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科学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四川省复杂地形和雷达型号多样的特征,设计了一种以长时间序列统计单/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质量的评估方法,算法定性评估了天气雷达数据是否存在空回波、电磁干扰和地物干扰的问题,定量评估了雷达Zh(水平极化反射率因子)、Z_(dr)(差分反射率)、CC(相关系数)、Фdp(差分相移)和G_(C)(地物回波系数)的数据质量。通过评估2022年5—9月四川省12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的数据质量,得到了如下结果:(1)同频电磁干扰严重影响四川省天气雷达数据质量,超过74%的宜宾和广元站数据存在电磁干扰回波;宜宾和乐山雷达站出现了较多空回波数据;超过77.91%的广元雷达站数据存在风电场地物回波干扰。(2)雷达性能正常时,地物回波系数G_(C)的均值变化不大,G_(C)系数的标准差可以有效反应出雷达数据问题,特别对空回波数据问题比较敏感。(3)四川省12部天气雷达Zh标准差总体较小,绵阳和宜宾站较优,乐山站较差。(4)四川省3部双偏振天气雷达的Z_(dr)和CC数据质量较好,?dp的数据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02.
103.
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检测及维护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涛  郑伟 《四川气象》2007,27(1):44-46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的馈线系统故障、发射机系统故障、接收机系统故障、饲服系统故障的分析判断方法及相应的故障排除措施,以供雷达技术保障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新型残余星间速度法(RIRM)反演了120阶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 第一,由于GPS定轨精度相对较低,通过将激光干涉测距仪的高精度残余星间速度(测量精度10-7 m·s-1)引入残余轨道速度差分矢量的视线分量构建了新型RIRM观测方程. 第二,基于2点、4点、6点和8点RIRM公式对比论证了最优的插值点数. 如果相关系数和采样间隔一定,随着插值点数的增加,卫星观测值的信号量被有效加强,而卫星观测值的误差量也同时增加. 因此,6点RIRM公式是提高下一代地球重力场精度的较优选择. 第三,相关系数对地球重力场精度的影响在不同频段表现为不同特性. 随着相关系数的逐渐增大,地球长波重力场精度逐渐降低,而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精度逐渐升高. 第四,基于6点RIRM公式,通过30天观测数据和采样间隔5 s,分别利用星间速度和残余星间速度观测值,在120阶次处反演下一代GRACE Follow-On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1.638×10-3 m和1.396×10-3 m. 研究结果表明:(1)残余星间速度观测量较星间速度对地球重力场反演精度更敏感;(2)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精度较GRACE至少高10倍.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基于新型能量插值法,利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公布的2008年的GRACE-Level-1B实测数据,反演了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首先,由于GPS轨道测量精度相对较低,通过将K波段测距仪高精度的星间距离观测量插值引入双星动能差中,进而建立了新型能量插值卫星观测方程.其次,详细对比分析了2点、4点、6点和8点能量插值观测方程对地球重力场反演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优的信噪比,6点能量插值公式有利于提高120阶GRACE地球重力场的反演精度.最后,基于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GPS/水准观测数据检验了本文新建立的WHIGG-GEGM03S地球重力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磁水培育小新月菱形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水是指以流过磁场的水,即水流横过磁力线,也称磁化水。许多关于磁水及其应用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表明,它可以改善、解决锅炉和冷却等水垢问题,提高印染、造纸、制糖和食品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上利用磁水浸种、育秧和灌溉,均可收到增产效果。磁水能否应用于单胞藻的培养,对单胞藻繁殖、生长有无影响,尚未见报道。该研究以1987—1988年小新月  相似文献   
107.
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crobially Induce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MISS) 是底栖微生物群及其生命活动与沉积物相互 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是微生物群生命活动的重要产物,多出现在陆源碎屑岩中,也是微生物群落在碎屑沉积中最重要的 地质记录。该类构造在前寒武纪的广布性和显生宙的局限分布性,对于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鲁 山地区野外露头发育的MISS的详细观察和描述,依据其成因和形态观察,将其分为微生物席生长构造(Mat growth feature)、 微生物席破坏构造(Mat destruction feature) 和微生物席腐烂构造(Mat decay feature) 三种类型,包括瘤状突起、不规则侧 向生长脊、多边形网状生长脊、多边形脱水裂痕、纺锤状脱水裂痕、不规则网状脱水裂痕、次圆状网状脱水裂痕、砂火山 构造等8个主要形态构造。根据宏观形态、镜下特征等,分析讨论了MISS的形态构造、成分、成因、沉积环境等。对含有 MISS石英砂岩的镜下石英颗粒及其矿物组分特征的研究发现,宏观上形态各异的MISS的镜下特征差别不大,并且在MISS 形成过程中生物物理沉积和生物化学沉积共同起着作用,同时也发现微生物群落可能多生长在中等水动力、沉积物为细粒 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08.
豫西济源地区下三叠统和尚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均为陆相河湖相沉积,本研究在和尚沟组和上覆二马营组中下段分别识别出遗迹化石5属6种和7属9种,这些化石材料成为探究大灭绝事件后陆地造迹生物复苏的良好材料。运用遗迹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中下段遗迹网络,相关参数显示自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沉积期至中三叠世二马营组中下段沉积期,遗迹网络节点增加,平均度、平均加权度和图密度有所降低,网络直径、平均聚类系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呈明显增加趋势,遗迹网络复杂化以及造迹生物对恶劣环境适应性的增强,这些可能是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灭绝事件(Permian-Triassic Mass Extinction, PTME)后生物复苏的潜在标志。推测PTME后华北地区生物复苏和生态恢复可能遵循着类似的模式,但后续研究仍需陆相实体化石证据的佐证与补充。  相似文献   
109.
天堂矿床是粤西地区以泥盆系上统天子岭组灰岩为围岩的大型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呈似层状、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产出在矽卡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矿区发育石榴子石、透辉石、绿帘石、硅灰石、绿泥石等蚀变矿物,金属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本文以主要矽卡岩矿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矿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矽卡岩属于交代矽卡岩中典型的钙矽卡岩。石榴子石以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为主,从早到晚具有从钙铝榴石为主到钙铁榴石为主的演化趋势,说明成矿流体由酸性向碱性演化。辉石以透辉石为主,石榴子石和辉石的矿物组分分别为Adr4.60~96.47Grs2.10~94.28(Prp+Sps)0.41~3.88和Di88.51~95.09Hd3.31~9.76Jo0.28~3.98,其较大的成分变化特征反映出矽卡岩不是在一个完全封闭的平衡条件下形成的。帘石主要为绿帘石,含有少量的黝帘石。矿物成分分析表明辉石的Mn/Fe比值和矿化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的联系。通过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分析,进一步证实天堂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花岗岩类岩浆交代灰岩而形成的典型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0.
河南宜阳地区下三叠统刘家沟组红色砂岩中发育数十种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如皱饰构造、脱水裂痕、微生物席碎片等。按照其形态特征的演化可分为4个不同的组合,由下往上依次为皱饰构造组合、隆脊构造组合、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和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其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1)皱饰构造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潮湿环境;(2)隆脊构造组合反映了富氧的温暖、潮湿环境;(3)小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弱氧化的温暖、半干旱环境;(4)大型脱水裂痕组合反映了富氧的炎热、半干旱—干旱环境。依据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早三叠世宜阳地区的古环境由湿润、温暖、弱氧化向炎热、半干旱、富氧转变。两者比较表明,宜阳地区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的发育与演化是对早三叠世陆相古环境细微变化的联动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