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科学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非圆轨道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算法及讨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非圆轨道GPS和LEO卫星条件下,给出一种较为直接的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技术中弯曲角序列的迭代算法,并在理论上对该迭代法的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利用GPS掩星反演模拟程序,定量估算了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影响,并验证了在非圆轨道条件下各种迭代法的一致性.指出了文献中给出的级数展开迭代算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嘉荫和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黑龙江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黑龙江杂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就位时间及物源。黑龙江嘉荫地区黑龙江杂岩中两个石榴石白云母石英片岩(13HYC28-1和13HYC29-1)原岩为流纹岩,其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85±1Ma和183±1Ma,应代表黑龙江杂岩中存在的中酸性火山岩原岩的形成时代;俄罗斯远东Kundur(昆杜尔)地区石榴石二云母片岩(14RF4-1)和白云母石英片岩(14RF5-1)碎屑锆石年龄频谱主要存在两个年龄区间:183~286Ma和420~525Ma,另外还有少量前寒武纪年龄。这些碎屑锆石年龄组合与佳木斯地块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发育的岩浆事件相对应,揭示其沉积物源应来自于这些火成岩。黑龙江杂岩碎屑锆石年龄数据中早侏罗世的最小峰期年龄(188Ma)代表了黑龙江杂岩原岩成岩时代的下限,结合区内177~165Ma的单矿物变质变形年龄,可以判定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时间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黑龙江杂岩的形成与就位过程揭示了东北亚陆缘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中-晚三叠世(240~230Ma),牡丹江洋沿嘉荫-牡丹江断裂裂开并逐渐扩张,早侏罗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受其影响,牡丹江洋俯冲并闭合于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最终导致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碰撞拼合以及黑龙江杂岩的构造就位。  相似文献   
103.
针对常规叠后稀疏脉冲反演方法分辨率不足,以及传统叠后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缺乏横向地质意义的局限,应用基于高分辨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刻画了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薄储层段波阻抗剖面展布及其优质页岩储层段时间域厚度平面展布情况。通过对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薄储层段波阻抗剖面展布进行“盲井”检测,与常规叠后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的刻画精度相比,高分辨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计算结果的刻画精度提高了一倍。进一步应用高分辨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模拟了焦石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薄储层段有机碳含量(TOC)剖面展布,为后期页岩储层精细评价以及“甜点”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介绍均匀大地条件下相位激电电磁耦合的正演方法,模拟计算了中梯和偶极—偶极装置下的电磁耦合响应;根据电磁耦合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提出了采用2个频率的相位值进行电磁耦合校正的方法;结合实例,分析了该去耦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大功率多功能电磁法发射系统所涉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70kw)多功能(具有CSAMT, IP供电功能)电磁发射样机; 通过对多功能电磁法接收系统所涉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研制出多功能(具有AMT、CSAMT, IP测量功能)电磁法接收样机; 研究开发了与多功能仪器样机相配套的数据处理技术; 在试验区开展了自主研制的多功能电法系统与GDP32的场地对比试验, 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6.
1 研究背景 青藏高原内部除大规模EW向走滑断裂外,另一个显著的地质特征就是,在藏南及高原腹地广泛发育拉张环境下形成的、走向近NS的断裂构造,如青藏高原南部的亚东—谷露裂谷带和羌塘地块中部的双湖断裂(Taylor et al,2009).李建华(1998)利用卫星图像分析断裂活动性,羌塘块体内部主要发育晚更新世活动的NE向正断层,如:错那—巴木错断裂、鄂雅错—虾别错断裂和角木茶卡—日干配断裂等.  相似文献   
107.
李佳妮  韩竹军  罗佳宏  郭鹏 《地震地质》2021,43(6):1459-1484
深入理解活动地块如何控制区域强震活动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关键.文中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岷山活动地块及其邻近地区2000—2019年39076个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并结合1972—1999年同区域仪器记录的地震目录,共计获得该区48110个地震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内自1933年以来的4个M≥7.0大地震不同时段的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结果表明:这4次M≥7.0的地震序列在空间上均沿着岷山活动地块边界带分布,显示活动地块对区域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同时,区域地震重定位结果和不同时段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较好地限定了4次大地震的发震断裂及其位置.综合分析结果认为,1976年松潘MS 7.2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MS 7.0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基本相同,但它们与1976年平武MS 7.2地震的发震断层在走向上存在约60°的差异.这3次大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分属于2条断裂.其中,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和1976年松潘M7.2地震的发震断层为NW向的树正断裂,而1976年平武MS7.2地震的发震断层为近SN向的虎牙断裂北段.从地震活动性角度来看,1933年叠溪M7.5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岷江断裂南段.2017年九寨沟MS 7.0地震发生在1976年松潘MS 7.2地震与岷江断裂之间的空区.在岷山活动地块周缘很可能还存在2个地震危险区,分别位于虎牙断裂南段和岷江断裂中北段.岷山地块周缘的大地震类型很可能属于前震-主震-余震型.因此,从地震预报的角度出发,建议加强对这2个地震空区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8.
选取韶关、广州、湛江、梅州、汕头5个代表站40年日平均气温,采用气候学上5 d滑动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法,确定广东夏季的起止时间,并以清晰的时间概念结合到气象短信、微博或其他气象信息采编中,在春夏交换、夏秋交换,以及漫长的夏季选择适合的语言和素材,让公众获得更加贴心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09.
小功率智能多频发射系统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开放式设计理念和模块化设计思想,以多处理器控制技术为基本构架,研制出具有多频同步供电、高精度数字PWM稳流和自动扫频供电等特色技术的智能化电磁发射系统。该系统在矿区应用的效果表明方法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0.
郭鹏 《地质与勘探》2002,38(Z1):8-11
阵列电磁法系统,简称DPEM,是利用天然电磁场或人文电磁场作为场源,研究大地的电磁响应,探测地下电性分布及地质结构.通过在新疆某铜矿区的实验,证明阵列电磁法在复杂地质环境下,能较好圈划出含矿低阻体,而且还可划分出不同岩性的地层,对西部矿产的勘查开发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