)矿床是一个大型的典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矿床由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以及细脉浸染状硫化物角砾状蚀变岩等矿体所组成;矿化可分为含黄铁矿块状石英、玉髓状石英脉、方解石-石英脉、方解石-沸石4个阶段,其中玉髓状石英脉阶段和方解石-石英脉阶段为主要成矿阶段。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1)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由孤立的原生包裹体和沿裂隙成串分布的次生包裹体构成;(2)均一温度为180~280℃;(3)盐度(w(NaCl))和密度分别为4.8%~7.02%,0.75~0.92 g/cm3;(4)成矿深度为0.15~0.32 km;(5)激光拉曼光谱实验获得流体包裹体的气相主要成分为水。结合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δD值为-66‰~-98‰,平均为-87‰;δ18O值为3.18‰~-7.2‰,平均为-5.1‰),确定成矿流体是以水为主的循环大气水,受深部热流作用形成含矿热液,在伸展环境下沿断裂上升,在浅部由充填作用形成五凤石英-方解石脉、石英脉,深部通过沸腾作用形成五星山浸染状硫化物以及角砾状蚀变岩矿体。这与前人认为两矿区仅是通过沸腾作用而造成成矿物质沉淀的成矿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